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夏帆
(1.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杭州 310032; 2.浙江理工大學,杭州 310018)
?
基于高職聽障生藝術特質的生態飾品設計教學研究
李曉1,2, 夏帆2
(1.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杭州 310032; 2.浙江理工大學,杭州 310018)
摘 要:高職聽障學生擁有獨特的藝術特質,這些特質與生態飾品設計教學能夠達到高度的融合。文章結合高職聽障生的藝術特質,并以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成果評價等方面入手,構建適合高職聽障生的生態飾品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聽障生特質 ; 生態飾品設計; 教學
(一)生理特征
有研究顯示,人類所接受的信息中, 有80%的信息輸入來自視覺,而對于聽障生來說,視覺更為重要。聽障生有聽覺語言障礙,也就迫使他們需要用眼睛來感受這個世界。由于失聰,聽障生學生對來自外界的干擾較少,往往想法比較單純,因此他們可以安靜地思考和創作,這也是在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聽覺的缺失,造成他們對周圍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所減弱,所以他們只能依靠視覺來替代部分聽覺。聽障生思維方式的突出特點是形象思維發達,而抽象思維薄弱,視覺敏銳度高與常人。
(二)心理特質
每個人都有情感反應,即便是殘疾人,他們的內心情感也是極其豐富,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和物富有濃郁的激情,情感表現異常強烈,這些情感與他們的心理特質是有著緊密的關聯。由于失去聽覺系統,聽障學生心思敏感,且自尊心強,他們能感受到正常人體驗不到的情感,他們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有著獨特的感受,具有正常人望塵莫及的生命力量、成就動機和頑強精神等情感因素。同時聽障生的情感又存在易感性和易變性等特點,這與他們聽覺系統的缺失有著莫大的關聯。
(三)對藝術獨特的體感
在大部分聽障學生豐富的情感因素中,他們對手工的情感特別突出,享受手作藝術帶來的體驗與歡樂,而且能夠快速的學會手工的各種技法,領會手作的藝術旨趣。聽障學生長期使用手語,這種獨特的表達交流方式使得他們手指的靈活度更高,對材料的觸感更加的細膩和敏感。通過多年的美術設計類教學不難發現, 聽障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突出, 他們心靈手巧、精神專注。例如 聽障學生在扎蠟染、纖維藝術、陶藝制作等方面常常強于正常美術院校學生。

> 圖1
生態設計又稱為綠色設計,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是從保護環境角度考慮,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從商業角度考慮,降低成本、減少潛在的責任風險,以提高競爭能力。②那么何為生態飾品設計?既然作為生態飾品設計也必須在符合生態設計的大前提下進行飾品的設計,它區別于傳統的飾品設計,現代首飾設計從對款式造型的創新逐漸轉變為對環保設計的關注,筆者從以下的三點對生態飾品設計進行詮釋。
(一) 飾品設計的藝術性
生態飾品材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其自身也是一種形象。在造型上,生態飾品以直接清晰的造型手段,是生態材料的肌理效應與飾品構成高度統一。石頭千奇百怪的造型獨特有韻味;用色上,生態飾品的用色源于自然,取決于自然,色彩豐富獨特,如樹葉的顏色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變化,鳥類的羽毛顏色自然美妙,海貝的色澤自然曼妙;裝飾效果上,生態飾品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人們對于飾品的感知是最為直接的,裝飾形態千變萬化,平面或立體,具象或抽象;此外,生態飾品崇尚藝術之美,藝術美是設計者思想意識、審美情趣與客觀物象高度集中的統一和融合。
(二) 素材的生態性
生態飾品在材料的擇取上比之傳統飾品存在質的差別,與傳統的貴金屬材料不同,生態飾品的素材來源于自然物象,生態飾品設計的靈感來源可以是山川、森林,也可以是海灘、鳥獸。重視因地制宜地利用生態材料,并嘗試從各個環節節約材料。如花卉植物的枝干、葉、莖、花蕊、果實;靈動的海螺貝殼;蘆葦、竹片或鳥類的羽毛、動物的皮毛、人類的毛發等。這些素材環保健康,來源于神奇廣闊的大自然,大自然賦予了它們特有的質感、肌理、色彩和情感。聽障生以超強的自然感應度和獨有的情感因素對這些生態材料進行設計創作,以獨特的視角發掘與運用。聽障生學生巧妙的運用生態材料本身所獨有的美感,開發它們的審美特性。
(三) 設計制作的環保性
以木材為例,它有著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壓縮、著色、粘合,甚至循環使用。在這整個加工環節中,對資源的浪費控制到最低,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飾品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長。生態飾品設計是以“回歸自然”為設計宗旨,就要求設計者在注重設計標新立異外觀的同時,還應將設計的重心放在設計產品與自然環境相融度的創新上,在生態飾品設計的每一環節中都應考慮環境因素,不用有害材料,減低飾品加工過程中的污染,以一種負責的態度和決心去創造最新的生態飾品形態。
