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楊
摘 要: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在英國被提出,早在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設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想大力發展創意產業來調整產業機構,解決國內嚴峻的就業問題。特別工作小組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重要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英國政府為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支持措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極大的拉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分布廣泛,本文選取倫敦和謝菲爾德兩座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加以分析。
關鍵詞:英國;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支持
一、英國倫敦、謝菲爾德集群發展現狀
倫敦有多個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位于倫敦東部地區的電影產業集群是僅次于好萊塢的全球第二大電影產業集群,此外,倫敦西部地區的音樂產業集群和藝術、設計產業集群都是很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倫敦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中聚集了大量的電影特效公司、后期制作公司、音樂公司、設計公司等,形成了完整的影視傳媒產業鏈。集群內部結構合理,文化氛圍濃厚,集群內部各公司注重業務合作,共同將市場做大做強。
謝菲爾德是英國的第四大城市,曾經繁榮的鋼鐵產業被稱為“鋼鐵之城”,伴隨著鋼鐵行業不景氣,許多鋼鐵公司倒閉之后留下了他們破敗的廠房。為刺激謝菲爾德城市經濟復蘇,當地政府決定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政府主動建設音樂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提供音樂設備和排練場所。到上世紀末期,謝菲爾德已經形成以音樂產業為主,包括音樂制作、音樂發行、設計等在內的綜合性藝術產業集群。
二、英國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支持
(一)重視政策的引導作用。1997年,英國首相布萊爾召集英國文化部、財政部、外交部、英國文化委員會等部門和社會專業人士成立英國創意工作小組,布萊爾本人就任首屆主席。該組織囊括了眾多行業和部門,便于溝通,提高執行效率,也很大程度上增加各方的工作積極性,同時也較為便捷獲取多方意見,保證了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提高產業政策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早在2002年,英國政府就提出電影產業要和數字技術結合起來,并制定了電影數字化發展的相關產業政策。2011年,卡梅倫出任英國首相,聚集各領域的知名企業、資本方和專家學者,成立了“創意產業委員會”,為英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二)培養人才。(1)為創意人才的培養制定戰略規劃。創意工作小組在2000年左右,就提出將創意人才的培養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當年的多項報告中指出,創意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意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要。鼓勵個人發揮自己不一樣的創意,并將其落實到教育中去。2007年,英國政府決定向全英的音樂學校進行巨額資金撥款,用以樂器的購買和學費的減免,從基礎教育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2)改革教育培養方式。英國知名的藝術類大學紛紛進行大膽的教學計劃改革,側重發展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開設了多項藝術類專業的皇家藝術學院,學院針對藝術類專業畢業生提供自主創業輔導和相關激勵措施,使得超過半數的畢業生開辦了自己的創意公司(工作室)。鄧迪大學為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變革培養方式。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的實踐作業上面,實踐作業取得的成績納入平時成績考察范圍。此外,英國有數量眾多的公益性文化組織,每周都會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文化類和藝術類課程以及實踐活動,提高青少年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意性思維。
(三)擴寬融資渠道。(1)將文化創意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比如,在英國發展較好的戲劇產業集群,由政府出資興建劇院提供演出場所,著名的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皇家歌劇院都是在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建成的。(2)調動公益性資金進行扶植。比如通過福利彩票的形式,募集社會資金用于文化事業建設。相關數據表明,從1994年到2001年,政府通過彩票平均每年可以募集30億英鎊左右,這個金額還在逐年增加中,每年扶持超過1200個文化藝術類項目。將募集的社會公益性資金投入到文化領域,為創意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相關的文化基礎設施得以完善。(3)基金會等社會組織提供資金。倫敦從2000年開始就陸續設立基金會,給創意產業領域中優秀的創業者提供創業啟動資金以及后續資金支持。例如,“創意之都基金”在成立之初只有500萬英鎊的凈資產,隨著后續資金的投入,目前其總資產已超過1億英鎊,為廣告、媒體、藝術、設計等領域初創公司提供啟動資金。英國政府為扶植創意產業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支持創立了一些準政府的民間機構,如在1998年,英國政府提供資金設立“創意產業局”,以
1.5億英鎊資金為當時很多創意類機構和藝術家提供發展創作資金,大概有13萬家創意類企業因此得以發展壯大。
(四)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當創意產業從業人員的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創作積極性就會下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英國的創意產業能在較短時間內崛起,使英國成為“世界創意中心”的關鍵就在于英國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使英國擁有較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英國政府意識到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本質是通過保護創作者的勞動成果而最大程度的激發其創作積極性,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動力,而不是限制文化產品流通,將其束之高閣。在創意產業工作小組設立前,英國的文化管理部門就提出要通過知識產權保護的方式來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早在2006年,英國政府為研究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公開發表了《高爾斯知識產權評估報告》,這份評估報告通過對信息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知識產權保護應跟隨時代發展與時俱進的策略,報告指出,應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體系,加大對盜版、盜用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的查處、處罰力度,根據信息經濟時代的發展特點,對版權法做出具體的修改。
(五)發展產業協會等社會組織。英國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集群期間,政府并不是“閑不住的手”,而是對政府的職能范圍做了合理的限制,政府通過各種產業協會和社會組織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引導和扶植,使英國文化創意產業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增長速度。通過社會組織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保證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政撥款獨立、高效的應用于扶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使其不受政治的影響,社會組織可負責資金的具體使用并監管其運作。同時,政府在制定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戰略時,需要將其細分為具體可實現的若干小目標。由于文化創意產業中涵蓋行業種類較多,政府制定的總體戰略和扶植政策可能并不適用于每一個行業。為了確保政府政策的全面可適用性,需要發揮社會組織的調節作用。同時,社會組織中如各種行業中介機構,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搭建各類公共平臺,如信息共享平臺,可以為企業提供前沿的行業發展數據以及為企業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此類社會組織是在政府的推動下成立的,所以其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要主動接受政府的監督和引導,政府則依據其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所發揮的具體作用和效果來決定是否給予表彰。在社會組織的發展過程中,政府對運作較好的社會組織加大支持力度,而對成績不好發揮作用不明顯的社會組織果斷關閉,優勝劣汰。
參考文獻:
[1] 陳美華;陳東有.英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 南昌大學學報,2012.
[2] 祁述裕.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報告[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95-101.
[3] 陳淑榮;施楠.博物館資源與英國文化產業[J].經濟研究參考,2013.
[4] 程丹藝.英國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評論,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