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休閑農業是貫穿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的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縱向延長農業產業鏈,橫向擴展農業經營功能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山東沂源縣為例,研究沂源縣休閑農業的經營模式,指出發展問題與相關對策,說明休閑農業的發展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休閑農業;產業融合;優勢與問題;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沂源縣大力發展“農旅融合”休閑農業,2014年,全縣鄉村旅游年接待人數240余萬人次,年總收入10.5億元,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62家,家庭農場51家,現代農業園區47處。發展休閑農業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帶動農民增收創收的有效途徑。
二、發展休閑農業對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義
發展休閑農業是途徑,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目的。從休閑農業的定義中可以看出休閑農業是集農業生產、加工、服務為一體的新業態,與傳統農業相比,重點在于農村服務,對于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相對較弱的第三產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1.休閑農業作為一種綜合性農業發展模式,具有明顯優勢
休閑農業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利用當地自然景觀、人文特色、生態環境發展農村服務業并密切聯系農產品加工業,形成良性生態循環圈,模糊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界限,是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經典模式,極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
2.休閑農業產業范圍廣,產業鏈長,符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要求
休閑農業涉及領域廣,包括農業、旅游、經濟、規劃設計等多方面,相應對于交通、住宿、餐飲、水電、購物等基礎設施建設及人員服務要求較高。因此,發展休閑農業要以合理的規劃、便利的交通、舒適的住宿、貼心的服務為前提,反過來又促進這些條件的完善。這也是為什么我國休閑農業起步晚,發展迅速的原因。
3.人們消費結構改變,對于休閑農業的需求增加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就會增加。優雅清新的鄉村逐漸成為人們短期旅游的目的地,農產品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的消費品。城鄉互動,以消費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利于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村產業融合。
4.沂源縣具備發展休閑農業的條件
沂源縣是“山東古人類發源地”、“牛郎織女之鄉”、“中國北方溶洞之鄉”,人杰地靈,一片沂蒙好風光。自2005年以來,沂源縣水果種植面積占農產品總面積51%左右,水果總產量占農產品總產量比例超過了57%,并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水果種植以蘋果為主,作為沂源蘋果的特色品種“沂源紅”麗質甜美,當選了“奧運果”“世博果”。2015年,“沂源蘋果”以146.62億元的品牌價值首次上榜中國品牌產品,是吸引休閑旅游的一大特色。
三、沂源縣發展休閑農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優勢分析
沂源縣發展休閑農業有著各方面的綜合優勢,目前在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茁壯成長的溫床。
1.政府大力支持
休閑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沂源縣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沂源縣政府大力推廣農業第三產業。開展一項農業發展項目,每一個部門都有扶持。沂源縣休閑農業的發展主要是依托農業局整體協調,扶貧辦、旅游局、財政局提供項目扶持資金。“一事一議”項目,使休閑農場的扶持資金更加具體。為加大宣傳力度,淄博市編制了淄博都市農業游覽導圖。
2.一二三產業發展模式多樣
沂源縣是山東省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縣,圍繞農民合作社融合、龍頭企業融合、農業產業聯盟型、休閑農業股份合作型四種模型,推動生產、服務、加工、銷售“四位一體”融合發展。其中休閑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完善,預計發展全縣的休閑旅游區,實現龍頭企業融合。休閑農業吸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多種模式,體現了農業集約化發展,是農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3.自然人文特色眾多
沂源蘋果、燕崖大櫻桃、牛郎織女故鄉、抗戰圣地......蘋果采摘節、櫻桃采摘節、伏羊節、篝火節、沂源紅采摘節、蘋果大世界、七夕情人節、民俗旅游等鄉村旅游是沂源縣農業發展的具體方向。將沂源縣的特色農產品開發為旅游商品,提高農產品知名度,進一步促進產供銷融合。
4.企業農戶合作和諧
旅游區農戶積極配合休閑農業建設。企業和農戶關系處理得當,以契約的方式鼓勵農民土地入股、勞動入股。在保護當地鄉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統一規劃管理。企業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育新型農民,宣傳現代農業理念,利于從思想上打破農民對農業認識的局限性,增強農民市場競爭意識。
四、沂源縣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沂源縣休閑農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各方面發展還不健全。根據沂源縣的實際情況,以下列出沂源縣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
1.生產規模不到位
一方面是在生產管理方面,管理的制度標準參差不齊,缺乏政府的統一安排和政策上的指導。工作人員就近聘用農民,培訓不足。另一個就是市場的銷售渠道、平凡運作方面,還未形成成熟的銷售體系。
2.休閑農業客源受限
沂源縣客源以張店、濟南等省內城市為主,主要吸引周邊地區游客參加鄉村旅游。濟南、濟寧、濟陽等地發展蔬菜大棚、櫻桃大棚采摘,離城市比較近,人們休息日常選擇就近的休閑農場,所以接待游客數量更多。沂源縣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不利于吸引大城市游客。特色產品有待進一步開發。
3.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沂源縣村路通基本完成,休閑場所供電供水問題基本解決。休閑農業的水平大部分停留在“吃、住、娛”上面,購物、衛生、網絡等方面的建設相對落后。鄉村旅游沒有發揮最大的綜合效益,不能滿足游客的部分消費需求。
4.小農觀念有待于進一步解放
發展休閑農業的是部分先進農民,大部分農民農業生產各自為營,缺乏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大局意識。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老百姓只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蘋果收購比較科學的方式是按級定價,大部分果農銷售蘋果還是采用統一定價的方式。
五、解決休閑農業發展問題建議
1.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投資力度
實現休閑農業規模經營必須加大投資。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重點培養休閑農業示范點,帶動周邊小型休閑農業聯合發展,進一步完善休閑農業融資體系。另一方面,做好宣傳推介,吸引外資和私人投資。
2.加強休閑農業的統一規劃管理,完善相關制度
休閑農業的發展要形成政府引導、法律保護、企業創新的形式。避免資源破壞、重復建設。合理用地,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尊重農民權益,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
3.休閑農業差異化、特色化經營
重點開發特色休閑農業,形成區域亮點。充分利用當地民俗特色、文化傳統、特色果品、優質畜種。在目前已經比較成規模的品牌建設上,進一步擴大知名度,最后形成沂源縣的整體形象品牌,以整個沂源縣向外推廣。
4.加強員工培訓和農民思想解放
員工服務是游客體驗的重要環節,優質的員工服務會提高顧客滿意度,進而培養忠誠顧客。不僅加強旅游區農民的思想教育,要在廣泛農民中形成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識,培養農民的質量意識、大局意識、競爭意識,為休閑農業提供優質產品。
六、結語
休閑農業融合了生產、生活和生態多元元素,在倡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休閑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最終出路。在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誰搶占了先機,無疑就在今后的農業發展中處于領先位置。沂源縣休閑農業發展處山東省前列,發展休閑農業也是沂源縣農業發展方向,對于農業產業調整、農民增收創收、建設美麗農村有著重要意義。以休閑農業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時代的要求,關注休閑農業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鐘平.休閑農業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2.
[2]趙航.休閑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12.
[3]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J].中國園林,2008,08:16-20.
[4]郭煥成,呂明偉.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地理,2008,04:640-645.
[5]郭煥成.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意義、態勢與前景[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0,01:39-42.
作者簡介:宋嘉琳(1996.02- ),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人,本科在讀,山東大學(威海),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