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伯志

摘要:以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建筑工程質量的提高為目的,文章試圖研討如何構建一套適用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管理的信息系統,并針對性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力爭推動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的信息化發展。
關鍵詞:前海合作區;建設工程;檢測技術;建筑工程;工程質量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0-004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0.020
目前某些工程存在質量檢測行為和質量檢測監管工作缺失的現象,而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的建設,對工程質量檢測提出較高的要求,為避免出現以上的缺失現象,我們務必進行相關工程質量檢測活動行為的規范化管理,期間為確保工程質量檢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文章將進行該工程建設質量檢測信息化管理的深入研討所提煉的技術經驗,可供相關工程參考借鑒。
1 項目背景概況
呼應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的建設需求,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工作管理提出了構建“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要求。
關于“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信息管理系統(軟件)”的構建,至少有三點要求需嚴格遵循:工程質量檢測信息實時自動上傳;工程質量檢測結果自動傳輸至指定的責任主體、監管機構和主管部門;自動跟蹤處理不合格的檢測結果。為明確各方主體的責任,在注冊功能方面,要界定出注冊用戶的類別,譬如檢測機構、質量監督機構和主管部門;在項目功能方面,要界定出項目用戶的類別,譬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這些主體所對應的責任和權限,均由系統默認。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2011年搭建了“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了對深圳地區各檢測機構的資質與資格監管、檢測業務監管、檢測質量監管和綜合管理等。
2 項目系統功能的開發
當前的“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在系統功能方面還不夠齊全,借鑒于其他項目的平臺開發經驗,筆者綜合了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的建設需求,進行了以下的功能設計:
2.1 檢測業務監管功能
檢測業務監管建立在項目檢測業務歸檔的基礎上,其對應的功能要即時記錄工程每個細節的委托信息、送檢信息、見證信息等,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在建設時,在系統內提取這些數據,監測部門就能夠有效追蹤檢查出檢測業務的實際情況。該項功能的實現,檢測機構不論在哪個時段,都能夠準確監控對應時段的檢測業務,然后根據項目的檢測結果,羅列出承接項目的數量情況。
2.2 檢測質量監管功能
在檢測業務監管功能開發的基礎上,各檢測結構通過指定渠道上傳檢測數據,但對于數據的控制,則要從檢測質量監管的視角研討。就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業服務業合作區的實際情況,對其檢測質量的監管,需通過內部的檢測信息系統,保證系統數據上傳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數據上傳之后,各檢測機構室內試驗的力值檢測,必須采用自動采集并實時上傳數據,監管系統應有識別收到的數據自動采集、及時上傳的功能;監控檢測機構檢測信息系統的數據操作,保留記錄的形成和修改痕跡;未上傳檢測數據提示,對在設定時段內沒有上傳數據的檢測機構做出提示;數據未實時上傳提示:列出未實時上傳數據的檢測機構名單和檢測數據量;數據修改監控:統計修改數據信息,列出修改的報告和檢測機構名單,并可顯示修改過程和內容。出現檢測報告多次(兩次以上)修改的,應做出提示;未經登記檢測業務提示:上傳數據中出現未經登記的檢測業務時,儲存上傳的信息,但不給予統一編號或標識,并作提示;不合格檢測結果監控:分選上傳數據中的不合格信息,并在相關的客戶端作顯示,由相關部門做跟蹤;各檢測機構各檢測項目檢測結果合格率監控:分項目分別統計各檢測機構的合格率,對合格率偏高的檢測機構做出提示:各檢測機構分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的統計分析(初檢樣品組數、合格數、不合格數、復檢數,復檢樣品組數、合格數、不合格數等);按檢測機構類別(政府機構、高校科研、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分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的統計分析(初檢樣品組數、合格數、不合格數、復檢數,復檢樣品組數、合格數、不合格數等)。具體系統結構模式見圖1:
2.2.1 公共服務管理功能:列出獲證檢測機構名單:由名單鏈接各檢測機構基本情況、資質范圍、檢測項目、主要設備(按檢測項目列出其設備配置)和主要管理人員以及重要崗位技術人員情況;工程質量檢測相關法規和規章制度查詢;檢測機構信用記錄查詢(擬直接鏈接到局信用管理系統)接受公眾網上報檢測的不良行為(含建設、施工、監理、材料供應商和檢測機構)。
2.2.2 下載中心:統計報表、專項檢查報表等下載功能。
2.2.3 系統管理:主要包含對使用該系統的用戶管理以及系統的檢測項目設置功能、檢測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參數設置功能,方便系統管理員系統進行設置。
2.2.4 數據(報告)公示:對系統數據庫中匯總的質量檢測數據(報告),可選“人工審核”或“自動審核”后通過系統進行公示,自動審核以報告結論作為判定條件)
以上系統開發,由檢測機構內部檢測管理系統,其功能包括收樣登記、報告審核、報告簽發,其中報告審核結果貯存于檢測系統數據庫,后者結合簽發報告進行統計處理,共享于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在篩選數據后再匯總數據,我們就可以在系統數據庫中查詢數據,并查看公示的數據。
2.3 系統功能開發成效
系統的開發,完成數據匯總、數據后臺分析以及數據公示與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現有的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服務平臺無縫連接等工作。建立了一套基于Internet平臺的深圳市前海合作區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信息管理信息系統,推動深圳市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滿足深圳市建設局和前海管理局等相關主管部門對前海合作區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監管要求。具體成效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2.3.1 利用Internet網絡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工程質量檢測信息的實時自動上傳,并將檢測結果傳送到工程項目的相關責任主體、質量監管機構和主管部門,跟蹤不合格檢測結果的處理,確保市建設局、前海管理局等相關主管部門能及時獲得各建設工程項目的質量檢測數據(尤其是檢測結果不合格數據),可隨時根據質量監督工作的要求調用、查詢和匯總工程項目的質量數據,有助于對前海合作區的工程項目尤其是重點工程項目實施有效的實體質量監管。
2.3.2 利用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施工企業、監理公司等工程責任主體及檢測機構、建材生產企業等相關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管:按委托單位匯總檢測數據可實現對施工企業質量行為的監管;按監理單位匯總檢測數據可實現對監理單位質量行為的監管;按生產單位匯總檢測數據可實現對建材生產企業質量行為的監管;按檢測機構匯總檢測數據可實現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質量行為的監管。
2.3.3 利用建設工程材料質量檢測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可以規范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內部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若配合以檢測數據自動采集的應用則更可以確保檢測數據的公正性與準確性,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各檢測機構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最終達到提升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目標,促進工程質量檢測市場的健康、穩步發展。
3 結語
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前海合作建設工程檢測技術的應用方法,研究發現檢測技術系統的開發,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內容,其他工程可參考借鑒本工程的檢測技術應用方法,但務必結合本身工程實際情況,予以因地制宜的應用,對于其中存在的不適用之處,進行適當的調整修改,方可保證這些方法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 黃海棠.關于建筑工程檢測技術的發展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0,(7Z).
[2] 解建強.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技術與監管[J].工程質量,2014,(S2).
[3] 林淑云.關于影響建設工程檢測質量因素及對策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5,(6).
[4] 尹松.淺談工程質量檢測在建設工程中的重要性[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