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 本文在對內陸核電廠址選擇及核準前項目管理問題研究過程中,結合福島事件影響及目前內陸核電發展形勢,分析了內陸核電廠址選擇應關注的重點,并就核準前核電項目管理進行探究。
關鍵詞 內陸核電 廠址選擇 項目前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能源問題越顯突出,我國核電建設已經由適度發展到積極推進、核電廠址選址從沿海擴展到內陸,而核電廠址選址面臨的問題逐步復雜化。本文在對該問題分析過程中,著重探究了在福島核事故的啟示下,如何開展內陸核電廠址選址和核準前項目管理工作。
一、內陸核電選址面臨的問題
核電站在選址過程中,保證核電站選址合理,避免核電站出現安全事故給周圍環境和所在區域帶來較大的影響,是核電站選址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廠址安全的影響因素,分為外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選址工作中著重考慮外部自然因素,包括地質、水文、氣象、地震等[1]。從國外內陸核電站建設經驗來看,在外部自然因素上,內陸廠址考慮洪水和上游潰壩危險,沿海廠址考慮風暴潮、波浪等。由于因受到福島核事故影響,中國內陸核電廠選址中,地震因素受到高度重視。
對比國外內陸核電內陸廠址選擇情況,及從福島核事故應急處理經驗來看,內陸核電廠址選址需要重點考慮的還有放射性物質在大氣和水體中的彌散、水土利用、人口分布等因素。根據《核電廠輻射防護安全規定(GB6249)》,核電廠選址應避開水源保護區,廠址周圍設置非居住區和規劃限制區,非居住區邊界距反應堆距離不得小于500米,規劃限制區半徑不得小于5公里,在廠址規劃限制區范圍內,不得有超越萬人以上的人口中心。在核電廠址對所在區域環境影響的基礎條件方面,與美國內陸核電相比[2],中國目前已選廠址條件有所不同(見圖1),這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經濟成本來減少對環境影響和解決核應急計劃的實施。
二、內陸核電廠址選擇注意的事項
(一)內陸核電廠址選擇過程
核電廠址選擇時,主要分為三個步驟:首先,需要對選擇的廠址區域進行有效分析,對廠址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從經濟性、技術性角度查看廠址是否滿足實際建設需要;其次,開展廠址勘查后,會進行區分,對可能建設核電站的廠址進行提取,并對廠址進行比較,選擇最符合條件的廠址開展數據收集和分析;最后,對廠址進行初步可行性評價確定廠址,繼而開展核電項目前期工作。
(二)內陸核電廠址選擇工作開展建議
在進行內陸核電廠址選擇過程中,需要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廠址勘查,并對廠址進行初步可行性評價,從廠址選擇安全、地震、大氣彌散、人口分布、水體彌散、水文地質、環境影響等方面按照國家法規、標準和導則進行數據分析和初步可行性評價,確保廠址選擇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避免自然災害等因素對核電站產生影響。
結合福島核事故、國內外內陸核電廠址條件比較以及國內沿海與內陸核電廠址條件比較,筆者認為,內陸核電廠址選擇評估,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重點考慮:第一,充分考慮,避免選擇地震帶區域。建立區域地震構造模型,對廠址的SL-2數據進行分析,根據我國新修訂的核安全導則HAF101/01將SL-2的最低限制從依據IAEA導則規定的0.1g調整為0.15g的法規要求[3],廠址才能夠應用于核電站建設;第二,內陸核電站廠址選擇要考慮上游堤壩潰堤因素,堅持對基準洪水位進行確定,保證廠址能夠具有較強的抵制洪水的能力;第三,要重點考慮到避開地震帶以及避開生活水源地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區,以考慮應急計劃實施的可行性。
另外,在福島事件的影響下,核電的安全性和對環境的影響受到更多的關注,選址重點有所變化,需考慮情況更為復雜,能夠成為安全可靠的核電廠址的地點并不太多,特別是在目前內陸核電仍然沒有放開的情況下,內陸核電廠址作為有限資源的保護尤為重要。
三、內陸核電核準前項目管理重點
在確定核電廠址后,將立刻開展項目核準及行政許可申請的相關工作,為下一步廠址工程準備和主體工程準備開啟大門。為項目獲得核準,之前需要做大量工作,要形成向決策機構和行業管理部門提供大量資料和報告,包括廠址普選報告、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安全分析報告和環境影響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初設極端的初步安全分析報告、環境影響報告以及廠址所在地方政府的相關支持性文件等[4]。圍繞這些資料的準備,將開展大量的項目管理工作,所涉及接口較多,從業主角度出發,重點是抓好廠址可行性研究和做好與地方協調溝通取得支持文件。內陸核電廠址此方面工作開展相對沿海更加困難,因內陸核電廠址與沿海廠址條件有所不同,在可行性研究過程中重點不同;還因目前國內沒有核準開工的內陸核電項目,且福島核事故影響,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及公眾科普宣傳工作更加困難。
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核準前核電項目管理要想具有較高的效率性和質量性,在管理過程中,可設置項目團隊專門負責項目管理工作,應有效地與可研承擔技術單位和地方政府溝通,對項目管理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第二,核電站項目核準前,不確定因素較多,為避免外部因素影響保持項目團隊的積極性,需要在計劃管理以及考核上設置有效地激勵因素,分解目標、細化管理;第三,可行性研究相關專題由具有資質專業機構以EPC總包模式承接,減少技術管理接口,降低項目管理成本,保證可研工作質量。
四、結語
總之,在進行內陸核電廠址選擇以及項目前期管理過程中,要結合現階段世界核電與國內核電形勢,準確解讀相關法規和標準,在把握原有選址原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開展相關選址工作,同時加強項目管理部門專業化,重點解決地方政府支持的協調和技術管理接口工作,為內陸核電項目核準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常向東.我國內陸核電廠址評價中應關注的問題[J].核安全,2007(3).
[2] 李紅,張凌燕,方棟.美國內陸核電廠環境特征[J].輻射防護通訊,2010(30).
[3] 周伯昌,李小軍.我國核電廠廠址特定地震動特征分析[J].中國地震,2008.24.
[4] 陳澤韓.我國內陸核電選址決策思考及安全環境問題探討[J].南方能源建設,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