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藏作為我國通向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門戶,在發展邊境貿易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急需改變的問題。本文將借助“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提出西藏在發展邊貿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給出相應的合理化建議。希望西藏抓好這次機遇大力發展基礎經濟,為其邊境貿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現西藏經濟的全面快速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西藏邊貿;發展機遇
一、“一帶一路”背景下西藏發展邊境貿易的迫切性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期間提出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經濟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加快推進,全球經濟貿易、投資格局正在逐步調整,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急需要進一步激發合作潛力,為經濟的轉型升級帶來新的發展活力。因此,在“一帶一路”的構建下,中國將與沿線各國在交通基礎設施、貿易與投資、能源合作、產業發展、人才建設等領域加強通力合作,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
2015年3月,關于《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我國開始全面推進與實施“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在這一份倡議中,西藏也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首先,西藏位于我國西南邊陲,隨著邊貿口岸相繼開通,拉薩成為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等條件的形成,預示著西藏將成為與尼泊爾等南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通道,且一定會在邊境貿易發展中發揮著積極全面的作用。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對外發展邊境貿易已成為西藏經濟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隨著貿易的不斷發展,不僅在進出口品種上有了明顯的豐富,而且在進出口總額上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這一理念和倡議的實施將對西藏的邊境貿易發展產生重大作用,也將對未來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格局中的地位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西藏發展邊境貿易的優勢
早在唐宋時期興盛的茶馬古道,就打開了西藏與南亞、西亞等地的貿易往來,促進了西藏貿易的繁榮與發展。當前,“一帶一路”這個惠及全球半數人口的偉大構想,再一次為西藏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曾強調,西藏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結合“一帶一路”的政策宣導,是對自身經濟貿易快速發展的提升,也是對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總體規劃的完善。因此,西藏在發展邊貿經濟和對外開放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優勢條件:
1.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西藏地處中國的西南邊疆,國境線長約4000千米。7個地市中,有5個地區的21個縣都處于南部和西部國境線的邊界,是我國西南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截止目前,西藏共開設有五個國家級口岸,分別是:普蘭、樟木、吉隆、日屋、亞東。
2.邊境國家貿易市場需求量增大。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生產力水平普遍較低,各種工業原料缺乏,基礎設施落后,這些都大大增加了貿易市場的需求量。拉薩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至11月,西藏對尼泊爾貿易總值為106.5億元人民幣,占西藏外貿總值的91.15%。尼泊爾自2006年以來連續9年保持西藏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同時,西藏將進一步加強與印度的合作,積極籌劃2015年中國和印度旅游年活動,努力打造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帶動西藏與印度邊境貿易的協調快速發展。
3.國家的幫扶政策到位。自1965年西藏解放以來,國家都高度重視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每一次的少數民族工作會議中,中共中央都會明確提出要加大對少數民族的幫扶,特別是對西藏的支持與援助,制定出對西藏發展的多種積極優惠政策。在1994年7月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中,繼續對西藏實行幫扶和支持,其中包括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加快建立新經濟體制、逐步推進邊境市場建設等方面。
因為青藏鐵路和兩省區鼓勵投資、稅收優惠的條件,西藏與青海聯合打造的“藏青工業園區”就是加強經濟合作的成功案例,充分發揮了全國支援西藏和西藏自力更生的積極性,為“一帶一路”創造了積極有利的條件,促進了西藏自身經濟和邊境貿易的共同發展。
三、西藏邊境貿易發展的主要問題
1.邊境口岸交通條件滯后
西藏與其接壤的幾個國家都屬于亞洲內陸地區,進行邊境貿易往來首先得有便利的公路交通設施。但是由于氣候環境和地理因素的影響,目前西藏與南亞國家之間的公路數量極少,且相應的交通設施極不完善。就在今年發生的尼泊爾8.1級強力地震,使中尼邊境貿易中所建的公共交通設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導致中尼之間的邊境貿易受到了直接影響。
2.邊境貿易渠道單一
由于歷史和政治等原因,目前與西藏發展邊境貿易的國家主要是尼泊爾和印度。前文提到的5個國家級口岸中,樟木、普蘭、吉隆、日屋主要是通向尼泊爾的,只有亞東口岸是與印度發展邊貿經濟的,這個大大限制了與印度的經濟合作與貿易交流。渠道的單一化,已經嚴重制約了西藏邊貿經濟的發展,也對“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對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3.產業結構存在問題
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以來,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其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第一產業的比重過大,第二產業的比重較低,第三產業的發展緩慢,造成了產業結構的整體效益低下,嚴重影響了西藏經濟的協調發展。有關數據顯示西藏第一產業比重仍然偏大,說明很多落后地區發展經濟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同時2013年第二產業的產值比重僅有36.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3.9%,說明工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由于國家的幫扶政策和內地的合作,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與內地相比還是發展緩慢。