(一)教學目標
生態飾品設計教學圍繞著生態飾品的開發為主旨,回歸自然主題的首飾設計,以探索材質的新角度為著眼點,發掘材質在飾品設計中不同視覺和觸覺的感官效果,以及追尋內心情感感受的過程。聽障學生聽力系統缺失,對自然的感應度和專注度強,他們對材料的駕馭能力強,這為他們在尋覓材料的過程中提供了條件。高職聽障大學生中開展生態飾品設計教學,豐富高職聽障學生設計教學的內容,激發高職聽障學生對手工藝的熱愛和追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從而增強高職聽障生崇尚自然、熱愛生命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
1.生態飾品的概念
主要從飾品設計的藝術性、素材的生態性、設計制作的環保性這三個方面闡述。
2.生態飾品的材料
以生態原材料為元素進行設計,如花卉植物的枝干、葉、莖、花蕊、果實;靈動的海螺貝殼;蘆葦、竹片鳥類的羽毛、動物的皮毛、人類的毛發等進行主題設計,不但要考慮生態材料的特性,還要考慮該材料是否適合飾品主題的表達。
3.繪制效果圖
在設計之初可以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多構思,從諸多方案中最后選定最佳方案,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繪制出詳細的設計草圖。速寫記錄了在設計過程中的自由想象的過程,設計靈感取自于大自然,在繪制效果圖的過程中,要以之前的草稿為起點進行細致的繪圖,需要繪制出1:1的三視圖,即從各個不同角度繪制產品的圖形、結構等,并加上不同的色彩體現不同的材質。為了表現效果,有時可以選用有色紙作為繪圖的底板,然后用單色彩鉛繪制。在繪制過程中盡量詳細的說明各個部分的比例、色彩搭配、材質選擇以及創意思想的過程,從而更準確的把握設計理念。
4.制作技巧
關于生態飾品材料涉及到切割、連接、打磨等多中制作工藝。如木材的切割,需要用到鋸子,各種材料之間的連接需要粘合焊接、拋光打磨。在制作過程中,要教授學生掌握技巧的精髓,找到自己的方式方法,從而更好的完成制作,讓學生享受制作的過程。如圖1所示,是筆者《無望》胸針系列中的一件作品,涉及到切割、打磨木材,金屬和木材的連接等制作技巧。首先按照設計圖用鋸子切割所需的木材形狀,再對木材進行打磨拋光,在打磨時用由粗到細的砂紙一次次打磨,直到木質光滑,再用橄欖油拋至光亮,緊接著就是與金屬的連接技巧,在打磨拋光好的木材上用吊磨機給木材打洞,洞打的盡量深一些,鑿出與金屬等寬的槽,將打磨拋光好的金屬零件插進木材中,一次次的調整,直到調整與設計圖紙一致,后將用粘合金屬與木材的專用AB膠水按照1:1的比例調和,均勻的填涂在需要連接的木材和金屬上,再講兩者用力的組合在一起,放置與臺面上半個小時后再對接口處的膠水痕跡進行打磨處理,這樣這件作品中木材與金屬的粘合部分就完成了。
(三)教學方法
1.以應用為導向的教學結構設計
由于高職聽障生自身的特性,在課程設置中對繁縟、枯燥的理論學習進行刪減,增強生態飾品設計的生態性、感受性和應用性。教師可以將生態飾品材料、制作工藝以及生態飾品實物準確生動的展示給學生并加以詳細的講解,增加生態飾品設計的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教學效果。
2.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
在生態飾品設計的課堂教學中,運用討論式、互動式、互評式等教育方法,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能夠提高,學習潛能得到激發。在講述生態飾品材料收集和分類一課時,每四個同學一個小組,全體組員負責尋找可以運用在飾品制作上的材料,再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并記錄,組員之間分工明確、配合融洽。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主要起到啟發、導向的作用,并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有計劃、有次重點、有技巧的鼓勵和講評,使學生掌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3.以項目為驅動的綜合訓導
在實訓環節,可以通過具體的、實際的項目為驅動,如各類首飾設計大賽或者飾品企業,整個課程在具體的比賽項目帶動下,方向性和目標性更加明確。這樣一來,鞏固和提升了學生繪制飾品效果圖的表現能力,同時綜合制作的能力也得到增強。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考慮聽障生現有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項目學習目標能否在學生的努力下達成,防止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成果評價
增加售賣這一環節對于生態飾品設計課程的實踐教學尤為重要,用售賣這一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創作作品是否成功無疑是一種優質途徑,主要的方式有校內外義賣,以及各類創意集市、夜市等不同場合進行售賣,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設有電子商務專業,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能夠更好地推廣、售賣生態飾品。以上幾種方式的開展,聽障生的溝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獲得鍛煉提升,在檢驗自己作品能否與市場接軌的同時,更能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消費群體的審美情操和心理需求,從而進一步完善作品的自身設計,使生態飾品設計課程的學習服務于裝飾藝術設計,服務于社會。
