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繼舟
摘 要: 本文針對“兩試合一”進行分析,提出“兩試合一”給初中化學教學帶來的影響,并闡述了這一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兩試合一 初中化學教學 教學策略
“兩試合一”要求對教學計劃進行科學安排,使學生的課業負擔得以有效減輕。其中學業考試重點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考察學生的實驗能力[1]。考試過程中禁止出現“繁、難、偏、舊”的試題。控制試題難度,使其處于中級水平,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均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進而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1.“兩試合一”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影響
1.1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屬于一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在初中化學教材中,不管是“走進化學世界”還是“我們身邊的物質”都需要學生進行大量實驗,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例如常見的蠟燭燃燒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對其進行仔細觀察,學習化學知識時,就要求學生對蠟燭燃燒的顏色、狀態及氣味進行仔細觀察,同時要對蠟燭燃燒時火焰的分層情況進行分析,并研究燃燒反應后,產生的物質等。化學實驗將學生帶入一個神奇世界,進而對學生進行激勵,使其積極對化學現象進行詳細思考,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化學知識的探究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實驗能力有所提高。
1.2夯實學生基礎
新課程初中學化具備一定的理論性特點,包括抽象的分子、原子、元素等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認真分析和比較,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初中生多動手,多思考。學生要想學好化學,不僅在課堂上需要認真聽講,而且需要在課下多做實驗。“兩試合一”恰巧要求學生多做實驗,因此使化學知識不斷得到鞏固,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牢固掌握。
1.3調整學生考試心態
學生在參加考試時會產生不同心態,有些學生情緒上出現不穩定情況,當學生心理緊張時,需要學生保持和平的心態,避免產生不良競爭的情緒。學生進入初三后,學校結合“兩試合一”特點,為學生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初中化學教學。這種背景下,學生擁有良好的心態,學習方法也較科學合理,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扎實復習,并形成了敏銳的思維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取得優異成績。
2.“兩試合一”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2.1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化學和現代人的生活具有緊密聯系,例如現代社會中的新型無機金屬材料、超導材料及智能材料等使人們的夢想變為現實。當今社會還存在很多環境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及毒品問題等。酸雨、光化學煙霧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體育運動中,部分運動員食用興奮劑;蔬菜、瓜果等的農藥超標。這些均與初中化學有緊密聯系,教師對有關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以上內容科學的滲透其中,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形成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站在人類和社會的發展高度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講解。
例如對不同金屬元素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介紹重金屬對人類的危害;在講解酸堿化學反應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酸雨對樹木和建筑等的危害;開展溶解度實驗過程中,可以由沉淀物延伸到物質提純,再引申到毒品的制作等內容,向學生介紹毒品對人類和社會的危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知識面,而且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2加強備考研究
因為我國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高中的教學資源并不是十分充裕,但是升學的競爭仍舊十分激烈。激烈競爭的驅使下,導致部分學校的備考策不夠科學。因此教師需要對如何備考加強研究。某初中化學教師指定的備考策略主要思想是:多對客觀題進行練習,將新信息、新題型等的研究作為輔助,并對往年考試題目加強訓練。
因為新課程化學中“兩試合一”兼顧了結業考試和選拔考試兩方面內容,因此化學學習中,化學的基本概念、基礎性理論及基本的實驗技能等,依舊是重點內容。與此同時,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及信息解讀等內容。教師積極培養學生從陌生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類比、邏輯思維及遷移的方式對實際問題進行科學處理。
教師在開展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三聚氰胺”等社會話題引入其中[2],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并重視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方式開展化學實驗,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實驗的奧秘。站在“兩試合一”命題特點上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學習素材進行挖掘,因為化學反應、觀察角度等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化學實驗中經常出現意外現象,這些現象均為教師的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初中化學教學中,主要目的不是探究什么問題,而是對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牢固掌握,進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結語
“兩試合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教師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對備考策略進行科學研究和制定,進而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曾懋華,陳億罡,趙三銀,等.“兩試合一”對普通初中化學教學影響的調查[J].化學教育,2010,31(6):57-59.
[2]趙琳.三聚氰胺與中考化學[J].中學教與學,200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