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鄒春艷++馬麗++馬艷
摘 要:色素有可食用色素和非食用色素之分,非食用色素就是人類不能食用的色素,一旦它被人食用,將會嚴重影響飲食者的身體健康,所以,它一直都是國家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物質。因此,在食品檢查中,要檢測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情況,如果發現食品中添加了非食用色素,嚴禁出售,并且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關鍵詞:食品;非食用色素;添加色素;檢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R155.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101
人們利用色素改變食品的外觀和品種已有千年的歷史,色彩鮮艷的食物不僅可增強視覺效果,還可以提高人的食欲。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采用先進的技術制作了更多的色素,這些色素具有著色能力強、價格低廉等優點。但是,它們并非食用色素,將其應用在食品加工中雖然可以大幅提高“經濟效益”,但是,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身體健康,必須要加強對食品中添加色素的檢測。
1 食品中堿性橙Ⅱ的檢測
堿性橙Ⅱ俗名為“塊黃”,是一種帶有綠色塊光澤或紅褐色的晶體,當其遇到濃硫酸后,會發生反應,呈黃色。這時,加水稀釋反應后的物質,反應物質將會呈橙色;溶于水后也會呈帶黃的橙色;與硝酸相遇也會呈橙色。堿性橙Ⅱ冗余溶纖素和乙醇中,難溶于苯,屬于一種堿性染料,其在受到苯胺的重氮后,會與間苯二胺耦合,溶解之后進行結晶,干燥制取。
堿性橙Ⅱ是一種非食用性色素,其價格低廉,因此,經常會被一些不法商家用于為豆腐皮等制品著色——它可以使豆腐皮看起來更加有光澤,品質更好,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它還有一定的致癌性,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如果人過量地攝取堿性黃Ⅱ或與皮膚接觸,將會中毒。
在檢測食品中的堿性黃Ⅱ時,主要是利用無水硫酸納、污水乙醇或者將兩種化學物質結合起來對樣品進行超聲波輻射,從而完成對食品中堿性黃Ⅱ含量的提出。另外,也可以利用堿化甲醇或甲醇提取食品中的堿性黃Ⅱ,然后利用二氯甲烷彎逐個萃取堿性黃Ⅱ,并利用液質聯儀檢測。
2 食品中美術綠的檢測
美術綠又被稱為鉛鉻綠,它色彩鮮艷,所以,經常被一些不法商人用于為茶葉增色——它可以使茶葉看上去質量更好。但是,這種色素中含有大量的鉻、鉛,大量使用會使人精神出現異常、四肢麻木,而且它具有一定的致癌性。鉛是一種重金屬,一旦進入人體內,很難通過自然代謝排除,會損傷人體的腦細胞。如果人們長期飲用含有鉛鉻綠的茶水,將會損害肝臟、胃腸和造血等器官。
鉛鉻綠是一種混合物,在對其檢測過程中,無法利用特定的化學物質對其含量定量和定性,因此,在檢測方面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部分研究人員在檢測食品中的鉛鉻綠時,利用X熒光、X衍射、紅外光譜預計拉曼光譜分析鉻黃、鐵藍等5種鉛鉻染料。通過相關分析發現,不同色調的鉛鉻綠中換色燃料的比例不同,人們使用它時,還會向染色料中加入適當的助劑,其中含有石膏和重晶石成分。曾有學者采用冷水洗脫和感官評審的方式判定食物中鉛、鉻的含量,從而準確判斷出茶葉中是否添加了鉛鉻綠。如果觀察的茶葉比一般茶葉的色彩要深,綠的不自然,那么,就需要測定茶葉中的鉛、鉻含量。如果鉛的含量超過了0.8 mg/L,鉻的含量超過0.1 mg/L,則可判定茶葉中添加了鉛鉻綠。也有學者采用微波的方式消解茶葉樣品,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茶葉中鉛、鉻的含量。其中,鉛的波長為283.3 nm,通過燈的電流為5 mA,鉻的波長為357.9 nm,通過燈電流為7 mA。在對比測定茶葉中的鉛含量時,應當依照最新的標準。
3 食品中蘇丹紅的檢測
蘇丹紅是一種偶氮化合物,它具有親脂性。常見的蘇丹紅有4種,即Ⅰ,Ⅱ,Ⅲ,Ⅳ。在4種不同類型的蘇丹紅中,蘇丹紅Ⅰ顏色鮮艷,并且在應用后持續時間長,不易褪色。鮮艷的色彩不僅能夠使食品看起來更加新鮮,而且能夠引起人的食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的銷售量。因此,在生產食品的過程中,一些不法商家將蘇丹紅Ⅰ作為添加劑使用。其中,比較常見的食品有辣椒油、辣椒粉和腐乳等。
