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方方
摘 要:驅動力因素是影響大學生企業創業的主要原因,影響大學生企業創業驅動力因素包括內驅動力因素如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外驅動力如高校創業教育、創業政策、創業榜樣、創業環境等。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創業驅動力因素,從而提出提升大學生創業驅動力的對策,以便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創業。
關鍵詞:創業驅動力;影響因素研究;途徑
創業,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多數人的選擇,對于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更是如此。在2015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舉行時,李克強總理曾批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為了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創業,必須研究影響大學生創業驅動力因素。
一、大學生企業創業驅動力影響因素分析
黨的十八大提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創業可以增加就業崗位,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同時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發布30條政策措施,為全國創業者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1.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影響大學生企業創業的內在驅動力
需要產生動機,動機導致行為,有什么樣的需要就會導致什么樣的行為。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中,自我實現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滿足。只有低層次的物質需要得到了滿足,才會有追求高層次的欲望。大學生創業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業者是創在財富、提供崗位、領帶別人,同時還要有很強的社交網絡,這些都體現了自我實現的需要。大學生是新時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所以,他們都具有敢于拼搏,勇于挑戰,敢于冒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自我價值是大學生創業的最根本的驅動力。
2.創業榜樣的成功案例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潛在驅動力
創業榜樣的成功案例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說阿里巴巴的馬云,海爾集團的王瑞敏,新東方的俞敏洪,華為的任正非等,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永不放棄,拼搏到底的創業精神、非凡的創業能力和獨特的創業思維。他們這些勵志經歷給大學生強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他們的這些特點給了大學生的創業注入了新的活力。無形中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榜樣,堅定了他們創業的道路。
3.就業壓力是影響大學生企業創業的直接驅動力
近年來,高校連年擴招,一方面滿足了滿足了學生上大學的愿望同時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嚴重的就業壓力,導致畢業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據有關數據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27萬人,比2013年再增加28萬人;2015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749萬人,而2016年全國畢業生將達到770萬人。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開始熱衷于考研究生、公務員。在這種背景下,有一部分大學生是迫于就業壓力而選擇自主創業。
4.創業政策影響是大學生企業創業的外在驅動力
政府政策是大學生創業的最直接的外在推動力,政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了好的氛圍,同時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近幾年,政府部門為大學生創業開通了綠色通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優惠,包括稅收優惠政策,貸款優惠政策,提供創業培訓,設立創業基金,提供大學生創業信息等等。地方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比如,北京地區,持有北京戶口的未就業大學畢業生想要從事個體經營或自主、合伙開發創辦小型企業自籌資金不足的,也可申請小額擔保貸款,貸款金額最高50萬,由區財政進行貼息;上海地區,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受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及部分稅費減免四項優惠政策;天津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員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注冊,開辟“綠色通道”支持自主創業。
5.高校創業教育的影響是大學生企業創業的又一外在驅動力
2015年年底,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要求,制訂本地本校創業學分轉換、實施彈性學制、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等具體措施,支持參與創業的學生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同時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這些對大學生創業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
6.周圍環境的影響也是大學生企業創業驅動力的外在驅動力
周圍環境,即大學生所生長的周圍環境。比如浙江大學校長說“浙大學生創業比例之所以比較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浙江省本身就是一片創業的沃土。有數據表明,浙江有5500萬人口,平均每70個人中就有一個私營公司。由此可見,浙江是一片創業意識強烈、非常適合創業的土地。浙江大學坐落在這樣的地方,自然會主動吸收創業文化,參與創業行動。”由此可見,周圍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提升大學生企業創業驅動力的對策
上文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內部因素,也有很多外部因素。所以要想提升大學生創業驅動力,促使大學生成功創業,我們必須提高加強高校創業教育引導,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1.加強高校引導,起到創業啟蒙作用
浙江大學校長說浙大的的學生創業率在全國名列前茅。為什么浙學生創業率這么高?那因為浙江大學重視的創業教育,開設創業課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創業氛圍,學習創業教育。雖然教育部發布了《通知》,各地高校要設置創業課程。但是依然有很多高校沒有把創業教育提到日程上來,仍然不關注創業教育。所以各個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具體要做到:第一,高校要面向全校開展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課程貫徹到日常教育的始終,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第二,經常邀請創業成功者到學校為同學們傳授創業成功經驗,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第三,校企聯合,建立孵化器,給大學生創業提供實戰經驗;第四,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
2.完善國家創業政策,優化創業環境
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減少創業盲目性,政府要做的就是優化創業環境。一方面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稅收優惠、小額貸款擔保、創業培訓、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等等,但是這些政策只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實用,在經濟困難的地區,很難落實。所以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政策,照顧到貧困地區的經濟條件;另一方面,據有關數據顯示,美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率為20%,我國僅為0.3%,差距如此懸殊,大學生創業收到資金約束,社會投資不足導致的。所以要改善這一局面,就必須規范商業環境,創造一個寬松的金融市場環境。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給大學生提供創業保障
對于創業的大學生除了給予優惠政策之外,還要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讓那些在創業中遇到嚴重挫折的大學生可按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切實解決其面臨的現實生活困難。通過給予社會保障,減輕了進行自主創業大學生的后顧之憂,有了國家和政府作為強大的后盾保障,大學生能夠更加放心地進行創業,創造更多的財富,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4.提高大學生創業認識,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
隨著社會輿論對創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大學生創業的熱情高漲,在北京出現了“21歲”創業熱潮,經過調查,大學生創業失敗率確超90%。所以大學生要把握創業形勢,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不要搞創業大躍進。同時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互聯網+”是新常態下開啟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引擎,“互聯網+”為大學生帶來了各個領域的機遇。政府部門認識到互聯網在經濟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積極的組織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比賽,形成“互聯網+”的思維,充分調動大學生創業的熱情。大學生要充分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積極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自主創業。
三、小結
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利于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發展,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之一。大學生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創業意識,增強自己的創業的信心。政府部門和高校要加強聯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實踐平臺。
參考文獻:
[1]黃茂.我國大學生創業動力系統的影響因素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2).
[2]李薇薇,劉翩翩.北大浙大校長“問診”新時期大學生創業[N].中國教育報,2014-12-29(9).
[3]徐松美,文雅,齊文娟.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