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熙蓮
地理高考復習時間短,內容多,復習并不是簡單重復學過的內容,而應以每章為單元,或以地理要素為專題,對地理知識整理、歸納、記憶、鞏固,形成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學生要進行概括歸納,整理編織知識網絡,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這樣考試時才能得心應手。
一、回課本,防遺忘
最后沖刺階段,結合過去所做過的習題,像放電影一樣快速地過一遍,對已經掌握的內容,則不必花太多時間,主要把精力放在:
1.注意回到課本。
文綜地理試題雖然以能力立意,但所有能力都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上的,因此魚(基礎)和熊掌(能力)應該兼得,到了臨近高考階段,更應該防止出現知識“返生”現象,對有些原理概念理解不透的,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掌握不準的,要通過讀課本、地圖加以鞏固,但這并不意味著要通讀課本,自己覺得不熟悉的、不夠理解的內容、平時遺漏的知識、不被重視的知識,就必須回到課本,認真看書,加以記憶和理解。
2.注意知識聯系。
要針對在實際做習題的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對知識之間的聯系不熟悉的問題、對知識的掌握停留于表面而理解不透的問題,應該在看書的基礎上多換角度思考,多借助幾個載體整合知識,從而掌握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因果聯系,以便提高知識應用時的遷移速度。如氣候知識,就可根據氣候的具體分布、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各種氣候類型的判斷、氣候對工農業的影響、氣候資源的利用與評價這一思路進行知識聯系;也可利用區域圖對中國各分區之間、中國某區域與世界某區域之間的氣候的主要特點、影響氣候的成因、氣候資源的利用等進行對比聯系;還可對各大洲相同的氣候類型進行影響因素的逐一對比,等等,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知識聯系,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對有關原理的應用更加熟練,從中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方式,并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3.注意知識歸類。
在回歸課本防止知識遺忘的同時,應該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類工作,例如,對高中地理重點和主干知識進行歸類,可得出幾種類型:(1)影響因素類。如太陽輻射強度的影響因素、氣候的影響因素、等溫線彎曲變化的影響因素、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影響因素、烈度大小的影響因素等;(2)區位因素類。如工農業的區位因素、人口分布和遷移的區位因素、交通(鐵路、港口等)建設的區位因素等。(3)措施和意義類。如減少水土流失的措施、減少土壤次生鹽堿化的措施、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鐵路(青藏鐵路、泛亞大鐵路或其他鐵路)的作用和意義、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作用和意義等。知識的整理和歸類這一環節往往不被重視,其實知識的整理和歸類,是提高復習成效的有力武器,“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過程既可減少記憶量,又可從中提煉出知識的規律性、思維的方法性,從而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掌握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地理高考題中,讀圖分析題所占比重很大,這類題型主要考查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分析能力,是區分學生地理知識水平的主要標志。學生如何掌握讀圖技巧,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呢?
1.對地圖知識進行系統的專題復習。初中教材中的地圖部分只是地圖的基礎知識,學生要認真領會各種地圖的類型及特點、各類圖像的閱讀方法與技巧。要精選精做一批有代表性的讀圖題作為例題。如讀等值線圖,應先明確讀圖步驟:一看極端值的大小,二看彎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再判斷等值線的基本要素。分析統計圖表時,一讀圖名,二讀圖例,三讀坐標,四讀數據,五讀整體特征或變化趨勢,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有關問題分析。
2.培養畫圖、填圖、記圖、讀圖的習慣,把所有與圖相關的知識都落實到圖上,形成“心理地圖”。例如在復習長江、黃河時,把河流概況及水文特征都附在圖上,邊畫邊記憶邊思考,養成畫圖的習慣。
3.學會圖文轉換,著重培養讀圖分析能力。在讀懂課本和地圖冊上的原圖之后,可通過變換圖形,疊加圖形或改變設問角度等方式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三、科學訓練,提高技能
“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論證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是近年來地理高考的主旋律。高考對考生的要求是能夠“活學活用知識”,具體的能力要求是: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務、論證和探討問題。因此,在平時的復習中,要求學生在抓好基本概念、原理學習的基礎上,對這四方面的能力按照《考綱》規定的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進行專項訓練和歸類訓練,特別是選擇題、綜合題、各項能力要求的專項訓練,從中能更好地領會各類試題的解題方法。另外,要重視規范性訓練,必須按照高考的要求進行,以便養成嚴謹的審題和答題習慣,從而盡可能減少非水平性失分。
1.精選試題,擺脫題海,提高做題效率。
選擇試題的基本原則是:從知識點的角度看,所選習題力求緊密結合主干知識點,杜絕偏題、怪題;或試題中涉及平時沒有練習過的知識點,以便查漏補缺。從能力角度看,應選擇具有一定“思維價值”的試題,即通過該試題的練習,能訓練和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從試題難度的角度看,應以容易題和中等難度的題為主等。以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各省區的部分模擬試題權威期刊刊登的高水平試題作為復習過程中的主要試題,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形訓練,可以較好地把握聯系的深度和廣度,力求做到在變化中求深化。
2.踏實復習,規范解題,確保容易題和中檔題不丟分是高考成功的保證。
要十分重視平時練習和考試中的“錯誤”。高三復習階段中的平時練習和考題一般都是我們精心準備的,學生出錯后,要認真聽老師和同學的解題思路,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總結經驗,力求做到“同一類型的錯誤不能出現兩次”,可以通過建立“錯題本”的方法幫助他們實現這一愿望。簡答題是近年來高考試題中出現的新題型,且所占分值較高,是近年來考生失分的“重災區”。因此,在平時練習中,要不怕麻煩,科學、準確、規范、嚴謹地答題,尤其要注意答題的全面性、層次性、科學性(用地理術語)等。
高考復習的最終目的是考試,考前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須防止沉溺于“題海”而不能自拔,學生在解題中了解考試命題的原則及思路,研究題目類型,揣摸解題方法,從而掌握各類題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規律,不斷在解題過程中總結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遇到新問題時,可迅速確定解決思路。要掌握答題步驟、答題的技巧、答題的策略、審題和檢查的方法,通過考試,把考試的技巧和方法牢記在心中。為了提高實戰能力,必須認真參加模擬考試,積累考試經驗,逐步形成應考方法,學會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