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摘 要: 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促使高校固定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隨著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的推行,資產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歷史契機。如何防止固定資產流失,成為高校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集中探討了防止固定資產流失的兩種對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績效評價及共享有償使用機制的運行,以突破資產管理工作的瓶頸,適應新形勢新政策下的新要求。
關鍵詞: 高校固定資產流失 計提折舊 績效評價 共享有償使用
一、概述: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總體狀況
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高校辦學自主權不斷擴大,財政投入逐年增長,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促使高等學校的國有資產從服務于高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各項工作逐漸擴展到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從宏觀上講是合理有效地使用國家資源配置,為國家教育事業服務;從微觀上講是對高校國有資產的科學運營與合理使用[1]。因此,如何加強和完善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高校國有資產的合理有效使用,必須提上我國國有資產監管工作的議事日程。
二、造成高校固定資產流失的背景及原因
(一)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高校財務管理與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如預算管理不嚴、財務管理體制分散、內控機制不完善、經費和資產管理不規范、債務風險控制不強、財會隊伍建設薄弱等,甚至出現個別違法違紀現象。為進一步規范高等學校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68號),財政部會同教育部對《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以下簡稱新《財務制度》)進行了修訂。其中第一章第四條規定:加強資產管理,真實完整地反映資產使用狀況,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資產,防止資產流失。
(二)原因
1.高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資產信息失真。高校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法客觀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耗費和固定資產新舊程度,也無法真實地計算高等教育成本。高校固定資產中電子類設備、高精尖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價值昂貴、更新換代快、淘汰率高。由于原有會計制度規定不計提折舊,造成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不符。同時,賬面不反映固定資產因使用年限等原因造成的價值減少,不報廢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保持不變,使得高校會計報表中資產總額遠大于其實際價值,會計信息不對等資產信息,在無形中提高了高校固定資產的流失率。
2.資產管理監督薄弱,缺少績效評價及共享有償使用機制,高校固定資產流失嚴重。高校固定資產絕大部分為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其運行不以盈利為目的,資產的使用效益評估基本為空白,資產利用率較低。資產管理機構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資產管理未納入績效考核機制,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同時,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及共享有償使用制度,教職工無償使用學校資產,存在隨意占用、損毀、丟棄的現象,資產管理工作難以推進。因此,在實行新《財務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固定資產績效評價體系是防止高校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任務。
三、高校防止固定資產流失的新對策
(一)高校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如實反映資產總量,控制資產流失率。
新《財務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應當對固定資產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殘值。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可以繼續使用的,應當繼續使用,規范管理。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能如實反映高校固定資產總量和凈資產存量,便于進行成本分析,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有效降低固定資產的流失率。
1.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概念。計提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中由于磨損或技術進步而轉移到它所服務對象的那部分價值。實行折舊的目的在于積累資金、調節損益、收回投資、進行成本核算,以反映資產價值的真實變化[2]。
2.高校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范圍。高校固定資產分為六大類:土地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家具用具裝具及動植物,各類固定資產的性能用途、使用年限均有差別,因此高校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的范圍應該根據資產的使用情況,合理確定。應計提折舊的高校固定資產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正在使用的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因各種原因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
