扆錚 王姣姣 翁麗
摘 要:本文通過對2014年我國中心城市中考體育項目設置、項目組合方式以及測試方式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跑、跳、投等基本運動素質仍是中考體育項目設置的重點;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的組合是目前多個中心城市的選擇;過程性考核和統一測試是中考體育的測試方式,其中統一測試方式所占比重較大。根據我國體育中考情況提出以下建議:調整教學模式,增擴中考體育項目;提高中考體育考試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完善考試監督機制。
關鍵詞:中心城市;中考體育;項目設置;項目組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3-0042-03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體質健康事關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家庭的幸福和個人的前途。初中學生作為青少年的主要構成群體,因其處于未成年階段,可塑性強更是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自1985年以來,國家進行的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卻屢屢傳遞出一個令人心痛的結果:我國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現出逐步惡化的趨勢。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育部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健康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陽光體育運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相關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舉措也應運而生,而中考體育也成為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之一。
我國體育中考制度自1979年試行至今經歷了局部試驗、全國試點、全面實施和全面推進四個重要發展階段[1],而中考體育項目的發展也是伴隨著中考體育制度的發展在不斷的調整。本文以2014年全國中心城市中考體育項目為研究對象,對中考體育項目設置以及考試項目的組合方式等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中考體育的科學化發展進程做出貢獻。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為了統計分析之便,本文以2014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中考體育項目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以“中考體育”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查閱2014年各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中考體育加試項目,并查閱體育中考相關網站、文件等資料,以期為本文的研究奠定堅實的文獻基礎。
2.2 邏輯分析法
將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2014年中考體育加試項目進行歸納、整理和對比分析,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區別。
2.3 數理統計法
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體育加試項目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中考體育考試項目設置
考試項目指規定考生考試選擇的考試內容。經統計,2014年我國中心城市中考體育項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表1),各中心城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中選擇必考項目和選考項目。
從表1可以發現,中考體育項目設置選擇頻率較高的是800/1000米跑、立定跳遠、投擲實心球、仰臥起坐、籃球運球等;從各中心城市選擇的項目來看,排名靠前的項目主要集中在跑、跳、投類基本的運動素質上,而在運動技能上,“籃球運球”成為諸多中心城市的不二選擇。
此外,從中考體育項目的選擇頻率中可以發現:體質健康測試的內容也成為中心城市中考體育的考試內容,這些項目主要考察學生的力量、速度、柔韌等素質,對于中考考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一方面,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內容貫穿整個中學階段,對于測試方式和某些應試技巧學校都會在體育教學中涉及,這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在中考體育考試中的成績;另一方面,即使個別學生在某些測試項目中存在問題,經過三年的調整練習,這些項目也都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從而照顧到了多數考生的利益。
其他選擇頻率較低的中考項目多為技能類項目,其中較為引人注意的項目為: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項目和冰雪項目。這些項目的選擇頻率雖低,一方面歸因于地域因素,但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應出中考體育除了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外,也在慢慢的傾向于發展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這大大調動了學生練習體育的積極性,并引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2]。此外,在眾多中考體育項目中,各中心城市也會根據男女生的性別差異提供多種選考項目,這也體現了中考項目的人性化設置方式。
2.考試項目組合方式
從運動訓練學角度來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的考試項目可以分為身體形態機能類、運動素質類、運動技能類[3]。身體形態是指身體及各組成部分的外形及狀態,如身高、體重等。身體機能,通俗地講是指身體各器官的運轉能力,通常可通過某些指標反映出來,如肺部機能可以通過肺活量的大小來反映。為了便于統計,本文將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歸為身體形態機能類[4]。運動素質是指人體運動的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例如800/1000米、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等。運動技能指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機能的活動能力,是掌握運動技能的前提條件,如健身拳、冰雪項目中的100米高山速降滑雪等。
通過整理發現:2014年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體育中考項目的組合方式有四種,即:運動素質+運動技能;運動素質;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運動技能;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其中,選擇運動素質+運動技能考試項目的中心城市有18個,占全國的58.06﹪,選擇運動素質作為考試項目的城市有7個,占全國比重的22.58﹪,選擇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運動技能的城市有4個,占12.9﹪,而將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作為考試項目的只有寧夏銀川一市。因為身體形態機能測試指標主要集中在身高、體重、肺活量等相關項目上,多個省市中多采用相對指數進行比較,所以對于多數學生而言,身體形態機能測試是相對真實、客觀和公平的測試項目之一。