4.能源優勢未轉化為經濟優勢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增長較快,但由于技術和交通等方面的影響,西藏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一直保持較低水平。西藏擁有占全國29.7%的水能資源,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約占全國總量的20%,但是現已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卻僅僅只有0.5%。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制約了西藏的基礎設施建設,對其發展特色經濟、發展邊境貿易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5.人才資源缺乏
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源,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支農支醫支教”的各地人才不斷涌向西藏,支援西藏的社會發展。但是人才結構和分布的不盡合理,尤其是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開發型人才緊缺,導致經濟社會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同時西藏自治區文盲、半文盲在全國也是最高的,目前仍在35%以上。截止2013年每1萬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人口僅有944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僅占總人口的6.31%,大學文化程度僅占1.08%,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傮w上來說,人才資源缺乏,人才結構不合理,已經嚴重制約了西藏的經濟社會發展。
四、針對西藏邊境貿易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為了加快邊境貿易的發展,自治區曾多次召開會議,仔細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結合自身經濟現狀,利用邊貿發展優勢,統籌考慮、相互配合。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中國與南亞國家合作的最前沿,我認為西藏應當在“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指引下,實現交通、貿易、產業、能源、人才等五大領域的跨越式升級,努力在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雙方貿易與投資、自身產業結構升級、能源合作、人才引進等方面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
1.在交通方面,“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說明交通運輸在發展經濟中承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應當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金額,加強部分路段整改擴建工作,提高道路使用優良率;同時增加交通建設項目數量,努力提高交通網絡化水平,基本形成公路、鐵路、民航等相互配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邊貿經濟的發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
2.在貿易方面,加強與鄰國之間的政治互信,秉承“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共商、共享、共建,加快完善口岸的建設,積極參與南亞大通道建設,使西藏逐漸成為中國與南亞發展經濟關系的重要一環。要大力加強南亞陸路交通建設,積極打造中國與南亞經濟合作區;加大對邊境口岸基礎設施綜合治理,提高吉隆、普蘭、日屋口岸的使用效率;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不斷開拓貿易市場,不斷豐富進出口產品類型。
3.在產業方面,應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逐步調整與完善產業結構。要調整農牧業內部結構,加快畜牧業的專業化和規范化養殖,形成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式產業化經營;加大力度發展新型工業,優先扶持清潔能源、藏醫藥業等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創新競爭力;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以旅游為特色,帶動交通運輸、能源開發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努力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改善區域產業結構,積極有效地提高經濟的整體效益。
4.在能源方面,努力提高藏東南水電能源基地開發水平,按照自治區能源開發總體規劃,積極開展終端市場消納能力統一規劃工作。打通輸電通道,建立健全“藏電外送”電源及配套設施,爭取將“藏電外送”納入國家戰略。根據區發改委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藏木水電站兩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全區電力裝機容量同比上年增長32.4%,讓西藏邁向了“大電力”時代。同時盡快建立完善綜合能源體系,大力開發能源,努力把西藏豐富的能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也將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5.在人才方面,人才作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資源,必須引起重視。要加大引進人才投入,調整人才分布結構,積極培育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根據《西藏自治區2010年-2020年人才資源開發規劃綱要》,一方面要實施農牧區實用人才和特色優勢產業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開展青年英才和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另一方面要推進人才資源信息庫建設,建立并完善人才培養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人才工作隊伍業務水平,為邊境貿易的發展和西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力保障。
總之,西藏應該針對自身發展的優勢,積極改善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在“一帶一路”偉大構想的框架下,拓寬市場渠道,加快邊貿經濟發展,促進西藏市場的繁榮與穩定。我們期待西藏在調整自身產業結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為全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中國對外經濟合作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狄方耀,羅華.西藏經濟學導論(第三版)[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2]西藏統計局:2014年西藏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
[3]西藏日報.國內統一刊號CN54-0002.
[4]李濤,王新有.中國西藏與南亞鄰國間的邊貿研究:現狀、問題與前景[J].南亞研究季刊,2011(02).
[5]牛治富,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發展路子研究[M].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王夢遙(1990- ),女,陜西渭南人,現為西藏民族學院財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少數民族地區財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