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 陳人康
關于葉挺,我在孩提時代就熟知了。因為他是赫赫有名的戰將,因為我們是熟讀他的詩“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長大的,還因為他是我父親的上級。
但是,我總感到葉挺和其他將帥有不同之處,比如他長時間在軍內擔任要職卻好長時間不是共產黨員,他好像是將帥中的另類。
由于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非常了解葉挺,他在70年代末一次吃中午飯的時候講到葉挺的獨特情況。
父親告訴我:“共產黨在奪取政權的時候有著非常嚴明的紀律,情況那么復雜,寧可過嚴也不能放松一點。這種思維解放后仍然延續,文化大革命更是淋漓盡致。葉挺比我大13歲,他1896年出生于廣東惠陽縣一個農家,父親開過小藥鋪,還到南洋打過工。嚴格地講,葉挺是華僑將領。他15歲還在讀中學,正是辛亥革命發生,他帶頭剪辮子而入獄,沒多久就放出來了。后來他考入湖北陸軍預備學校和全國最高軍事學府———保定軍校,這個學校也是蔣介石上過的。后來他受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影響,開始向往革命。”
說到這里,父親特別向我總結:“我們黨參加革命的人,農民受《水滸傳》這樣的造反書影響最大,早期革命后來成為黨內高級干部的幾乎都與陳獨秀的《新青年》有關,連毛主席也不例外。這么多年陳獨秀都是反面教員,不公平啊!我想將來更加實事求是,會給他公正評價的。你想想,連葉挺這樣在孫中山身旁的人都因為《新青年》加入革命隊伍,這個陳獨秀有多厲害!”
父親說到這里我也產生聯想,因為既然父親知道陳獨秀這樣厲害,我偶爾看到他給工程兵做報告的講話稿,在講述黨內歷次路線斗爭的時候總是譴責陳獨秀,把陳獨秀做為黨內的反面教員,也許他是無奈的,被動的,違心的,因為比他地位高許多的人不是也要成天這樣批判嗎?
父親接著說:“后來葉挺擔任過孫中山的警衛團二營營長。在陳炯明‘叛亂’炮轟總統府時,葉挺是保護孫中山、宋慶齡脫險的功臣,也因此深得孫中山信任。1924年,孫中山把葉挺作為國民黨的軍事人才培養,讓他去蘇聯學習。他在東方大學受到李大釗和同學中共產黨員的影響,加上早年《新青年》已深入他的心,在蘇聯提出入黨要求并得到批準。北伐戰爭開始,葉挺率獨立團作為先鋒首出湘南,連戰連捷,一路攻下武昌。他以團長職務被國民政府破格提為少將。隨后,該團擴編為兩個師,他任第二十四師師長。1927年12月,廣州起義首次打出“紅軍”旗號,他任總司令。僅僅兩天,廣州起義就告失敗。1928年初,在李立三的實際主持下,把這次起義說得一無是處,稱葉挺犯了軍事投機和盲動主義的錯誤,在關鍵時刻動搖,對起義指揮不力等等。但是不容葉挺解釋與申辯,中央就對起義領導人都給予了各種處分,任紅軍總司令職務的葉挺被留黨察看6個月。葉挺是個有血氣的軍人,要是放在很多將領身上就忍了,可葉挺采取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做法,一氣之下出走西歐,與黨脫離關系。
“剛到德國時的葉挺有點萬念俱灰,在柏林加入了德國的一個提倡素食的流派,大有超脫塵世、修身養性之意。他打算遠離政治,放棄在中國都已經很有名的軍事專長,轉而從事德文著作的翻譯和著述,用文化為國家做些貢獻。不久,在莫斯科參加了中共‘六大’的周恩來取道歐洲回國,在柏林看到了葉挺。兩個人談了半天,周恩來推心置腹地對他講,干革命不能只承認成功、不承認失敗,尤其個人受點誤會和冤屈是總會遇到的。這個時候既不能意氣用事,更不能消極沉淪,尤其不能放棄革命不干。葉挺與中共重要領導人交換意見,感到共產黨還是惦記他希望他發揮作用的。葉挺重新振作起來,他知道德國是軍事強國,想在那里深造學習軍事,然后回國為共產黨效力。
“葉挺在德國邊開飯館邊學習,他對德國陸軍特別加以考察,并進一步學習新的軍事科學,掌握有關工兵等方面的知識,研究爆破技術。旅歐五年后葉挺回到澳門。國民黨知道葉挺如果回到共產黨,無疑會給共產黨的武裝增加很大名聲和力量,蔣介石派國民黨要員送禮拉攏,葉挺非常堅定地要尋找共產黨。人康啊,你要知道,那時共產黨力量遠遠比不上國民黨,前途也并不明朗,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那是因為共產黨蒸蒸日上,而國民黨腐敗,各級官員都要撈一把,早就失去民心了!
