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富勇


人教版第十章《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這一章知識是“力”、“運動和力”、“壓強”知識的應用和延伸.其特點突出了對已有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在復習時既要彰顯知識特點,又要達到“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溫故知新、拓展加深;發展能力和綜合提高”的目的.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復習時,通過對知識的梳理歸納,按照浮力與浮沉條件、浮沉條件的應用及浮力計算方法三部分進行,這樣,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加深理解記憶,增強復習效果.
學生掌握知識需要經歷領會、鞏固和應用三個環節,知識得到鞏固體現在于能夠正確地、迅速地再現知識,靈活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因此,復習不應該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善于打破教材的章節界限,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科學地進行梳理歸納,這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系統掌握學科知識,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1浮力與浮沉條件
1.1思維導圖
1.2復習教學的實施
對于浮力與浮沉條件的復習,可以先作出物體浸沒液體中的受力示意圖,抓住浸沒時的浮力F浮=ρ液gV排和重力G=ρ物gV物,引導學生展開回憶討論.
(1)當F浮 (2)當F浮=G時,物體懸浮,處于平衡狀態,可以停留在液體中的任意位置. (3)當F浮>G時,物體上浮,也是不平衡狀態,露出液面以前,仍然是F浮>G,露出液面后,物體的重力G保持不變,由于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在減少,浮力F浮也隨之減少,最終F浮=G處于平衡狀態,漂浮在液面上,這時V排 (4)再引導學生把F浮=ρ液gV排和重力G=ρ物gV物,代入F浮 在上述的復習過程中,經過教師的示范、指導和啟發,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記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物理的自覺性和針對性都能得到提升,通過揭示了浮力知識的內在聯系,有利于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形成. 2浮沉條件的應用 2.1思維導圖 2.2復習教學的實施 浮沉條件的應用主要讓學生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來認識輪船、潛水艇、飛艇、密度計的基本原理.(1)輪船:輪船是用鋼材料制成,由于ρ水<ρ鋼,要使F浮>G,才能浮在水面,根據F浮=ρ液gV排和重力G=ρ物gV物,只有使V排V物才可以實現,所以輪船要做成空心,大大增加排水的體積;(2)潛水艇:潛水艇艇殼堅固,體積保持不變,根據F浮=ρ液gV排,在水下航行時受到的浮力F浮一定,要實現F浮>G,使之上浮,或F浮 這部分的復習,老師們往往是直接給學生結論,不利于學生掌握浮力知識的內在聯系.只有抓住基本的物理原理,通過比較分析,才能使學生對這些應用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達到橫向拓寬知識,縱向深化知識的目的. 3浮力的計算方法 浮力的計算方法,是在學生掌握本章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教會學生辨別運用. 阿基米德原理表達式F浮=ρ液gV排,是計算浮力的基本公式,適用于浸入液體、氣體中物體所受浮力的計算,只要知道排開液體或氣體的體積和密度,就可以根據表達式算出浮力. 彈簧測力計讀數差法F浮=G-G浸,適用于通過測出物體在空氣中的重力和物體浸在液體中的視重,計算物體所受的浮力. 平衡法:F浮=G,物體在液體中處于平衡狀態——漂浮或懸浮時,受到的浮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 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根據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適用于求規則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明確物體在液體中上、下表面的深度,根據p=ρ液gh和F=pS求出物體上、下表面受到的壓力差. 總之,運用已有知識進行認真梳理和歸納提煉的復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系統掌握學科知識,并從中學會研究和處理物理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