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合肥經濟發展形勢良好,且2015年國家將合肥規劃為一帶一路戰略下重要的節點城市,合肥經濟發展迎來的新機遇。經過考察與研究,本文總結出合肥市經濟發展的優勢以及現狀,討論了合肥市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其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以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合肥市;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經濟發展
合肥自從被設立為安徽省的省會,經濟一直快速增長。近年來隨著國家的“中部崛起”的戰略的實施,合肥市在慢慢成長為中部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的領軍城市。2015年3月28日,外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新疆、福建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合肥與武漢、南昌、長沙等10個城市被定位為“節點城市”,在安徽省內引起強烈反響。著眼于合肥市的優劣勢,研究合肥如何履行好重要“節點城市”的使命,并如何利用好這難得的發展機遇具有極大的理論與經濟意義。
一、合肥市經濟發展的優勢
1.地域優勢
首先合肥位于安徽中部,是安徽省省會,市域面積1.1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萬元,坐擁800平方公里的璀璨明珠--巢湖。合肥名人輩出,歷史上出現出現過比如宋朝著名的清廉的官員包拯,包拯孤立就是坐落在合肥。其次在合肥方圓500公里范圍內,包括了中國東中部地區7省1市102萬平方公里疆域、5億多人口,占據中國50%的GDP和40%的消費市場。等到合肥到南京,合肥到武漢的高速鐵路建設完成后,南京到合肥只需要45分鐘左右,而從合肥到上海和武漢只需要大約兩個小時。最后水上運輸通道途中經過安徽巢湖連接至海上,正在處于啟動階段的江淮運河項目也在緊張建設中,這一系列的規劃將會讓合肥成為溝通長江和淮河重要水運樞紐。另外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還在緊張的規劃建設之中,建成之后的新橋國際機場將會達到國際4E級標準。由此可以看出合肥極為有利的地域優勢將為合肥市的經濟增長提供巨大的潛力。
2.政策支持
在交通建設規劃方面,2014年9月,在國務院交通規劃發展計劃中,首次明確了合肥作為中部重要省會城市的交通樞紐地位。2015年1月,合肥市城市交通規劃經過了國務院的評審,并最終獲得批準。在國家層面首次明確支出:合肥將成為聯接東西、承南啟北、覆蓋長江、淮河流域的國家級重要交通樞紐城市,以合肥為中心,努力打造60分鐘生活圈和工作圈。在國家級城市發展規劃方面,2014年國務院分布《關于依托黃金水道長江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在這份指導指導意見中將合肥定位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將和南京、杭州一起,助力長三角經濟帶一體化進程,促進長三角經濟進一步發展。2015年2月7日中午,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三屆會商會媒體見面會舉行,簽署《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三屆會商會合肥綱要》,合肥、武漢、長沙、南昌四城市合作開啟新篇章。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中國外交部、中國商務部共同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新疆、福建成為“一帶一路”核心區,合肥與武漢、南昌、長沙等10個城市被定位為“節點城市”。
3.科教文化優勢
早在1999年,北京與成都、合肥、西安共同被指定為國家四大科教基地,“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超導托卡馬克裝置”等多個國家級重點科學研究實驗室均坐落在合肥;還有結構生物學、結構分析、等多個省部級重點科學研究實驗室,還有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38所、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等為首的科研院所共計72個之多。知名高校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教學科研實力強勁,為合肥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
二、合肥市經濟發展現狀
合肥經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總量突破5000億大關。首先,2014年合肥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合肥市GDP達到驚人的5158億,GDP增長幅度遠遠大于全省其他各市,GDP總量也遙遙領先全省其他各市。在這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57.6億元,增長幅度為4.8%;第二產業快速增長2872億元,增長幅度高達11.4%;第三產業(服務業)快速增長2028.3億元,增長速度高達8.5%。合肥市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其中,如果依照合肥市常住人口來計算,合肥市全年人均GDP達到67394元,如果將其折合為美元第一次超過1萬美元,合肥市人均GDP達到了10971美元的新高度;如果依照可比價進行計算的話,比2013年增長9.1%。其次,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工業呈現出強勁爆發趨勢。此外,合肥投資也獲得新突破。去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0億元,達5385.17億元,同比增長18.1%;其中,工業投資1910.1億元,同比增長12.6%;現代服務業投資1448.24億元,增長20.4%。從上述數據可以我們可以發現合肥經濟發展現狀良好,發展潛力巨大。
三、合肥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合肥經濟發展即將步入快車道,對于經濟發展即將步入快車道的合肥目前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和有待克服的劣勢。除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大環境的負面影響外,以下因素也成為了合肥經濟發展的嚴峻挑戰。
1.中小企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緊張、融資難,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經濟發展難題。中小企業資金緊張、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存在于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其中,存在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象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省市、地區產生的這種現象的原因和變現形式存在差異的,即使在同一個地理區域,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其表現形式也是千差萬別的。不管其原因是什么,最終的結果均導致了合肥市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融資極為困難的現象,二這一現象無疑對合肥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無疑市不利的。
2.城市規劃不足
合肥市城市建設呈現的“二元結構”特征沒有根本改變導致城市發展空間結構性缺失。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制約城市的整體協調發展。城市交通結構的根本詬病沒有消除,在城市拓展以及機動化交通的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不堪重負,繼續進行結構轉型與梳理。由于合肥城市高速發展導致合肥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合肥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嚴重不足,而且服務設施在全市范圍內分布不均勻,問題極為復雜亟待有關部門解決。城市建成區周邊地區開發壓力較大,呈現出無序發展的趨勢和苗頭,需要及時有效地進行控制引導。行政區劃嚴重束縛城市發展與建設管理,從市域到市區設置到各區及鄉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需要規劃給以統合和有機地協調。合理的城市規劃有利于合肥市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是有利于提高合肥市民的生活水平。
四、促進合肥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1.充分發揮地域交通優勢
合肥市應當積極摸索探究開放性的的發展新思維,積極為相關企業進入合肥搭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平臺,以此吸引東部沿海企業入駐合肥,帶動合肥經濟發展,全力推進開放型經濟跨越式發展。成為“節點城市”,使得合肥企業走出去將更加便捷化,外資進駐合肥也更順暢。合肥是“合新歐”貨運班列上的重要城市,此次躋身國家“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有利于合肥轉移優勢產能,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除了陸路開放以外,目前合肥市政府正在研究編制合肥國際化都市區的行動綱要,其中“一帶一路”肯定會是重要組成部分,合肥會利用自己通江達海的資源,更多地參與到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合作中去。這樣就能最大化合肥地域交通優勢,將合肥打造為中部物流樞紐城市。
2.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短缺,融資難的問題
首先,首先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解決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問題提供便利。政府應當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為相關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這個政策可以結合當前階段正在進行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行。其次政府應當積極推動中小創新性企業上市,為優質的中小企業登錄新三板,創業板進行融資提供政策便利。如能登錄新三板、創業板進行融資的中小企業,政府應當給予稅收優惠,土地優惠政策,從而使中小企業直接登錄資本市場獲取資本。最后鼓勵政府為優質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從而進一步釋放中小企業活力,促進合肥經濟進一步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欒海慶,陳芳.中部六省對外開放度與經濟增長分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5):60-63.
[2]王云崗.關于提高山西經濟開發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思考[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2):7.
[3]蔡海鵬.中部地區省級開發區轉型發展策略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3.(2):1-4.
作者簡介:章健(1994- ),男,漢族,安徽蕪湖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2012級本科生,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