2010年6月,珠海市開展對口四川涼山州扶貧協作。五年來,共落實幫扶資金1億多元,實施幫扶項目100多個,30多萬涼山群眾在住房、教育、醫療、交通、安全飲水等方面受惠,幫扶成效得到了涼山州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五年前,接到國務院扶貧辦安排的對口涼山扶貧協作任務后,珠海市隨即啟動對接、調研、商議等工作,及時與涼山州簽訂扶貧協作框架協議;為加強工作指導,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兩地從實際出發,確定了試點先行、逐步鋪開的總體思路。前三年投入3500多萬元,重點抓好普格、美姑兩縣試點;2014年后,珠海市對口涼山扶貧協作的各項幫扶措施又延伸到鹽源、喜德、金陽、昭覺、布拖、雷波等縣中去,并通過實施“五個一百、五個一批”系列幫扶項目,推動幫扶工作和幫扶成效覆蓋全州。
五年間,珠海市累計投入幫扶資金6181萬元,實施民生項目59個,其中投入2290萬元,援建彝家新寨10個;投入627萬元,幫扶衛生院10所;投入2255萬元,幫扶學校、幼兒園15所 ;投入709 萬元,援建交通項目16個;投入300萬元,援建安全飲水項目8個。初步解決了30多萬群眾住房、教育、醫療、交通、安全飲水等方面的困難。
如今,深入大小涼山腹地和木里藏區,處處可見綠樹掩映的一個個彝家新寨和牧民新居,彩梁畫棟,壁畫圖騰,如同燦爛的索瑪花和格桑花一樣綻放山間。
“廊柱窗花雕案圖,飛檐翹脊鑲瓦口,一池多改留鍋樁,設施配套興產業”,這是涼山各地彝家新寨建設的真實寫照。大涼山的每一個彝家新寨都做到了與自然融為一體,每一個村都是一幅“村在綠中掩、人在綠間居”的美麗山水畫卷。
“我們的新家好漂亮,共有8間,廚房、衛生間和牲畜圈都是分開的,躺在床上都有點不敢相信這漂亮的磚瓦房就是我的家。”住在四呷村肖家社的村民木牛樂呵呵地說。
“你看,你看,修房的時候非常尊重我們的意愿,沒有砍掉原來的樹,夏天一到,大樹下乘涼,舒服得很咯。”站在自家200來平方米磚瓦房前高大的梨樹下,美姑縣勒布村74歲的曲比曲哈十分滿意。“不僅果樹沒砍,政府還為我們引進了新的品種,我們家現在有蘋果、櫻桃、梨、桃等8種水果,每年僅水果一項就可以收入3萬多元。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些都是靠共產黨、人民政府啊!”說起新生活,同村的曲比曲哈倍感幸福。
不懂漢語,彝區孩子到小學四年級還無法用漢語交流,上課“坐飛機”,怎么辦?為了幫助彝區孩子入學前打好漢語基礎,昭覺縣利用大小涼山彝區“十項扶貧工程”政策,瞄準貧困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彝區民生和發展中最突出問題。
從2013年開始,每年秋季新生入學,學校就建議學生先讀學前班。“這主要是為了破解彝族學生的語言障礙,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昭覺縣教育局局長吉色方森說。據多個中心校校長反饋,讀過學前班的孩子生活習慣較好,溝通交流能力大為提高。這一做法,拉近了高山和平壩孩子的差距。語言一通,以彝語為母語的山里娃實現多渠道獲取知識,對帶動一個家庭提升文化程度可起到積極作用。
為落實部門責任,豐富工作內容,2014年初,珠海市創新舉措、積極實踐,制定了“五個一百、五個一批”系列幫扶協作方案。每年為涼山培養100名中技人才、組織教師100名、醫生100名交流互動、資助100名涼山貧困大學生、支持涼山農校培養100名彝族工藝人才,每年組織一批旅游企業、一批企業家考察涼山,組織一批攝影家、畫家赴涼山采風,接洽一批扶貧干部到珠海培訓學習,支持一批涼山企業前來珠海舉辦推介活動。方案在兩地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顯成效。例如珠海市教育、衛生與涼山對口部門加強交流,有力地助推涼山教育、衛生專業人才業務素質的提升;珠海技師學院與涼山農校聯合開設了“涼山班”,該班學生畢業后將推薦在珠海就業,他們將成為家庭脫貧的希望;珠海市旅游、商務、人力資源、工商聯、農業等部門先后多次協助涼山在珠海舉辦了各種推介會、洽談會、展覽展銷會,對促進涼山“走出去”起到了積極作用;珠海市扶貧專業市場特別安排涼山專區,為涼山特色名優農產品走進珠海乃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區搭建了平臺;涼山農校兩年來培訓了2300多名彝族婦女成為各類專業人才,并為他們找到了就業門路,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將如期實現。
