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娜
只有“跳出北京發展北京”、跳出“一畝三分地”思維,京津冀才能協同發展。
自2014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著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京津冀三地無論是在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空間布局,還是在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公眾對三地協同發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安恢\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蔽磥?,三地需要根據中央的頂層設計,著眼全局,進一步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摒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意識,在思想上和觀念上加快協同步伐。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的國家戰略,核心是三地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坊間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北京吃不下、天津不夠吃、河北沒飯吃”,基本說明了此前三地各種發展失衡的狀況。因而,要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就要努力打破這種失衡的狀態。
當前,河北的發展程度最低,中央給河北的定位是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對鋼鐵產能大省河北來說,首先意味著巨大的“去產能”的任務和挑戰。這不僅是協同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據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公開的數據,河北的鐵產能已經去了3391萬噸,鋼產能已經去了4106萬噸,相當于兩個鞍鋼。力度不可謂不大。
協同就是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河北鋼鐵“去產能”,北京市已成為受益者:2015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86天,較2014年增加14天;京津冀地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10%,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
北京也在給河北“造血”。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表示,河北在去產能騰退空間的同時,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要在產業鏈合理分工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合作。2015年,北京多種業態落戶河北,其中現代汽車第四工廠落戶滄州,總投資120億,預計今年6月投產后,可創造3500個就業崗位。
從最近兩年的實踐看,三地有些區域需要在思想和觀念上強化協同意識,需進一步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地方內各層級之間的復雜關系。如河北在承接北京產業疏解過程中,出現同質化爭搶現象;盲目上馬園區,卻因招商不利而造成土地閑置;各園區聯系較少,無序惡性競爭,產品和產業結構雷同,重復建設等問題,都需要加強思想和觀念的協同,進行科學布局。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胡克勤所言,只有“跳出北京發展北京”、跳出“一畝三分地”思維,京津冀才能協同發展?!疤霰本┌l展北京”是指真正要解決北京資源、環境和發展的矛盾,就要高標準、深層次、大尺度謀劃,解決北京和周邊區域的共同發展問題。反之,天津與河北也要跳出自己發展自己,謀求共同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京津冀協同的關鍵是思想和觀念的協同,如果口頭上喊協同,行動上還是各打各的小算盤,或者是比劃比劃裝樣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恐怕只能是個概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