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平
【摘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丹陽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養成教育,堅持落實“長抓常規,常規長抓”的要求,引領學生走向成功。
【關鍵詞】三適求突破三敬展新姿
辦怎樣的學校,帶怎樣的教師,育怎樣的學生,當怎樣的校長?自從擔任校長以來,一系列的問題總在拷問著我。任何的教育教學的實踐都需要有先進的理念作指導和引領,而再先進的理念也需要在具體生動的工作實際中落地生根、加以驗證和完善。我在工作實際中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一番探索和解答。
一、 凝練辦學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珥陵高中始建于1956年,經過坎坷的歷程,已經成為全市唯一保留的一所農村三星級高中,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又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的教師隊伍年輕,發展動力不足,我們的學生基礎薄弱、上進心不強,要用理念引領發展,用目標凝聚力量,經過反復的思考、討論和論證,我們初步形成了核心辦學理念,就是“潛心三適,踐行三敬”。
所謂潛心,就是要用心專一、深沉,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踐行就是要腳踏實地去做,不搞花架子。三適,就是我們做的是適合社會、適合師生、適合發展的教育,三敬就是做到學生敬師、老師敬生、師生敬校。我們追求的教育首先是適合社會要求的,符合社會需要的,培養的學生是適應社會的,能夠具有適切社會的知識、能力、意志、品格,是受社會歡迎的;其次是適合教師和學生要求的,要培養學生就要先培養教師,培養造就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就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根本保障,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發展是永恒的命題,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有發展的需要和追求,而個人的發展歸根到底要融入社會的發展大趨勢和大方向,符合發展的規律。
在追求“三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在全校逐漸形成學生敬愛自己的老師、老師敬重自己的學生、老師和學生都敬愛我們的學校的風氣。與此同時,我們的老師要努力成為學生可親可信的人,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學業良師、知心朋友、愿意親近的人,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我們的學生要好學上進、知書識禮、知恩感恩、親近老師、愛戴老師的人;我們的學校是能真正愛惜自己的老師和學生、在乎學校里的每個人、能夠為學校的每個人提供發展條件和平臺、服務發展需要的地方,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
我們就是要通過這樣的目標來引領學校的進步、引導教師的發展,滿足學生成長;作為學校工作的努力方向,不斷向前的動力。
二、 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按要求序時推進“校安工程”,加快改善辦學條件的進程。今年,實驗樓、食堂和體育看臺加固工程已順利結束,標志著我校歷時三年的校安工程已經順利完工。學校積極更新了多功能教室和會議室的設施設備,增設一個學生機房,學生使用電腦總數173臺,學生使用的電腦數量達1.3臺/6人;食堂按照A級食堂標準更新了各項設施設備,創建A級食堂的條件已經具備。
學校圖書館現有圖書室和學生閱覽室共1260平方米。現有藏書65428余冊,其中紙質圖書46243冊,生均紙質圖書57冊。電子圖書19185冊,學生閱覽室座位達到學生數的1/8,電子閱覽室電腦65臺,滿足了學生的閱覽需求。
(一)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育人水平
學校教職工112人,專任教師103人,平均年齡36周歲,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已取得或正在進修碩士學位的教師有38人,占專任教師的36.9%;教師中中高級以上職稱97人,占專任教師的94.1%;各級各類骨干教師60人,占專任教師的58.3%。
學校將師德師風建設與行風建設相結合,加強宣傳教育和學習貫徹,召開“承諾大會”,簽訂“公開承諾書”,定期自查自糾,整改有措施,落實有考核。教師積極參加志愿導學活動,無違反師德規范、有償家教等行為,無歧視、體罰學生的現象。師生和社會對“三風”認同度較高,社會、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滿意度為98.3%。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導向,目前學校立項課題共有38個,其中省級課題2個,鎮江市級課題15個,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達89人,共140人次。教師積極撰寫論文,踴躍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選活動,2014年9月至今,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報紙雜志發表教育教學論文42篇,獲省級競賽一、二等獎及省轄市級競賽一等獎的論文20余篇。
學校組織教師在廣泛開展教學比武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評比。周興波、王冰、于永民等老師代表鎮江市參加省級比賽并獲得省級一、二等獎,徐鄧華、陳琴、黃麗美等十多位老師在縣市級基本功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幾十位教師在各級各類省市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二) 提升管理水平,堅持依法辦學