3.高校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一般分為三種:綜合折舊、分類折舊和個別折舊。高校各類固定資產的功能、用途及使用情況等各不相同。首要應嚴格界定固定資產范圍,制定較為詳細的資產目錄,按歷史成本,采取分類計提。具體選擇如下:(1)平均年限法,其適用于在預計使用年限內提供的效用、損耗的速度比較均衡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比如房屋和建筑物及通用設備;(2)工作量法,其適用于那些損耗程度取決于工作量而非使用期間的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比如,交通運輸工具和大型設備可以選擇用工作量法進行計提折舊;(3)加速折舊法,即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這兩種方法共同的特點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前期計提折舊的額大,而后期折舊額逐漸減少,從而達到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壽命內加快得到補償的目的。對高校購置的具有專門用途和性能的教學、實驗、科研用的設備,由于技術含量大、價值比較高、技術生命周期較短、無形損耗十分嚴重,應該選擇采用加速折舊法計算折舊金額;同時,對于計算機等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的通用設備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法[3]。
由于折舊方法不同,各期計算出的折舊費用差別很大,因此,為了防止固定資產流失,高校應謹慎核算固定資產折舊,慎重選擇折舊方法。
(二)建立績效評價及共享有償使用機制,有效降低高校固定資產流失。
新《財務制度》指出:建立健全學校財務制度,加強經濟核算,實施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是指,利用固定資產年度決算報告、資產專項報告、資產統計信息、資產管理信息化數據等資料,運用一定的方法、指標及標準,對高校固定資產在一定期間的管理效益水平進行監管、考核與評估,科學考核和評價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效益的行為[4]。建立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機制及共享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資產的合理配置和節約、有效利用,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1.構建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機制。制定評價指標體系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建立合理可行的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設置定性指標評價體系
①考核管理機構健全程度,資產主管領導和資產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的熟悉程度。
②考核固定資產采購程序和采購渠道,購置是否符合學校的配置標準和購置計劃。
③考核資產驗收、保管、出租出借、維修保養、資產清查等專項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固定資產的賬實是否相符。
④考核固定資產報廢是否嚴格履行報批手續及審批手續的齊全程度。
⑤考核固定資產使用人員是否對資產進行定期維修保養,以及使用部門對資源損失處理制度是否恰當。
⑥考核是否制定了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和使用個人、主管領導、資產管理員的獎懲措施及其落實情況。
(2)設置定量評價指標
①固定資產率:指的是資產的結構指標,即該校固定資產總額占該校資產總額的百分比。該指標值越大說明該校固定資產總值占該校總資產的比重越大。其公式為:固定資產率=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固定資產率是各個部門在對固定資產分布進行分析時使用最頻繁的數據。
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率:指的是考核教學科研儀器設備情況的指標。其公式為: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額/固定資產總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率可以對高校的固定資產配置的合理程度進行有效反映,有利于全面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
③固定資產年更新率:指的是新添的固定資產總金額在上一年固定資產總金額中所占比率,固定資產的年更新率高說明當年購置的固定資產比較多。其公式為:固定資產更新率=當年新增固定資產/年初固定資產總額。固定資產更新率,能夠確切地反映高校固定資產的增長和更新速度。
④固定資產可用率:指的是完好使用的固定資產總值的比例,反映固定資產狀態和資產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公式為:固定資產可用率=完好固定資產值/固定資產總值。這項指標是一種相對的指標,能對固定資產進行完整的分析,固定資產可用率越高,就說明可以使用的固定資產越多[5][6]。
2.建立固定資產資源共享有償使用的運行機制。新《財務制度》規定:高等學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加強資產管理,按照科學規范、從嚴控制、保障事業發展需要的原則合理配置資產,建立資產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目前,高校正面臨不斷擴招和教育經費短缺的問題,按照我國的教育管理體制,可以采用固定資產共享的方式減少資產缺口,鞏固教育質量,充分發揮學校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社會效益,保障高校教學科研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同時,高校應當建立固定資產有償使用,促使資產管理者改變觀念,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益。還可以根據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為考核部門負責人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科學合理地管理學校資產,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具體環節,從而達到優質資產、優質配置,并實現同步監察資產的運轉狀況,防止固定資產流失。
四、結語
在新政策的前提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必須遵守新規定新要求,轉換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方法,以不斷推進資產管理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志雄.關于防止高校國有資產流失的探討[J].文史博覽:理論,2006(9).
[2]楊靖,吳冰.淺談高校固定資產折舊[J].事業財會,2007.
[3]葛欣.高校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探討[J].財會通訊,2011(9):49-50.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EB/OL].(2012-12-17)[2014-02-10].
[5]祝慧貞.新時期高校固定資產績效管理研究[J].經濟師:財會經濟,2014(8).
[6]滕雪松.淺談以績效管理推進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J].中國經貿導刊:經營管理,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