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民 陳向華
班級授課制,曾為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程,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隨著人類不斷的進步,班級授課中教師為主導的灌壓式教學模式,越來越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課堂需要改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呼聲不斷,而身處教育當中的教師更深刻體會到中國的課堂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必須改,但怎么改?“翻轉課堂”模式在此時應運而生.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稱“顛倒課堂”或“顛到教室”,是相對于傳統的課堂上講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教學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學生在課前利用教師準備材料和相關其他學習材料完成新課學習,而課堂時間用來解答學生問題,訂正學生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當下比較新型的教育模式,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預習及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結合地域特點,結合我校學生特點,我校在高一起始年級悄然實行導學案[HJ1.7mm]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感受頗多,在此僅談談一些想法、做法及感受.
1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準備工作
1.1學生心理準備
在準備實施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先要對學生進行介紹“翻轉課堂”的做法,以及“翻轉課堂”上對學生的要求要做到的.哪些是學生必須在每節新課前做好,哪些是學生在課堂上要做到的.尤其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以往的教學模式不一樣,學生要從思想上先做到正確認識,才能在行為上真正做到“翻轉”.學生心理的“翻轉”不是一下能完成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完成,最后到適應.
1.2學生分組準備
(1)按自然組,前后兩排4人為一小組,每個班級共分為12個小組,為便于安排展示,三個小組為一大組,共四個大組.
(2)每天有一大組展示、一大組點評并打分、一大組給點評者打分和答疑;某大組展示,后兩大組分別負責點評且打分、給點評者打分,分值為三分制(1分、2分、3分).第二節課的展示組為前一節課未參與大組.
1.3導學案的編寫
為了便于學生完成預習工作,以及達到預習的目標,導學案的編寫、設計至關重要.導學案主要分為三大部分.(1)自主學習,(2)合作探究,(3)我的疑問和反思.導學案的設計都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由備課組集體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同時又讓學生分享到學科中優勢資源.在導學案的設計編寫中,探究問題的設計是難點,也是亮點.探究問題即要抓住本節的重、難點,緊扣學生學情;又要體現教師對這一節課整體構思和把握,便于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探究問題的解決達到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例如,《摩擦力》導學案,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問題:你認為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請設計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簡單寫出實驗方案,實驗所需的測量.像這樣的探究問題,既抓住了本節重點滑動摩擦力,又培養了學生設計能力、動手能力.
2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2.1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模式流程圖(圖1)
2.2讓學生走上前臺
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是被動的聽,聽老師一人言.如果教師講的好,還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受益,既便如此,學生還是很被動,學生始終在后臺.而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每個學生必須要動起來,且推到了前臺.因為每節課都有“分組討論”、“學生展示”、“學生點評”、“學生答疑”.這些都需要學生自主完成,這些都需要每個學生參與,沒有那個學生能置身事外.
“學生展示”展示了學生解題思路,提升了學生規范書寫,規范表達.“學生點評”由學生對展示內容進行點評,提升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糾錯能力;“學生答疑”往往是學生考學生,不僅要求學生答的好,還要求問的好,這些都需要學生充分預習,完成自學且吃透課本,才能高水平問和高水平的答.例如在必修2《向心加速度》這一節中,有的學生在“我的疑問與反思”中提出: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2.3教師貴在引導和點評
在“翻轉課堂”上,教師角色能否轉變,非常重要.教師習慣了一言堂,從頭講到尾.而導學堂背景下“翻轉課堂”則要求教師少講、甚至不講,教師要學會“穿針引線”.因此教師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情.一定要做到了解學情,這樣才能做到學生知道的不講,學生模糊的要細講,學生不懂的要精講.講到什么程度,向哪里引,全由教師控制.所以教師自身也要“翻轉”,較之以往要做到思想、行動上的巨大改變.另外學生點評完后,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和錯誤,尤其對課堂生成的問題、學生疑問要能很好的解決.教師的點評不是簡單指出物理的對錯,還要對學生的語言表述、儀態、書面表達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點評,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必修1《彈力》一節,結合導學案,教師講清彈力的方向,對幾種常見彈力做示范分析,剩下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完成分組實驗、學生點評、教師點評.
3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的評價
3.1對學生的評價
學生評價既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環節,也是保證學校教育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智能理論和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我國現行中小學學生評價出現了諸多問題,如評價標準方面、評價內容方面、評價方法方面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全面推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嚴重障礙.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平時,對“學生展示”、“學生點評”、“學生答疑”都進行量化管理,量化打分都由學生自主、當眾完成.一階段進行統計評比,優勝個人、小組可獲獎和晉級.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參與意識和團隊意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了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眾.
3.2對教師的評價
新課程觀下的教師評價注重教師的個體差異.評價應根據這種差異,確立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評價重點以及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 有針對性地對每位教師提出改進建議、專業發展目標和進修計劃等.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師面對的是同一份導學案,但是提倡教師個性化教學,而不是千篇一律;導學案背景下“翻轉課堂”不再是關注教師的平均分,而是關注你的課堂有沒有變化,學生喜歡不喜歡,教學上有哪些創新等等.只有這樣, 才能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 發揮教師的特長, 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主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