我校積極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等有關文件,全面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江蘇省“五嚴”規定,樹立以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科學制定學校發展規劃,通過專家的論證,并按規劃內容扎實、有效實施。加強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使課堂“活力、高效”,以分層要求、分層考核為抓手,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嚴格執行教育法規政策,依法維護教學秩序和師生權益,發揮教代會、家長委員會和學生會的職能,形成有效的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各類規章制度健全,崗位職責明確,師生對學校管理滿意度達95%以上。
學校辦學行為規范,無亂辦學、亂招生、亂收費現象,無高考補習班或插班復讀生,建立完善的特殊學生群體幫扶制度,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困難學生平等接收教育的權利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市老促會牽頭連續兩年對我校困難學生進行定點幫扶。
學校積極探索網絡條件下數字化校園建設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徑。學校建有校園信息系統、學生學籍管理、教務管理、圖書流通管理、網絡辦公平臺、家校聯系平臺等信息化管理系統。校園網運行正常,基本實現了行政、教學、后勤等方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數字化校園已成為學校實行科學管理,促進在更高平臺上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技術支撐。
學校在保證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下,向社區群眾開放學校資源,并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優勢,利用多種形式服務社區,學校已成為社區教育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 推進素質教育,追求綠色質量
學校潛心“三適”教育(適應時代發展,適合師生需求,適當教育策略),把“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立足鄉土,服務社會”作為辦學宗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禮四儀”“丹陽精神”融入德育教育,抓好養成教育,堅持落實“長抓常規,常規長抓”的要求,引領學生走向成功。關心學生身心健康,重視學生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讓學校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努力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熱情關懷、耐心教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重視“陽光體育”的落實,依照四項基本素質測試和體能測試要求,開足體育課,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活動量,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實質推進,其中選修II課程16門,形成比較豐富的課程資源;學校還按照要求結合校情開設了“書法社”“羽毛球社”“物理社”等14個學生社團,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學校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要求,制定《珥陵高中“教學五認真”實施方案》,抓集體備課,要求教師備教材、備考點、備學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要求課堂注重實在、實際、實效;教學計劃合理有效,做到“三度”——降低難度,降低速度,減小坡度。課堂教學環境和諧,師生關系融洽,教學效果良好。
(四) 優化辦學績效,提高滿意程度
一是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三年來,學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健全,學生綜合素質合格率達到100%,畢業生體質健康合格率達100%,視力不良率低于64%。
二是教育質量明顯提高。三年來,學校學業水平測試一次性合格率96%以上,學校高考文化類本三以上達線率50%以上,藝術類本三達線率96%以上,美術班考生專業本科達線率穩定在90%以上,2015年達97.3%;2016年達99.3%,平均分241.5分, 180分(歷年本二線)以上138人;全省前10名1人,前100名7人,前500名30人,前1000名53人。2015年文化美術雙達線率達到87.3%。2015年,被國內一流名校錄取的人數逐年上升,其中邵茹同學被東南大學錄取,徐思源同學被廈門大學錄取。
三是辦學水平明顯提高。在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大力實施學校現代化建設工程的進程中,我校先后獲得“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銅牌)”“鎮江市文明單位”“鎮江市模范學校”“鎮江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進集體”“鎮江市‘三無學校”“鎮江市綠色學校”等幾十項榮譽稱號。2015年,學校接受了省綠色學校、省健康促進學校、鎮江市現代化先進學校、鎮江市數字化校園、鎮江市A級食堂等一系列評估驗收。學校將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讓學校的辦學績效得到社會和教育行政部門更加充分的認可,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經過學習、思考、梳理、提煉,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了,努力的目標明確了,前行的路徑寬闊了,發展的動力增強了。潛心“三適”求突破,踐行“三敬”展新姿,我們將不懈追求和努力,把珥陵高中的發展不斷推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