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盡舜+孫劍磊+艾典鵬
2016年3月,山東平度市召開脫貧攻堅誓師大會,相關單位簽訂了脫貧攻堅“軍令狀”,確保到2018年全市經濟薄弱鎮、貧困村、經濟薄弱村全部摘帽。
近幾年來,平度市堅持“抓基礎、強隊伍、重民生、保穩定、促發展”的總體思路,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群眾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持續提升,但由于受區位、歷史等多種因素制約,全市仍有6個鎮、209個貧困(經濟薄弱)村尚未摘帽和5717戶、14587名農村人口尚未脫貧,脫貧任務占整個青島市的60%。
為此,平度市委、市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任務、重大職責和重大考驗,納入全市三條重點工作線(改革線、脫貧線、項目線)來抓,圍繞打造半島地區中心城市率先脫貧典范,充分挖掘自然稟賦和產業優勢,探索創新“產業帶動,多方聯動”精準扶貧模式,力爭在推動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進程中探索新路徑、做出新貢獻。
出實招
脫貧攻堅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是號準貧脈、選對路子。今年,平度市在組織開展四輪精準識別的基礎上,共梳理排查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缺資金致貧、低收入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其他原因致貧等七種類型的貧困人口,除因年老多病、鰥寡孤獨群體需政策兜底保障外,多數貧困人口期盼通過產業扶持,實現長久脫貧不返貧。為此,平度市積極順應群眾意愿,堅持把產業帶動作為治本之策,一鎮一業、一村一策、一戶一案,逐鎮逐村制定脫貧計劃,逐戶逐人落實幫扶措施,走三產互動、多業融合的脫貧致富之路,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特色農業實現脫貧。平度立足平東蔬菜、平南糧油、平西養殖、平北果品的品牌農業優勢,有針對性地發展種、養、林、果等特色農業,推進產業項目扶貧,爭取每個村都有增收項目,每戶都有致富門路。如同和街道成立青島和冠葡萄專業合作社,吸引石家莊、東埠、東三甲、大羅家4個經濟薄弱村以扶貧資金入股,分別購買15個春暖式大棚,然后再返租給該合作社管理,每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5萬元以上;明村鎮依托西瓜種植優勢,鎮財政出資在大黃埠村、前黃埠村建設10個高標準大拱棚,前兩年提供給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資金的貧困戶免費種植大棚西瓜,第3年才酌情收取租賃費;崔家集鎮6個經濟薄弱村聯合起來,在前洼村集中規劃建設200畝西紅柿產業園,預計每年每村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9萬元,6個村莊今年底全部摘帽。
工業拉動實現脫貧。將精準扶貧與發展工業有機結合,通過拉長工業產業鏈,加速鎮域經濟發展,實現以業興鎮,以業富民。如田莊鎮凸顯鑄造、石墨兩大特色產業,把云制造、新能源作為主攻方向,突出動車配件、石墨烯產業等“動力元素”,通過提高兩大產業的高度加工化、技術集約化、知識化和服務化,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創業創新特色小鎮,加快實現經濟薄弱鎮摘帽;南村鎮針對轄區農產品加工企業較多、用工需求較大的實際,積極組織企業與有就工意向的貧困戶對接,免費進行崗前培訓并安排就業,已于2月底組織開展了首次“春風送崗”精準送崗位活動,有20多家企業參與,提供1500多個崗位,100多名貧困群眾達成就業意向。
商貿旅游實現脫貧。對于人均耕地少、工業不占優勢的鎮(街道),平度市積極鼓勵發展商貿服務和旅游業實現脫貧。如白沙河街道瞄準農村電商這一新興產業,投資2億元建設小農姑金超越電商創業園,免費為有創業意愿的貧困群眾從事電商業務培訓,增強運營技能,帶動貧困戶通過“互聯網+”實現脫貧,今年計劃建成3-5個電商專業村;東閣街道、李園街道、店子鎮依靠距離城區近的地緣優勢,探討貧困村到城區集體購置優質物業對外租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大澤山鎮依托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歷史文化,充分挖掘“岳石文化”“葡萄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走“旅游+”的脫貧路子,充分做好山水體驗、葡萄養生、文化研究、民俗感受等產業融合文章,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戶致富和村集體增收。
下實功
精準發力,凝聚合力。為全面實現脫貧目標,平度市積極整合各方面力量以“三動”夯實脫貧攻堅基礎。
一是機關干部先動。充分發揮市、鎮兩級機關干部主力軍作用,所有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每人聯系1個經濟薄弱鎮、幫包1個貧困(經濟薄弱)村和1個貧困戶制度,深入開展“萬名干部聯萬戶”活動,每位市級領導、每名機關干部每月至少深入鎮、村、戶開展調查研究2次,與鎮村干部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溝通交流,逐村逐戶逐人研究摘帽計劃、脫貧措施,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二是企業幫扶主動。從全市規模以上企業中篩選確定209家經營效益好、社會信譽高、熱心公益扶貧的愛心企業,與市直部門單位聯合實行“二對一”結對幫扶209個貧困(經濟薄弱)村,幫扶期限為3年,通過帶項目、帶技術、帶信息、帶市場等多種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捐贈扶貧等,幫助貧困村尋找致富門路,挖掘發展潛力,培育主導產業,實現集體、農戶雙增收。
三是社會力量合動。積極調動義工、志愿者、愛心組織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扶貧開發,構建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目前,平度市人大正在組織開展“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市政協正在組織開展“百戶五送精準脫貧”活動,即對全市范圍內的100戶貧困戶開展“送保障、送崗位、送技能、送健康、送產業”為主要內容的幫扶活動,市委組織部向全市廣大黨代表發出了“黨員帶頭,干部幫包,服務群眾”的號召。同時,依托市慈善總會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廣泛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形成人人參與扶貧、人人奉獻愛心的濃厚社會氛圍。
保實效
為切實增強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平度市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支撐。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市級層面,在青島市率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分管副書記、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從市委辦、市政府辦、組織部、發改局、財政局、民政局等單位抽調27名骨干人員組成扶貧辦。鎮(街道)層面,均成立了由黨(工)委書記任組長、鎮長(主任)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扶貧辦配備4-6名專職工作人員,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是強化督查考核。將脫貧攻堅工作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實行掛圖作戰,節點倒逼,插旗摘帽。建立定期督查落實機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月調度一次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市級分管領導每半月調度一次進展情況,市扶貧辦每月督查通報進展情況。推行“1+4”觀摩考評制度,即年內組織1次全市性綜合觀摩,每季度組織1次專題觀摩,與會領導現場打分,通過觀摩評比,督促各鎮(街道)比學趕超,按序時加快推進。
三是強化責任追究。市委、市政府與各鎮(街道)簽訂軍令狀,明確規定,如不能按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鎮長(主任)自愿引咎辭職。各鎮(街道)與幫包領導、管區書記、包村干部、村“兩委”干部分別簽訂責任書,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工作壓力。建立市紀委(監察局)行政問責介入機制,對在脫貧攻堅中工作不力、違規違紀的行為和個人,依法從嚴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