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本文提出了職業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必要性,探索了職業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實施步驟、方法等,報告了實施的價值。
關鍵詞:職業教育;企業;校企合作;校外實習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1
一、職業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深度合作的表現
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職業院校與企業天生就必然聯系在一起,二者的合作不能是膚淺的,形式的。教師到企業學習、企業人士到院校學習和學生到企業實習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現,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實現院校教育及企業管理現代化、促進生產力發展、使教育與生產可持續發展。
(二)企業吸納合格員工的基石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說:“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在服務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換代。”職業院校學生要想服務企業,首先需要從了解企業開始,進而理解企業,最終在企業有所創新。學生在最真實的環境中實習,可以按照企業需求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實現“崗位要求與職業素養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時間”的目標。
(三)實現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中國近現代職業指導理論的集大成者黃炎培先生,曾將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確定為:“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從無業到有業很不簡單,從有業到樂業更不簡單,實現了人自身本質的完善和超越。也就是說職業教育同樣可以培養人才,職業教育的人文價值在于對人本身的關注。無論從無業到有業,還是從有業到樂業,都離不開企業這個載體,企業實習是學生從無業跑道跨越到樂業跑道的必由之路。
二、職業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實施
(一)細化實習管理規定
1.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
院校與接納實習的企業建立有效的互動模式與長期的合作機制。校企雙方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明確院校、企業各自的職責。雙方互相監督、互相激勵,使校外實習順利進行。
2.制定實習管理制度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食宿管理制度、院校帶隊指導教師管理制度、企業實習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保密制度、崗位操作制度、特殊崗位制度等。
3.建立院校、企業、學生和家長四方溝通的機制
院校有責任向家長通報學生校外實習的情況,企業有責任向院校通報指導實習的情況,學生有責任向院校、企業和家長通報自身的實習情況,家長有責任主動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溝通機制的建立保障了各項實習管理制度的實施。
(二)制定具體實習方案
1.企業與院校深入切磋探討,共同制定實習方案。實習方案要適合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使實習者領悟到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單純從操作、技術角度強化實習者的技能。培養出來的高技能人才應該可以通過接受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識技術的教育和培訓,增強應變能力,使自己能夠承擔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務。
2.企業實習方案的制定要能夠彌補校內實習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多,實習方法、實習步驟教條的弱點。要能夠安排系統性的、崗位輪換的綜合實習。注重實踐方法的靈活性、多樣性。注重新技術、新工藝的傳授。
3.將職業規劃分享做為企業實習方案的一部分。學生在接觸企業后,企業架構、企業文化、企業工作都會觸動學生,學生對職業規劃的認識是懵懂的,不系統的,感到有些迷茫,企業指導教師與學生分享職業規劃非常必要。
(三)嚴格執行實習方案
1.學生簽訂實習協議
院校與學生、家長簽訂三方實習安全協議,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頂崗實習協議。協議的簽訂既保證了學生實習期間的合法權益,又約束了學生的實習職責。
2.:指導學生職業技能與素養
院校選派具有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與企業指定親和力強的實習指導老師按照實習方案共同指導學生。采用“師帶徒”、“一帶多”等形式指導學生。在職業技能方面,指導學生正確操作,訓練學生熟能生巧,在此基礎上學生可能突破創新。熟能生巧是實習必須達到的目標,突破創新是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職業道德方面,指導學生遵守通用的職業道德和本職業特定的職業道德。采用說教與現身說法并用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成熟健全的職業道德觀。例如,學生在檢驗環節中偷懶,認為非關鍵性零件是否合格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就私自簡化檢驗步驟。部門經理向學生講清楚非關鍵性零件是否合格會縮短產品的使用壽命,會造成在用戶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產品提前損壞,潛在的危險系數很大,并與學生一起檢驗零件是否合格。學生欽佩部門經理的職業道德,從此沒有人再偷懶。
3.企業導師與學生分享職業規劃
學生結合課程學習的感受,深思近期的職業規劃,即0-3年內的職業規劃,將其分享給導師和同學,導師給予點撥。在與學生分享職業規劃時,經常發現學生盲目地將職業定位放得比較高,采用嘗試的方法,如果不能勝任,再降低職業定位。學生搞錯了職業定位的邏輯順序,正確的順序是從基礎做起,積累經驗,最終達到某個方面的專家。
4.企業對學生做實習鑒定
學生實習期滿,企業對實習生做出書面鑒定,鑒定從技能訓練評定、職業道德評定、職業規劃建議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鑒定,作為學生評價自己實習收獲和評定學生實習成績的依據。
三、職業院校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實習的價值
職業教育的壓力來自于市場,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控制著它,檢驗著它,職業教育應當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企業的需求、經濟的騰飛也應當為職業教育的壯大提供源頭活水。“校企合作、校外實習”的模式,發揮了院校與企業各自的優勢,共同培養了社會與市場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專門人才,促進了合作企業的活力,實現了院校與企業的雙贏。“學好一門技能,播種一個希望”,職業教育應當為個人架設起生存的橋梁,滿足個人基本的生計需要和生活需求,帶來幸福的生活。“校企合作、校外實習”的模式,在準確的企業環境中,采用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有目的地使學生獲得了包括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在內的職業從業能力,培養了學生與企業崗位相適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洋,韋小英,白先放,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實習模式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3(B06):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