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博客++馬云平
摘 要:無形資產做為我國企業經營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越發的成為決定一個企業以后的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主要動力,但在其進行核算過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使企業大量資產在賬外游離,文章通過對無形資產概念界定,分析出當前企業對無形資產進行核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合理化對策。
關鍵詞:無形資產;會計核算;核算問題及對策
無形資產是一種沒有實物形態,并且由企業擁有與控制的、可以被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企業在傳統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于資產的核算更加側重于有形資產,而對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的考慮卻很狹隘。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更加重視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并且注意到無形資產,對于企業乃至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無形資產內涵不斷豐富,其核算范圍也在深刻變化,解決其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才可以準確反映企業的經營、財務狀況。
一、無形資產概述
知識領域下,企業對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需要更加真實與全面。對于無形資產的確認需要具備以下含義:它是企業擁有的,可以控制的經濟資源,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要素,并且它在一定的期間內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所以無形資產是一項沒有實物形態,但是其具有一定的價值,并且未來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預期收益的資源。
二、企業無形資產核算存在的問題
1.無形資產確認過程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表現為科學技術為企業帶來了超額利潤的能力,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資本市場對無形資產做出了價格反映,表明了其具有價值性,并且可以為企業帶來增值,但其確認范圍狹窄。在開發階段,允許資本化的費用確定較難判斷,準則中規定的五個條件缺一不可,而這五個條件中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盡管現行的會計準則中,對于企業自創無形資產進行了明確的階段劃分,即: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但是,新會計準則并沒有對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界限,做出明確的規定,因此,企業對于自創無形資產的開發費用,在何時予以資本化就很難被確定。此時,會計從業人員對于是否符合條件判斷存在難度,并且給其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不便,此時,企業會根據自身的需要,對研究階段及開發階段進行劃分,為企業帶來了操縱利潤的空間,如:當企業盈利較大,此時企業會加大費用支出以達到偷逃稅的目的;而企業盈利小時,企業會減少研發費用以達到盈利的目的。因此,無形資產確定的隨意性,會對稅收及投資者帶來不利。
2.無形資產計量過程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計量方式單一,當前以歷史成本進行核算計價,而過于單一的計量方法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顯得有些不合理。首先,我國會計準則中對于無形資產的計量方法不夠完善。依然采用重成本核算忽略價值的計量方式。盡管原始成本的計量方式簡單,但是并不能完整的反映出企業無形資產的潛在價值,同時,企業無形資產是過去資產價值形成的,原始成本并不能對其長期積累形成的無形資產價值予以準確的判定。隨著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無形資產的開發周期縮短,并且隨著新型無形資產的出現,使無形資產的原有價值降低,不能如實反映出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也不能反映出無形資產未來會為企業帶來怎樣的經濟利益,使企業管理者做出的戰略計劃不夠準確,投資者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
其次,無形資產研究開發費用計量問題。當前,無形資產只對取得專利權時的費用予以資本化,而對于研究時發生的費用,即沒有資本化的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但是無形資產研究過程中對于資料的收集,而產生的費用也十分巨大,只將開發成功的支出計入資產并不能如實反映其自身的價值。另外,對于長時間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無形資產,此過程中支出的人力物力很多,甚至會多于開發階段,但如果并不能形成無形資產就需要承擔風險,即使形成了無形資產,短期內該資產的價值也不會很快的體現出,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的管理者并不愿意進行無形資產開發的資金投入,導致企業對于無形資產的研發積極性不高。
最后,新準則對于無形資產的計量過于重視貨幣計量,而研發過程中人力資源、技能、企業文化等非貨幣價值并不能以貨幣進行核算,使這部分價值并不能確認為資產價值,也沒能在企業財務報告中予以披露,由于這些不被確認的價值是無形資產的價值核心,非貨幣資產不能計入無形資產價值,使其真實價值無法體現。
3.無形資產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首先,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包括直線法、產量法、加速攤銷法,而企業對于無形資的攤銷方法的選擇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主觀的方法的選擇,為企業留下了利潤操控的空間。
