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硬棒,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阿基米德
幫創業者拿錢、找人、找資源,定方向、做戰略,投資人的作用就像杠桿原理中的那根硬棒。從浩如煙海的BP里發現靠譜項目,選出值得投資的創業團隊,撬動機會,促動創業者狂飆突進,是一場體力和腦力的較量。
如果你碰巧遇上了這么一位高人,那么,恭喜你,創業路上多了重成功的保障。但也別忽略一個事實:創業熱潮高漲,熱錢涌入,新基金、自詡為“投資人”的投資人層出不窮,而有眼光,有耐心,能夠在關鍵時刻陪創業者一起“挺”過去的投資人卻寥若晨星。
說到這里,也許你對VC和天使投資人除了投“錢”以外的意義還只是有點懵懂的認識。當年京東融B輪的時候,見了39個主流投資人都被拒,但今日資本的徐新還是堅持和劉強東一起繼續尋找潛在投資人,直到找到十多年前她在Baring Private Equity的老板梁伯韜江湖救急。如今,京東市值超過300億美元,徐新從當初的投資中成功獲利超過100倍,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投女王。
古往今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創業邦連續第四年推出“40位40歲以下投資人”榜單,就是要幫創業者找到那些能夠撬動商業機會、陪創業者跨過創業路上的坎,協助創業者創造商業價值的伯樂型投資人。他們長期活躍在一線,直接面對創業者,親自操刀每一項投資,在關鍵時刻更能充當創業者的“好戰友”。沈南鵬、熊曉鴿、徐新漸成傳說,這些年輕投資人的好戲碼才剛剛上演。
據創業邦研究中心統計,2016年參評的139位投資人平均年齡不到35歲——這是一群真的懂行,將經歷、經驗、興趣和能力結合得非常棒的年輕人。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曹曦,在29、30歲的時候就接連投出了斗魚、懂球帝、萬合天宜、英雄傳媒、愛鮮蜂等爆款項目。還有投資人不到30歲就投出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比如,GGV的李浩軍,投資小紅書那年他才28歲。
而年紀輕輕就獨立出來募資,成為基金掌門人的投資人也不在少數,舉幾個例子:
·丁海鵬,31歲,原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合伙人,2016年伊始成立了光亮資本;
·曹毅,32歲,原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2014年成立了源碼資本,管理5億美金、15億人民幣,一年多來源碼資本已經投出了包括趣分期、格上理財、懶投資、美團、今日頭條、PP租車、房產銷冠在內的數個新銳創新企業;
·胡博予,33歲,原DCM中國副總裁,2014年創立藍湖資本,管理2億美金,已經投出了斗米兼職、手機貸、美菜網等業界口碑一流的案例。胡博予同時是位成功的創業者,他參與創立的安碩信息不久前登陸創業板。
參與2016年評選的投資人主要來自TMT行業及生物醫藥行業,其中TMT行業的投資人占比達到90%以上。入榜的40人也主要來自TMT行業,這是他們的成績單是:
·平均年齡34歲
·職業生涯中平均投出了33個項目
·拿到后續融資的項目數平均為16個
·經手的投資金額平均接近2億美元
·超過30位投資人已經從所投項目的退出中斬獲了豐厚的回報,普遍在5000萬美元以上,最高的達到了十億美元級。
在2016年的評選中,創業邦主要關注了投資人的投資業績、所投出的案例的價值以及個人在創投界的影響力。
其中,投資業績主要考慮投資人投資案例的總金額、投出的案例數、獲取后續融資的案例數/比例、估值上漲的倍數、退出的回報等。案例的價值則從投資人最引以為傲的個案入手,考慮他在案例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考慮他所投出的其他個案在創投界的影響力。而個人影響力則把大眾的認可度、同行的認可度以及所在機構的影響力計算在內。創業邦研究中心對從調研中獲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和計算,并調整了偏差,最終有了2016年的榜單排名。相較于2015年,2016年的TOP 40人排名,新面孔占到了67.5%,而60%的人則是第一次進入榜單。
這是一個劇烈變化、不斷顛覆想象和認知的年代。老咖未老,新咖漸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