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 本文討論了課堂歸屬感的定義和意義,探討了培養化學課堂歸屬感的積極作用。化學課堂歸屬感主要包括安全感、交流感和責任感。本文重點從這三個方面具體闡述如何培養化學課堂歸屬感。
關鍵詞: 課堂歸屬感 化學課堂 安全感 交流感 責任感
歸屬感屬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物或現象的認同程度,并對這件事物或現象發生關聯的密切程度,使個體找到了其個體性賴以穩固的核心。
學生課堂歸屬感,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科目的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程度。研究表明,當一個學生認為自己在課堂中是有意義、有價值、被接納、被關愛的一員時,他就會對自己感到滿意,對課堂表示認同,對教師與同學表示親近,對學習表示興趣和內驅動力,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培養出自信、自尊、自控的品質,形成對班級、對他人、對自己學習的負責感。在化學教學中,當課堂給學生帶來強烈歸屬感時,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動力,并且逐漸變得自信、自強、自立。
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化學課堂歸屬感呢?
一、從抽象到實體,讓學生通過化學課堂獲得“安全感”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平等親和的姿態,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①用幽默易懂的語言奠定課堂的和諧氛圍。現代教育中,推崇學科的交叉相連,誠然,知識也是相關聯的。化學的知識介紹也可以通俗易懂。例如介紹單質,教師可以將之比作最熟悉的“人”。如果化學式的世界也是一個像人類社會這樣的存在,H就好比是雙胞胎一樣,出場不自信,需要雙胞胎同時出場,那我們知道,雙胞胎是完全一樣的,H-H就像雙胞胎手拉手出場,這樣就能增強自信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這樣的物質還有O,N,等等。除此之外,就像人類社會一樣,有不自信的也有自信的物質的化學式。比如說:Ne,Ar等單獨就能完成任務了。這些化學式代表的物質既自信又能管好自己。②以朋友式的姿態營造輕松課堂氛圍。例如,學生回答問題怯懦不自信時,教師愿意用最大的耐心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能勇敢地回答,而不是不耐煩地跳過這個學生,讓其他學生回答問題。例如在讓學生判斷“鐵生銹和鐵會生銹”是“化學變化”或“化學性質”時,如果不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就讓他們進行判斷,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急于求成的催促會讓他們產生對化學的厭惡感和畏懼感。
2.用化學知識落實安全感。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常常倡導這樣一個理念,“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例如《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一課中,燃燒和滅火的條件、原理是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教師在傳授引導知識時就可以注意將這些原理同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燃燒或物質滅火緊密相連,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常見物質著火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
二、化學的獨特魅力——實驗,讓學生通過化學課堂獲得“交流感”
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把自己有的提供給對方,帶給人以一種信任與被信任的感覺。怎樣才能實現有效的交流呢?
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是實現師生有效交流的根本途徑。中學化學中的許多實驗都涉及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能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實驗,然而在涉及一些探究性實驗時,直接的演示實驗就可能會使學生不能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遇到這樣的演示實驗時,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進行有效交流,讓學生感覺到被老師的信任。例如在講解《物質的檢驗和除雜》這一專題時,里面有一個問題“只能用一種試劑去鑒別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鹽酸溶液”,當有學生提出可以用酚酞試劑鑒別時,教師就可以請同學在操作臺上親自操作鑒別,而不是由教師演示。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則可以扮演“助手”,在學生加試劑時可以讓其他學生回答提醒下等。臺上臺下學生教師共同完成這個實驗的鑒定。這樣的合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交流感。
化學實驗必不可少,小到細節,大到探究,化學實驗的魅力能夠讓學生在化學實驗課堂中找到信任感與被信任感,找到“交流感”。
三、用事實說話,讓學生通過化學課堂獲得“責任感”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走出學生時代的人,身處社會,總是被賦予一定的責任。在化學課堂上,化學所展現給學生的是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是物質本質的狀態。在化學課堂上,許多實驗也向學生展示著一些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原因。化學,用事實說話。化學課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當前一些重要環境問題的緊迫性,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一些被我們忽略的現象的嚴重性。例如《環境污染的防治》一課中,重點涉及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幾個簡單的小實驗就將這類酸雨的危害“昭然若揭”了,學生較易深刻體會到開發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的重要性。《幾種重要的鹽》中提到了工業用鹽亞硝酸鈉的危害;《蛋白質》中提到了甲醛使蛋白質變性及其泡制食品的危害性等,這些都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
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學生身處課堂中時,如果化學課堂能夠給他們“安全感”、“交流感”、“責任感”等,即課堂中所獲得的“歸屬感”,相信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則能真正高效率地學習化學。化學課堂的“歸屬感”,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年輕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飛,楊坤.中學生學校歸屬感現狀及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06(10):46-48.
[2]彭澤平.“和諧課堂論”——基于“和諧社會”建構與素質教育實施的課堂觀[J].中國教育學刊,2006(4):33-36.
[3]包克冰,徐琴.學校歸屬感與學生發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