其次,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在會計核算期間不得轉回,這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反,存在分歧,盡管減值部分不允許轉回由我國國情決定,但是并不能體現客觀性、可行性及公允性的核算準則,無法顯示出其真實的價值,如:無形資產價值100萬元,當年攤銷10萬元,公允價值76萬元,當年應該計提差值,到第二年時該資產公允價值為85萬元,而計提差值部分不得轉回,那么其賬面價值并不能如實反映其真實價值。同時,會計準則只對無形資產的減值做出了相應的規定,而沒有對該資產產生的增值進行介紹,因此,并不能如實反映出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
最后,信息披露不能及時對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使其可以快速了解企業無形資產狀況,然而,當前企業對無形資產的原值、凈值、攤銷、減值、以及對游離在賬外價值信息的真實披露,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
三、企業無形資產會計核算問題產生的原因
當前我國會計準則的核算范圍不廣泛,而無形資產核算特殊性客觀存在,因此,不能如實反映企業財務信息,許多無形資產并不能滿足給企業帶來收益這一規定,這種不確定性收益使市場不能有效對其價值衡量,這樣就不能真實反映無形資產公允價值水平及未來收益情況,不能將其客觀計入企業財務核算系統,同時企業競爭環境中,無形資產會反映企業機密,因此,企業會對其披露存在顧慮。
我國外部監督機制并不完善,在進行財務信息披露前需要經過審計,而審計是一種競爭行為,它依賴企業的聘任而決定審計費用,這樣的利益捆綁關系使審計不能客觀地對企業無形資產的實際狀況進行有效審計,不能行使其客觀監督與控制,出具的審計結論并沒有必要的證據,造成違法行為不能被遏制。
四、優化企業無形資產核算的對策
1.明確無形資產各階段劃分標準
盡管2006年新會計準則中對于無形資產劃分為研究階段及開發階段,但并沒有明確的劃分標準,因此,建立相關規定可以在無形資產具體核算細則中,進行詳細補充與說明,指定不同行業,根據不同行業會計估計、前期差錯及會計政策等內容,具體制定各不同企業對于研究階段及開發階段的劃分標準。與此同時,提高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對企業財務人員及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術培訓,使其可以更加準確的掌握相關內容,保證對企業無形資產的階段確定更加嚴格。
2.提升無形資產計量質量
首先,企業可以對無形資產采用價值計量。無形資產可以在未來為企業帶來超額的經濟利潤,而采用價值計量對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正是以其對企業未來經濟利潤的流入,做為資產的計量標準。隨著對無形資產的認識與應用的廣泛,無形資產的價值是否可以被真實反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改變現在公允價值計量環境。完善計量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完善與健全相關程序,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加強企業內部監督體系,調整企業內部管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與外部監管相結合,改變企業現有的盈余管理現狀,并實現良好的公允價值計量環境,減少企業操縱利潤行為的發生。
3.加強無形資產研究開發費用核算
首先,根據不同企業的不同特點、不同性質,以不同的計量方法進行研究階段費用計量,比如:偶發研究費用可以將其全部計入當期損益予以費用化;涉及到的研究開發階段費用支出,可以將這部分的費用予以資本化;或者企業的研究活動是主要經營活動,可以將研究階段的費用資本化,增加企業研發支出可比性。
其次,強化企業開發支出的監督與管理,激發企業管理者對于開發的熱情,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按相關性原則對企業研究與開發階段的費用支出進行計量,使確認與計量過程更加合理。積極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與我國當前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增加研發失敗時的科目,以降低其對企業利潤的影響,使企業實際資產價值及費用支出可以被更加準確的反映。
最后,做為企業的計量單位--貨幣計量,對無形資產這種種類繁多的資產,只以其做為計量方法是不可能實現的,此時,不能僅依靠貨幣對無形資產計量,而需要運用更多的非貨幣計量方式,才可以有效反映出企業無形資產的真實價值,從而對企業的財務信息、內部運營及各成長指標真實的反映,因此,將企業貨幣計量與非貨幣計量有機結合,才可以使企業無形資產更加真實、可靠的被反映出來。
4.完善無形資產增減值及攤銷核算
首先,完善2006年新會計準則對于無形資產確認與計量過程中實踐操作性。無形資產減值不得轉回,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改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對價格信息體系進行健全,使公允、市場價格可以準確合理的表現出資產價值,規范相關審計行為,建立內部監督體系。同時無形資產會出現增值情況,并且會出現數額巨大的情況,如實反映該資產價值,遵循謹慎性原則對資產價值進行調整。
其次,在對無形資產確定攤銷金額時,需要將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殘值確定為零,而這在實務中很難確定,其攤銷方法存在主觀性。因此,加強會計準則操作性,使財務人員進行資產推銷時有章可循。
五、總結
我國會計準則對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與計量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仍然不能與國際準則相比,作為企業經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無形資產伴隨經濟時代的到來,其對企業乃至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對于社會、每個企業來說,無形資產不再陌生,它的核算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借鑒國際經驗進一步界定核算范圍,選擇更加適合其計量要求的核算方法,才可以更加準確的進行無形資產信息披露。
參考文獻:
[1]孟宇.知識經濟下我國企業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的思考[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4(02).
[2]諸祺生.知識經濟下基于無形資產的會計確認與計量研究[J].會計師,2014(04).
[3]苑澤明,王紅.自主創新、知識產權與無形資產價值管理--基于文獻法的無形資產研究述評[J].當代會計,2014(01).
[4]王紅,李田.2014年我國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指數前100名分析[J].會計之友,2015(24).
[5]王登芳.高職院校無形資產與企業無形資產管理的比較意義[J].中國商論,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