運動素質作為中考項目的主要考試內容,它的關注度是毋庸置疑的,這對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中考體育項目中,跑、跳、投依然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當然,近些年來運動技能類為主的項目也逐漸在中考體育中嶄露頭角,除了籃排足三大球類項目外,健美操、健身拳等相關項目也加入了中考體育項目中。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項目如廣西的拋繡球、踢毽子、武術,黑龍江的冰雪項目等也逐漸開展起來,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同時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易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
3.各地考試項目測試方式
研究發現:我國中考體育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統一測試”和“過程性考核與統一測試”相結合的兩種方式。其中,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統一測試相結合的城市有上海、山東、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黑龍江、遼寧,占全國的29.03﹪,過程性考核方式多采用初中階段學生體育課成績、學生體育課堂表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使得中考體育考核范圍大大增加,并將中考體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終身體育的培養起到很大的作用。
統一測試方式由三個類別組成:必測項目、選測項目與必測項目相結合、規定類自選項目[5]。通過表3數據可以發現,必測項目的中心城市有江西、河北、海南、重慶、四川、西藏、陜西、甘肅以及湖北、寧夏10個中心城市,約占32.25﹪。而31個中心城市中有15個省市選擇選測項目與必測項目相結合的方法,約占統一測試類的48.38﹪,必測項目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基本運動素質上,對于選測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來選擇,這與規定類自選項目有點類似,規定類自選項目選擇范圍較大,考生選擇余地也大,浙江、福建、廣西、上海、江蘇5個中心城市采用這種考試方法,約占統一測試類的16.12﹪。后兩種考試方式是現階段中考體育比較流行的測試方式[6-8]。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通過對我國2014年31個省、市、自治區中心城市體育中考項目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1 從全國中考體育項目設置上來看,跑、跳、投依然是各中心城市的優先選擇;對于技能類項目,籃球是諸多城市的主要選擇,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項目也逐漸成為中考體育項目。
1.2 在項目的組合方式上,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考試項目組合方式主要是運動素質+運動技能、運動素質、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運動技能、身體形態機能+運動素質,其中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的組合方式是目前多數中心城市的選擇。
1.3 在考試項目測試方式上,主要采用過程性考核、統一測試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三種方式,其中統一測試方式所占的比重較大。統一測試方式通過設置必測項目、選測項目與必測項目相結合、規定類自選項目來實現。
2.建議
2.1 調整教學模式,增擴中考體育項目
中考體育的目的是從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方面考察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這些素質可以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得到發展,而不僅僅局限于單純枯燥的跑、跳、投。尤其對于初中生而言,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學校體育應思考如何從應試化的模式中走出來,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全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真正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來。作為教育和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在中考體育項目的設置和組合方式上也應該給予考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增擴中考體育項目,形成一種“你玩啥,我考啥”的良好氛圍,而不是“我考啥,你學啥”的被動局面。同時在項目的設置上更要遵循初中生生長發育特點,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能夠反映課標的實施情況。
2.2 提高中考體育考試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完善考試監督機制
中考體育制度的實施在于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水平,隨著制度的不斷推進,它也成為衡量學校體育成績的重要舉措,同時也對學生中考成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不排除個別學校的學生通過非正當途徑來獲取高分。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部門在做好必要的法制宣傳的同時,也必須制定嚴厲的懲罰措施來整治這種行為,不僅要通過電子計時、計數等手段來保證體育成績的公平、公正,同時也要將學生的平時學校成績做好備份,以備監督之用。
參考文獻:
[1]陳德欽.我國中考體育考試的審視[D].重慶師范大學,2012,1,1.
[2]劉世睿.2010-2012年我國中心城市初中升學體育考試方案比較研究[D].廣州大學,2013,6.
[3][4]邢靜文.湖北省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5.
[5]陳德欽.全國2012年中考體育加試實施狀況與對策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3,25(2):133.
[6]謝靚.試析中考體育項目拓展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3,12(3).
[7]王兆鋒.基于項目設置與監督組織機制因素對城市體育中考的影響分析—以廣西城市體育中考調查情況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11(6).
[8]李元.新課程改革下福建省體育中考的發展及其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