聽障生由于先天的特殊性造就了他們有著與常人不同的藝術特質,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他們熱愛自然、崇尚生活、珍惜生命,讓學生做到自愛、自立、自強,回報自身和社會。生態飾品設計教學更接近人的情感塑造,拉近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在教學中平衡發展聽障學生的理性和感性認識,使之更好的走進社會。一言概之,我們開設生態飾品設計課程能夠培養聽障生自食其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使之成為一個理性與感性和諧健康發展的有用之人。
項目來源: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2015年院級課題 項目編號:XKY2015-2
注釋:
①陳華.美術教育對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9-20:37.
②李全恒.家居飾用品設計中“廢棄物再利用”創新設計[J]. 設計 , 2014
參考文獻:
[1] 陳華.美術教育對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9-20:37.
[2]張寧生.聽力殘疾兒童心理與教育[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65.
[3]徐洪霞.聾人藝術的顯著特色及感染力[J].科技創新導報,2010.
[4] 李全恒.家居飾用品設計中“廢棄物再利用”創新設計[J]. 設計 , 2014.
[6]周曦,李湛東.生態設計新論—對生態設計的反思和再認識[M].南京: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
[7]伊麗莎白.奧爾弗著,劉超,甘治欣譯. 首飾設計[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
[8]劉重嶸,朱飛. 基于材料創意構思的現代首飾設計[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1.
[9]范麗青. 論陶藝教育對高職聽障生情感發展的積極作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5.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豐滿人性的形成。說得淺顯一些,就是幫助人達到他能達到的最佳狀態。”①高職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情感特點比較明顯,而聽障生更有其不同于健聽人的特點。聽障學生由于聽覺的缺失, 他們的精神世界主要以視覺系統來構造,抽象的語言概念的殘缺,使他們的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減弱,但形象思維能力發達,感性認識充分是他們的優點。生態飾品設計教學的開展,可以讓聽障學生貼近大自然,培養聽障生熱愛自然與保護自然的意識,強化聽障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增強聽障生的生活觀。
Based on Higher Vocational Born Deaf Art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Jewelry Des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LI Xiao1,2,XIA Fan2
(1.Zhejiang Speci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Hangzhou 310023,China;2.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8,China )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deaf students have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jewelry design teaching can achieve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Combin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born deaf, and special education in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jewelry design course of vocational born deaf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born deaf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jewelry design;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3-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