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摘 要: 對大學生時間洞察力進行短期干預,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時間洞察力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幫助大學生正確地知覺時間,選擇最佳的時間偏向,提高時間洞察能力,結果表明短期干預效果良好。
關鍵詞: 大學生 時間洞察力 團體輔導 短期干預
黃希庭認為時間洞察力是個體在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或行動傾向)上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反映了人們在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也就是指人們對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經驗和觀念的差異[1]。在此基礎上,黃希庭,張志杰把時間洞察力分為認知、情感和行為或行動傾向三方面,認為行動傾向成分具有目標定向作用[2]。津巴多提出五因素理論模型:認為時間洞察力由消極的過去、積極的過去、享樂的現在、宿命的現在和未來五個因素構成。并且認為有三類時間維度,第一類:現在導向,行動給予眼下的事情和結果的考量;第二類:過去導向,行動基于對過去事情和結果的考量;未來導向:行動基于對未來事情及結果的考量,進而津巴多提出時間悖論,每個人在這五種時間維度上對時間態度存在偏見,存在最佳的時間偏向[3]。
大學生活自由度較高,信息時代,大學生的時間不再是單一職能的學習,變成多功能的消費卡,娛樂、社交等,時間的安排差強人意。李甜的調查顯示:51.5%的大學生不善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安排好每周、每天的日程;不到50%的大學生能夠按任務的重要性安排自己做事的先后次序;僅有42.8%的大學生能有效分配時間[4]。
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令人擔憂,很多研究者從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入手,積極進行干預研究。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成長過程,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通過團體內人際的交互作用,促進個體相互交流學習,認識、探討自我,學習新的行為及態度,發展良好適應能力的過程[5]。
在已有的時間干預研究中,李甜基于時間管理傾向視角進行干預研究,實驗組經過團體輔導的干預后,雖然在各維度上的平均分要略高于控制組,但是與控制組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4];張峰基于時間管理傾向和自我監控的視角,注重成員對時間資源的運用和監控,結果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水平具有積極作用[6]。楊若男從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時間效能感三個維度切入,對大學生進行時間管理輔導,結果表明時間管理團體輔導能夠提高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7]。梅聰認為時間是無法管理的,管理的只是自我的活動。在此基礎上,以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使用番茄工作法為主,(GTD)時間管理方法為輔的思路,設計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課程對研究生學業拖延的干預方案,著力培養研究生的時間管理能力。結果表明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課程在提高研究生學術時間管理能力方面具有立即性的效果,主要體現在:時間管理意識強化,確定目標、制訂計劃、分清輕重緩急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時間控制力增強[8]。
從上述干預研究中,可看出時間干預研究效果良好。現有的研究主要從廣義的時間管理視角切入,對其某一個或某三個維度進行干預,重在干預對時間的管理,卻忽視了大學生時間知覺能力的個性化差異,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同時間導向者對時間的知覺和體驗是不同的,過去時間導向者沉湎于過去,傾向于低估任務完成時間,現在時間導向者傾向于低估任務完成時間,而未來時間導向者通常會高估任務完成時間,不同時間導向者對時間感知不同,很多大學生并不是因為懶惰而拖延,而是對時間主觀感知和能力估計不恰當導致的后果。此外,梅聰認為時間管理不僅是一種能力,而且是一種思維模式,如何看待時間,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歸根結底管理的只是自我活動[8]。番茄工作法和GTD時間管理方法研究對象為研究生,對于本科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干預效果如何,值得研究。
基于此,本文以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觀念為基石,在前人時間管理干預基礎上,突出對時間的知覺和洞察,借鑒番茄工作法和GTD時間管理的新視角,設計行之有效的時間洞察力團體輔導方案,探索時間洞察力團體輔導的效果,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時間洞察能力,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借鑒。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試
根據大學生時間洞察力調查結果篩選12名得分較低的被試,年齡在18~22歲,女生8人,男生4人,遵循自愿原則,參加每周1次,每次1h,共進行7次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體活動均在團體輔導室進行。前測為時間洞察力中分數較低的被試,每次輔導后每個成員寫下團體收獲或團體反饋,及時調整團體活動,后測在團體活動結束后第3天進行,心理輔導老師擔任團體輔導活動領導者。
(二)自編大學生時間洞察力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方案
時間洞察力可以分成過去時間洞察力、現在時間洞察力和未來時間洞察力三個維度[2],每個人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洞察力感知和體驗不同。番茄工作法認為時間本身是無法管理的,管理的是自我的活動[8]。基于此時間管理的思維模式,針對時間導向的個性化差異,拓寬團體輔導內容,從正確估算時間、直面困難、學會學習、正確思考突破對時間管理根深蒂固的認識,幫助大學生自覺選擇最佳時間偏向,正確知覺時間,切實提高時間洞察能力。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分析。
二、時間洞察力的干預研究
配對t檢驗結果表明,時間洞察力總分及各因子得分在干預后均高于干預前,且差異顯著,表明此樣本學生干預效果良好。
三、對時間洞察力的干預研究的討論
時間洞察力團體輔導組經過7周團體心理輔導干預活動后,無論是時間洞察力總體水平,還是在五個因子上,都有了較大提高,這一結果和梅聰的研究結果相同[8],番茄工作法和GTD時間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時間洞察能力。
本研究在時間管理傾向理論和時間管理自我監控理論基礎之上,借鑒番茄工作法的時間思維模式,不僅注重對大學生現在時間、未來時間洞察力能力的培養,如生命的列車,生命線,時間去哪兒,時間餅圖,時間管理中有效行為大轟炸,生涯探索等,而且對根深蒂固的時間管理的觀念進行更多探索,如正確估算時間、直面困難、學會學習、正確思考等,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大學生的時間洞察能力,和時間做朋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時間洞察力團體輔導成員都表達了時間洞察力對自己的重要性,統計分析表明時間洞察力團體輔導對低分者有較大改善,這也為時間洞察力的干預提供了新借鑒。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團體輔導成員篩選僅局限在筆者任教的班級,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安全的團體氛圍,但可能存在期望效應,混淆了實驗的結果;團體心理輔導在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并未常態化,絕大多數成員都是首次參加這樣的輔導活動,主動參與意識強,愿意敞開心扉去覺察、交流、分享,從而獲得自我成長,但是輔導效果是否持久發揮作用,還需后期持續追蹤和強化;團體輔導方案中學會學習、正確思考的環節不夠緊湊,時間不夠充裕,弱化時間洞察力在現實中有效遷移。
參考文獻:
[1]黃希庭.論時間洞察力[J].心理科學,2004,27(1):5-7.
[2]黃希庭,張志杰.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學報,2001,33(4):338-343.
[3]菲利普津巴多.時間心理學[M].沈陽: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0,48-51.
[4]李甜.團體輔導對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干預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07.
[5]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張鋒,祝婷.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時間管理的改善效果[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4,28(5):327-331.
[7]楊若男.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干預對適應性的影響[D].碩士學位論文.沈陽師范大學,2014.
[8]梅聰.番茄工作法時間管理課程對研究生學業拖延的干預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