蘇丹紅Ⅰ進入人體后,容易被人新陳代謝吸收,并且它帶有一定的毒性,在動物或人機體內還原酶的作用下,會生成奶粉類和胺類等致癌物,同時,還極有可能使食用者患上高血鐵癥,導致呼吸障礙、組織缺氧,使人的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身體中的各部分氣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會使食用者患上不孕不育等病癥。
檢測食品中的蘇丹紅的方法有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電氣化學法等。液相色譜法主要使用凝膠滲透—液相色譜法、LC-ESI/MS、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檢測4種方法檢測食品中的蘇丹紅Ⅰ;氣象色譜法是要通過電解過程中獲取到的點位—時間(電流—電壓)曲線判斷被測液體中蘇丹紅Ⅰ的含量,從而判定食品中是否添加了蘇丹紅Ⅰ。
4 非食用色素的檢測技術及前景展望
4.1 非食用色素檢測技術
目前,我國檢測美術綠、蘇丹紅Ⅰ檢測的方法比較多,但是,檢測堿性黃Ⅱ等類型的非食用色素的方法相對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主要采用以液質聯儀為主導的方式檢測食品中添加的色素。雖然這種方法的靈敏度高,操作比價簡單,但是,它的價格比較高,并不適合大范圍推廣使用。在檢測非食用色素的過程中,可采用色譜法將簿層分離。雖然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的靈敏度相對較差,但是,設備簡單,成本低,普及難度小,所以,可以在日常檢測工作中推廣使用。其他的檢測方法,例如電化學分析法、分子印跡法等在食品非食用色素的檢測方面的應用還處于空白狀態,相關人員應當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
4.2 非食用色素檢測前景展望
分析現代非食用色素檢測方法,掌握了不同檢測方法的優點和缺點后可以發現,未來非食用色素的檢測方法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優化前處理,盡量縮短檢測時間,使檢測過程變得更加簡單。②依據食品行業的發展情況,開發出不同檢測速度和檢測精準度的檢測方法,以便快速完成市場篩選,提高檢測效率。③向多種燃料同時檢測的方向發展。免疫分析法集有機合成、免疫反應等多種優點于一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僅能滿足現場篩選的要求,而且還能快速判定。④多分組同時檢測。因為經常被用于食品添加的非食用型色素酸性橙色素和蘇丹紅2種物質的化學結構十分相近,吸收的波長也比較接近,檢測中面臨較大的困難,因此,研究人員應當不斷完善和調整檢測方法,并且建立多種燃料同時篩查的基礎,以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的精準度。綜上所述,非食用色素的檢測技術應當朝著低成本、污染小、低消耗、高效率、高精準度的方向發展。
5 結束語
非食用色素有劇毒,人食用后會危害身體健康。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販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色素。為了確保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保證食品質量,要檢測食品中的色素使用情況,確保其中不含有非食用色素。
參考文獻
[1]宋丹萍,張宏,李琪.國內外食用色素標準的比較及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4(03):295-300.
[2]米建萍,徐遠金,朱平川,等.液質聯用技術在濫用食品添加劑及食品中違法添加物測定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5(07):1579-1586.
[3]張玉萍.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應用及其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05):44-4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