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濤
摘 要: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提升學生學習加減法的樂趣;運用玩教具,增強數學學習趣味性;引導學生自制教具,激發學習主動性、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學數學,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 數學實踐活動 數學游戲 教具
在小學任教的老師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常常會出現以下問題,比如說貪玩、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對學習沒興趣等。如果能在這段時間內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對于之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缺乏興趣,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中之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他們探求知識的動力。其次是根據孩子們的認知規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形象的、易于識記的知識。
一、借助游戲提升學生學習加減法的樂趣
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的重要途徑是在課堂中借助游戲,以游戲為基本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生活和游戲中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例如,擺火柴棒游戲,用火柴擺成的自然數“1995”中,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任意移動一根火柴而得到的所有四位數中,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分別是幾?答案:最大數7955,最小數1095。再如,老鷹捉小雞游戲,比比看看哪一隊被黃鼠狼叼去的小雞少。游戲規則是:一名學生飾演老母雞,帶著幾個同學飾演小雞,飾演小雞的同學一個個站在第一個學生的身后,扯著前面同學的衣服。另一個同學飾演黃鼠狼。活動開始了,飾演黃鼠狼的同學極力想拉走隊伍的最后一名,飾演母雞的同學極力反抗,因為是隊列,活動起來不如飾演黃鼠狼的同學活動自如,最終會被“叼”走。比賽結果就是看哪一隊列的同學被叼去的人數少為贏。學生通過做記錄,計算“叼去”小雞的個數,學習數數、比較數的大小。同時也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以及培養了愛護小雞并與黃鼠狼作斗爭的勇氣。
二、運用玩教具,增強學習數學趣味性
游戲中孩子會發現、思考一些數學問題,更能激發他們愛上數學,學會用數學。數學是很抽象的學科,單純死板的教學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適當地引入玩教具進行教學,在動手動腦中理解、驗證和探究數學樂趣,使學生在玩教具活動中興趣濃厚,思維開闊,體驗真實,記憶深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運用撲克牌,可以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熟練掌握了數的加減法,提高學生識數和計算的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在課堂引入玩撲克牌玩24點算術游戲,效果比練習綜合算術靈驗很多。上課前,老師先把3副撲克牌分發到了班上12位同學手中,將班上12位同學分成3組,每4個人拿一副撲克牌。一副牌去掉大小王之后,還剩52張,除了數字牌外,J、Q、K都代表數字10,A代表數字1,每人手上13張牌。每一局游戲中,每位同學出一張牌,同一組的4位同學用這4張牌分別代表的數字思考算法,誰最先想出結果是24的算法,誰就獲得這4張牌,最后誰手中牌最多誰就贏。很多同學反映24點算術游戲,比練習綜合算術好玩多了,一點都感覺不到算術的煩心。這樣的數學課趣味性很強,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對成長非常有幫助,使他們輕松、快樂地掌握了數學知識,而且記憶和印象很深刻。
三、引導自制教具,激發學習主動性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將來的創造活動奠定基礎,從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小學生想象力豐富,以形象思維為主,數學應以學生認知和心理需求為前提,迎合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四位數的讀法”一堂課中,讓每個學生都仔細觀察類似算盤的計數器,課后要求他們自制一個計數器,必須以廢材為原料,不準買材料,課外作業優秀的可以獲得老師的表揚。學生提交作品后發現,制作的計數器各種各樣,原材料選擇也是五花八門,但是都創意十足,值得表揚。通過制作小作品,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感,讓他們介紹自己并操作自己的計數器時,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壞了自己的作品。這種教學活動不僅使得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而且讓他們知道廢棄物品可以變廢為寶,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四、結合學生身邊的生活學數學,體驗數學實踐活動中的快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特別的說明:“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些論述強調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重視把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中的數學聯系起來,不但要把學生身邊的生活引進數學課堂,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而且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應有到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使身邊的生活“數學化”。例如,在教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內容時,讓學生數一數自己前面有幾個人?后面幾個人?小組里男同學幾個?女同學幾個?男生比女生多幾個?女生比男生少幾個?等等,激發學生認數、數數、練習加減運算的興趣。在學習“元、角、分”后,情景模擬超市商店購物的情景:其中一個學生打扮成售貨員的模樣,其他學生裝扮成顧客來超市購物。通過挑選商品、人民幣找零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通過情景模擬超市商店購物的情景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同時,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除此之外,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通過組織數學口算、速算搶答、數學智力競賽、編寫數學口訣歌謠、數學故事等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以及運用信息技術校園網輔助數學教學,激發學生自主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拓寬學習數學的途徑和渠道,促使學生體驗數學學習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欒謹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河北教育,2013(10).
[2]金召霞.淺談數學實驗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04).
[3]陳承偉,謝存德.開展數學實驗培養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2007(08).
[4]李志紅.運用問題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J].教育科學,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