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君
摘要:近年來,社會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本應不難,但很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就失業。一方面是社會急需物流人才,一方面是物流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本文就針對這個現象,來談一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高職;校企合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想要搞好專業的發展,就必須做好專業的“出口”,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也不例外,對于專業的“出口”問題,其實就是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問題。對于物流行業來說,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物流行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由于社會對于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物流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本應不難,但是事實上卻并非如此,很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就失業。一方面是社會急需物流人才,一方面是物流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是為什么?本文就針對這個現象,來談一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1.學校和企業缺乏溝通渠道
學校需要尋找合適的企業作為實習基地,企業也需要物流人才,但是學校和企業之間往往缺乏溝通渠道,這主要原因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是學校方面閉門造車,缺乏多方面與企業溝通的意識和動力。二是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還沒有形成與高職院校長期合作的方案。雖然二者都有聯系的需求,但想要打破這一層隔膜,還需要進一步的溝通渠道。
2.合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很多企業很反感學校的一些做法,如簽個協議掛塊牌子,然后就沒有下文了。
或者搞個訂單班,學校事前事后沒有好好管理協調,然后沒過多久,耗時耗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實習期一結束就跑光了。以上就是一些合作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典型例子,學校只想著把這一批的畢業生送到實習崗位上就算完成任務了,而企業也缺乏一些想要長期培養學生,留住學生的政策和措施。這就導致了企業認為學校的學生金貴,留不住;而學校也認為企業在人才培養和薪資待遇方面比較差,留不住學生,最終導致合作終止。
3.高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沒有從服務產業的角度出發
專業服務產業,首先得讓專業得到產業內企業的認同,這樣才有服務可言。
專業服務產業、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關系到專業的生存與發展。作為高職學校沒有名牌本科院校的社會知名度和吸引力,所以在對學生的培養時需要從服務產業的角度出發來培養。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物流專業與地方服務的產業脫節,對地方產業了解不透徹,進行學生培養時沒有做到有針對性的有的放矢。導致培養的學生素質得不到企業的認同。
4.學校對學生的實習教育不足
實習前的教育很重要,很多學校對學生實習前的素質教育,思想教育不足,導致學生實習之后心理落差極大,這也影響到了校企合作的穩定性。
5.企業對學生的發展缺乏長期計劃
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每年物流企業的人才流失都比較嚴重,這是什么原因?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高職學生來說,企業需要耗費一定的成本來培養,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為企業創造效益,但是往往這段時間剛剛結束,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工作了,學生卻要求離職了。除了部分學生的個人原因以外,其實更多的原因也在于企業對人才的培養缺乏長期的規劃,讓學生在企業工作有一種看不到未來和希望的感覺。
二、解決當前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問題的對策
1.多種方式拓寬學校與企業的溝通渠道
可以由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教育局、行業委員會等組織牽頭,定期舉辦學校和企業的溝通洽談會,拓寬學校和企業的溝通渠道。也可以定期舉行地方技能比賽,邀請企業的專家作為評委參與進來,既能把企業一線的標準納入到比賽中,又能向企業展示學生的技能水平。
2.深層次的校企合作
高職學校必須堅持“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學生必須走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道路,這是絕對正確的。但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采用多種方式,靈活合作。學校合理選擇合作企業:重視后備人才培養、認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行業內有影響力、企業發展速度較快、有較完善的培訓體系的企業,優先考慮。除了學生的頂崗實習,還應該定期把企業的專家請到學校來,作為客座教授給學生授課,以及學校的老師也要深入企業一線掛職鍛煉,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最重要的,要把訂單培養模式堅持下來。
3.充分了解地方企業實際,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
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設課程的時候,需要深入地方物流企業,了解企業實際,認識地方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方向,甚至可以邀請企業的人員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做到有針對性的培養。
4.對學生充分的前期教育,溫馨的后期關懷
堅持學生自愿原則,由學生自己選擇實習企業,實地考察。然后企業進行宣講會,讓學生和企業雙向選擇。在實習前的教育中,要明確頂崗實習綜合環境(困難)介紹、頂崗實習目的、家長簽字、購實習保險等等。在實習期內,成立訂單班黨支部、重視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生活慰問與實訓指導、在合作企業開辟論文答辯場、積極組織各類文體活動等等。
5.企業完善自身對于高職學生(實習生)的人才培養規劃
企業可以把專業學生和企業員工放在同一平臺進行培養,采用相同的培養標準,相同的培養規格,完成后勝任同樣的工作崗位。當然,在薪資待遇方面,也應該實行按崗定薪。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有長期的規劃,對于培訓晉升等學生關注的問題,要及時告知學生。
我們希望達到的效果,是學校與企業不再是簡單的合作關系,而是企業把人力資源一部功能放在學校,形成相互融合的關系,建成一個實體。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中面臨的專業建設、培養模式、師資、實訓場所、培訓教材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和企業雙方更加深入的溝通與合作,才能克服困難,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趙寶芳.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問題探析[J].職教研究,2010,5.
[2]盛海洋.校企合作模式及運行機制研究[J].交通職業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