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業務形式的復雜化,上市公司對表外負債運用越來越廣泛。表外負債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公司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可能產生各種經濟后果,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表外負債。本文結合風險運用表外負債不當產生的嚴重后果,分析了表外負債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表外負債;風險信息披露
一、表外負債界定
1.內涵界定
主要是指那些已經或有可能成為公司的負債,但根據現有制度規定和會計準則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未能反映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從內容上,表外負債包括表外籌資形成的負債和不確定性的負債。從范圍上,指的是在三大會計主表之外披露的,即披露在財務報表附注和其他財務報告中負債。公司形成表外負債不一定都是由于蓄意違法的結果,且可能是符合現行法律法規的,即使沒有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但至少也沒有其禁止的行為。另外,公司多數的表外負債是由于從事正常經營活動產生的。
2.外延界定
狹義的表外負債指財務報告中潛在的負債,具體包括實際已經發生的負債,預計負債及或有負債等。由于表外負債的概念與傳統意義上的觀點不同,雖然它是一種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出的負債,但其卻很難確認、計量,因而通常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廣義的表外負債分為表外融資形成的負債和不確定性的負債。
表外融資是指財務報告中在資產負債表之外的一種債務融資方式。具體形式包括:租賃、資產證券化、售后資產回購、附有追索權的應收狀況出售、未合并實體等。表外融資負債靈活、隱蔽、具風險性的特點,可能會導致公司出現債務危機,而最終走向破產。
不確定性負債指的是有關未來的責任義務,這種負債在未來將出現不確定性。它的不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導致的結果、負債的確認和金額的計量上,并且其存在可能會使表外負債的披露成本大大增加,這正是公司和審計人員對不確定性負債回避的原因,從而不披露詳細的表外負債信息,對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影響。
二、研究表外負債的意義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反復證明了表外負債的利潤操縱性和隱蔽性,不僅虛增利潤誤導利益相關者,并可能給上市公司帶來破產風險,因此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要求表外負債信息披露和風險識別。1980年以來,西方會計界越來越關注有關表外負債的會計處理和報告方法,他們試圖借助規范會計處理和增加表外負債信息披露,以達到維護資本市場正常運作及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自身利益。由于金融創新,許多金融機構將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資產和負債在表外披露。而由于債務隱藏在長期接觸的風險中,最終由于美國的房地產已經持續降溫,并繼續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的導火線下,不確定的表外負債轉換為現實負債,結合其他因素,才爆發了影響力極大的次貸危機。
為此,我們應該在表外負債迅猛發展的現階段對其高度重視。表外負債運用不當會引發公司財務風險,而且其與公司的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密不可分,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會受到表外負債披露的影響,從而可能導致錯誤的經濟行為,不僅降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還會降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三、當前公司表外負債存在的問題
1.實務界應加強對表外負債的理解
在現實的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對表外負債理解程度,關鍵取決于公司表外負債提供的相關信息準確與否。如果會計人員對表外負債信息能夠做到充分了解明白,那么筆者相信表外負債的信息披露就可能不會有較大的差錯,而這對于會計人員、管理者、投資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價值。
2.管理層缺乏對表外負債信息披露的認識
公司管理層缺乏對表外負債信息披露的認識。首先,管理層認為該信息是表內信息的附屬部分,如果說表內信息是充份準確的,那么管理層就認為表外信息披露就無關緊要了;其次,表外信息可能會暴露公司的商業機密,所以應該不披露或少披露。但筆者并不這樣認為,事實上上表外信息充實豐富,不僅包括財務信息還包括大量的非財務信息。表外信息不僅可以起到互補、講解和演示的作用,而且還可能對表內信息起到延伸和擴展的效果。所以對于信息使用者來說,一些表外信息可能比在表內的信息更具參考價值。
3.實際工作狀況中表外負債很少存在
如前文所述,我國會計準則條文中對表外負債的規定很少,不僅如此,在實踐中對如何處理表外負債也從來沒有具體規定。然而我國的會計信息系統的處理主要依據會計準則中的各項規定,由于沒有具體到位的準則規定,不少公司對表外信息披露沒有壓力。
四、高質量表外負債信息披露的作用
1.反映公司實際運營狀況
表外融資可以繞過債權人的債務水平,提高財務杠桿,夸大投資收益率,有關債權人會削減債務,這不利于投資者,增加他們的風險成本。而表外負債的披露會讓投資者了解到公司現有表外融資,幫助投資者做出正確決策。另外,信息的披露還為投資者了解不確定性負債,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料,以幫助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
2.提升會計信息真實性
表外負債反映的是報表日不能確認和計量的負債,并且能充分體現履行合同中的負債,更能反映負債的實質,因此,可以增加公司債務的信息披露自身的真實性。
3.展開會計信息披露領域
表外負債不僅披露貨幣化、合同化和數量化的信息,以及給予的非現金或非會計信息的數量。因為對于其的披露沒有格式上的具體要求,其披露范圍可以包含特殊經濟業務。
4.降低財務風險
基于謹慎性和現實成本原則,公司必須披露潛在性負債,而附注中的表外負債著重揭示未來將發生的信息,因此它可以更好地在債權人和經濟環境變動等復雜情況下反映會計信息,從而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
五、政策建議
1.加強表外負債的理解
有關表外負債系統性的研究相對于會計實務發展是非常落后的,研究成果跟不上實務發展的腳步。安然公司有關表外信息的財務丑聞引起了人們對公司表外負債的風險的關注,要加強系統性理解,從理論上出發去研究表外負債,因為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從公司內部角度,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及人員應重視表外負債信息的披露;從外部監管角度,筆者建議相關部門應從制定并強制實施表外負債涉及到的信息披露準則著手,同時應重點關注并加強注冊會計師對表外的審計工作,使公司反映給投資者真實公允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
2.擴大相應的信息披露范圍
安然公司有關表外信息引起的財務丑聞曝光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并給我們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公司的風險因素能被目前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全面直接地反映出來嗎?基于報告實體的真實性角度去考慮的話,公司財務狀況需要披露,經營成果需要披露。我國上市公司目前披露的都是相對簡單的年度財務報告,所以需要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的財務報告要求,包括商業風險和不確定性風險,另外,必須披露一些復雜的交易。
3.加強對表外負債的外部審計
審計的重點一般都為公司的負債,注冊會計師審計時常常只關注表內負債,而忽略表外負債。表外負債作為公司負債的一部分,應該使得注冊會計師高度注意,進行專門重點審計,以出具能夠增強利益相關者信心的完整全面的審計報告。因此,審計工作從表內過渡到表外,將成為審計人員今后工作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陳紅.公司表外負債研究[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07,(5).
[2]陳紅.公司表外負債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陳敏.論公司表外籌資[J].會計研究,1995(11).
[4]張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透明度與表外負債及其信息披露的關系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2.
[5]董晶瑩.并購非上市公司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11.
[6]黃筱.表外融資對公司財務報表信息質量影響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3(8).
作者簡介:袁仕寧(1992- ),女,漢族,河北石家莊,碩士在讀,河北經貿大學,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