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萍
221400 新沂市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
?
整體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效果觀察
田莉萍
221400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
摘要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在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的實施效果。方法: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心絞痛患者96例,并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病情癥狀和生命體征,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心絞痛的次數,使用硝酸甘油及心率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和SD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措施能夠減少心絞痛的發生,并控制患者的心率,同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
關鍵詞心絞痛;整體護理;效果觀察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4.015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臨床疾病,病情發展快,若不及時治療,可迅速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不穩定型心絞痛病情發作時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癥狀,再加上長期疾病導致患者出現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1],易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心理,而患者不良的情緒可加重患者的臨床癥狀。因此,對患者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配合精心的整體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活質量[2]。本文研究當中,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制訂整體護理方案并予以實施,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齡35~80歲,平均(58.05±2.1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將96例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具體如下:
1.2.1成立整體護理小組給所有的護理成員,講解整體護理的內容和意義,對其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幫助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護理的專業技能,提高其心理學護理的能力。
1.2.2心理輔導由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疾病特征主要包括病情危急,伴隨心前區疼痛癥狀,從而造成患者情緒處于焦躁不安、極度恐慌的狀態,若不及時緩解,可加重疾病,所以護理人員需要給心絞痛的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輔導,積極主動的和患者溝通、交流,耐心講解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對治療的配合力度,面對患者的問題,要詳細的回答,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內心的安全感。
1.2.3建立家庭支持系統家庭因素對患者的心理產生重要作用,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家屬介紹病情,講解不穩定性心絞痛發作的危險因素,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和支持,共同配合護理人員完成患者日常生活的護理工作;給予患者精神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支持,改善患者的治療情緒,以積極的心態傳遞給患者正能量,使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1.2.4健康宣教分析引起患者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的原因,對其實施健康宣教,講解不穩定型心絞痛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狀況,并對其預后情況進行全面的講解,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的急救治療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護的能力,講解堅持長期規范化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適當的體育鍛煉,保持心情愉悅,定期復查,積極做好避免反復發作的各項措施[3]。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發生心絞痛的次數,使用硝酸甘油及心率狀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進行測評,(1)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其內容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狀態4個方面,得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2)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測定,SAS標準分>50分為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53分為有抑郁癥狀。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癥狀比較(表1)

表1 兩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癥狀比較±s)
2.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2.3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理狀評分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發病快,且病情發展迅速,若臨床救治不及時,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及法律觀念的增強,院方所面臨的壓力和承受的風險也都越來越大[4]。面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做好其護理工作,與減少意外事件、降低護患糾紛發生的概率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性。因此,在臨床治療方面,就要求醫師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在護理方面,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做到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在面對危機情況下,能夠立即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整體護理的宗旨是以人為本,表現方式是體現人文關懷,從醫護人員自身做起,和患者家屬溝通配合,共同給予患者來自院方和家庭的關懷,從而幫助患者建立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其病情反復發作的概率,為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奠定基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低于對照組,硝酸甘油使用量也低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狀態等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兩組的SAS和SDS得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觀察組心理狀況優于對照組。這表明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幫助患者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概率,降低使用硝酸甘油的總量,穩定患者的心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6]。
總之,針對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密切觀察其心理狀況并實施心理輔導;取得患者家屬的配合,共同完成對患者的護理工作;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有了更多的理解,為降低心絞痛反復發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珍,宋玉成,郝玉榮.不穩定性心絞痛焦慮、抑郁患者的綜合性心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8,23(19):56-58.
[2]任永云.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護理與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3):225.
[3]高淑珍.心理干預改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抑郁癥狀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09,4(25):186-187.
[4]王玉芳.循證護理對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5):95-96.
[5]曹慧,李中,劉勇,等.心理干預對女性不穩定心絞痛患者的療效觀察[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2008,20(1):63-64.
[6]劉芙蓉.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絞痛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6):2259-2260.
(本文編輯陳景景)
(收稿日期:2015-06-25)
田莉萍: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