2015年上半年,涼山州總工會有針對性地從中挑選了基礎較好的繡娘,舉辦了3期技能提升培訓班。專門從成都聘請了蜀繡師資力量全程指導教學,有效實現了彝繡與蜀繡的有機結合。提升培訓班的繡娘們在專業的培訓下,技能大幅提升,作品較以前有了質的飛躍。學員們共完成了作品300多件,有服裝系列、旅游產品系列、工藝品系列。其中,130多件作品參加了2015年8月舉辦的第七屆國際火把節,獲得了3個創新設計獎,3個手工藝獎。
來自西昌安哈鎮長板橋村的婦女馬友色說:“以前,我們要出去打工,現在我們學習了刺繡,在家里就可以賺錢啦,還可以照顧孩子,方便多了。我自己已經創作了幾百幅作品,準備等安哈鎮的旅游中心建好之后,就拿到那里去銷售。”
一些頭腦靈活的彝族繡娘,還成立了屬于自己的企業。西昌的阿衣莫彝族精品服飾有限公司、賈佳彝族傳統服飾生產有限公司都是彝繡企業,他們拓展了彝繡的市場銷路,也為彝族繡娘提供了就業崗位。
涼山州下一步會在彝繡的設計和創新上下功夫,使彝繡這門歷史悠久的技藝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拓寬彝繡銷售市場,讓彝繡邁出四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彝繡產業發展為涼山的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貢獻。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五年來,珠港澳等地158 家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和慈善機構參與了扶貧協作,其中香港道德會連續3年親赴涼山訪寒問苦,捐資捐物共計321萬元,慰問貧困群眾11000多人。
2016年是脫貧攻堅的開局之年,未來五年是東西扶貧協作精準施策、大有作為的關鍵時期,珠海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對新時期東西扶貧協作的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鼓足干勁、奮發作為,攻堅克難、精準施策。
在民生上,重點幫扶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彝家新寨、學校、醫院 、安全飲水等方面民生問題,增進涼山人民的獲得感。
強化干部人才培訓交流,每年組織珠海、涼山教師、醫生交流互動、培訓學習、掛職鍛煉,提高教育、衛生從業人員水平,幫助解決基層學校、醫院人才缺乏問題,有計劃地組織干部交流掛職和參觀學習。
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加強珠海市技師學院與涼山農校結對幫扶工作,支持涼山農校搞好硬件、軟件建設;繼續聯合辦好“涼山班”,把其作為珠海、涼山扶貧協作的一個品牌來抓;加快推進涼山農校學生技能實訓中心建設,同時把其建成珠港澳產品展銷中心。
加強幫扶彝族婦女就業和彝族文化傳承工作,支持涼山農校加強彝族傳統工藝人才培訓中心和彝族傳統文化中心建設,積極開展彝族婦女傳統工藝人才培訓,提高彝族婦女勞動技能;支持開展彝族文化研究活動,加快推進珠海工作室建設,促進彝族工藝產品推介和彝族文化宣傳。
進一步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和敬老濟困慈善活動,繼續動員市民營商會等社會力量資助涼山貧困大學生;進一步發動社會慈善機構赴涼山開展敬老濟困慈善活動。
加強旅游幫扶合作,組織珠海旅行社、酒店負責人考察涼山旅游資源,規劃旅游線路;搭建旅游宣傳推介平臺,幫助涼山在珠海開展旅游推介活動;在珠海旅游宣傳網站上刊登涼山景點資料,進一步推介涼山旅游資源。
搭建扶貧流通平臺,加強產業合作。創造優良條件,完善激勵政策,引導涼山龍頭企業進一步組織涼山特色農產品流通到珠海乃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鼓勵珠海企業組織珠港澳產品銷往涼山,為涼山百姓提供優質生活用品。
珠海涼山手牽手,對口幫扶結碩果。珠海的傾心傾力幫扶,像春風,為涼山擺脫貧困注入了強大能量。涼山的明天將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