“1937年抗戰爆發后,葉挺毫不猶豫地趕到延安,共產黨用很高的規格迎接這位歸來的游子。毛澤東親自主持為他在抗大禮堂舉行了歡迎葉挺的干部大會,我也參加了那個大會。記得葉挺用夾雜著廣東鄉音的北方話說:‘革命就好比爬山,許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險,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時間,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現在又跟上來了!’那提高到最大的聲音就在會場飄蕩。但是共產黨也有規矩,脫了黨并不是很快就可以重新入黨的,還要長時間地接受黨的考驗。葉挺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以非黨員的身份向國民黨交涉,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并擔任軍長。可是葉挺在新四軍干得并不舒心,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他和中共東南局書記項英的關系緊張。
“項英主觀剛愎,總愛用對黨外人士的眼光看待葉挺。這都驚動了黨中央,毛澤東特意叮囑項英要尊重葉挺,親自出面為二人調解,葉挺終于顧全大局留了下來。在皖南事變前,葉挺已經有所警惕,我在重慶見到他的時候他還對我回憶說,1941年1月5日,新四軍部隊到達茂林地區,天下開了大雨。葉挺說,要警惕國民黨,為避免成為甕中之鱉,最好改變路線,不從東南翻山去旌德,而從西南過去向東進軍然后北上。但是項英不同意,還是按照國民黨指定的路線進軍。到了丕嶺腳下,國民黨40師、144師瘋狂進攻,新四軍非常英勇,浴血奮戰,激戰數日,終因寡不敵眾而損失極為慘重。
“項英對國民黨認識不清,抱有幻想,卻最終在這次事變中被國民黨殺死。還有袁國平、周子昆等將領被殺害,葉挺被俘。蔣介石馬上反咬一口,宣布新四軍‘叛變’,取消新四軍番號,將軍長葉挺革職,交所謂的軍法審判。葉挺被捕后非常英勇,與國民黨進行了義正辭嚴的斗爭。先是顧祝同用高官引誘葉挺投降,被怒斥。蔣介石知道葉挺的分量,親自出面勸降葉挺,讓他到第六戰區去好好休養,其前途是光明的。葉挺的回答是‘我不能這樣做,請槍斃我吧!’
“葉挺關了幾年,換了好幾處監獄,他先被解往上饒牢房,接著又關入桂林一個潮濕的山洞中。一年多后,蔣介石認為讓他嘗夠了苦頭可能會被軟化,下令押往重慶。葉挺還是不屈服,在重慶做了一首很有名的獄中詩,廣為流傳。”
我接過父親的話說:“您還背得下這首詩嗎?”
父親搖搖頭說記不得了,我非常熟悉地給父親背誦了一遍:“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應該在烈火與鮮血中得到永生!”
父親說:“葉挺一輩子真是坎坷,先是被黨內錯誤對待漂流在外,后來又在國民黨的監獄里受盡折磨。算起來這個共產黨里非常重要的大軍事家大部分時間沒能在戰場上效力,真是個悲劇!尤其是他的死,太慘烈了!由于中共中央長期交涉,被關了5年的葉挺于1946年3月獲釋。他出獄第二天就致電中央請求再次入黨,可見他對共產黨的感情,兩天后他的要求得到批準。恢復黨籍沒幾天,葉挺于1946年4月8日去延安途中飛機撞山遇難。我的老首長、老前輩就這么粉身碎骨地走了,他要活著,是無可爭議的元帥……”
(摘自《一生緊隨毛澤東:回憶我的父親開國上將陳士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