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楊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有效課堂模式的探究已經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國家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教學。現階段,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已經開始嘗試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學信息技術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與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的基礎階段。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重視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引入和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存在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和推動了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
一、 翻轉課堂應用于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
(一)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信息技術課學時有限,教師的講解時間和學生的上機實踐時間很難平衡。教師講解時間多了,學生親自上機實踐的機會就很少,造成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足;教師講解時間少了,學生上機實踐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最后還是需要教師占用實踐時間去講解。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外時間由傳統的學生做作業翻轉為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或者協作學習,并總結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課堂時間由傳統的教師授課翻轉為師生共同協作探討解決自學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徹底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導權完全轉移到學生身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
在傳統課堂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聽教師講解一遍是無法完全掌握知識的內涵及不同知識相互間的聯系的。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結合微視頻可以開展有目的的學習,通過反復觀看各個知識點的微視頻,增加對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在此基礎上再展開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更加順利,更具參與性。
(二) 有利于因材施教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因材施教,極大地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網站自由獲取所需學習微視頻,同時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教師指導下制訂學習計劃,任意選擇相關資料、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方法,制定個性化的學習進度。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內容而言,操作性極強,相對于教師一味地講解知識點而言,學生更喜歡自己動手上機操作。當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自主實現某個操作、完成某件作品時,這種成就感也會增強他們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課堂的操作練習、學生之間的課堂討論、教師的積極引導都會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反過來會促進課程的學習。
(三) 增加了學習中的互動
在教學現狀方面,“廣播式教學”模式單一,在機房授課,都是“一對多”、“一刀切”式的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無法做到發散式教學。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學生以觀看微視頻的方式自主學習需要掌握的上機操作步驟,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師生互動,其創新之處在于它將現有的課堂教學過程顛倒過來:學生先學,將原本課堂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以微視頻以及其他學習資料的形式發送給學生,放到課外學習,讓學生自行觀看學習;教師課上答疑解惑,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組織學生進行上機操作練習。這一教學形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先學后教,發揮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時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進行答疑。
二、 翻轉課堂教學實例分析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已經走到了我們身邊,于是我對四年級信息技術書中的《美化文檔》這課做了一次嘗試,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在“WPS文字”中插入藝術字和形狀素材,達到美化文檔的目的。
(一) 課前先學
選擇這一課,是因為之前已經學習過如何在“WPS文字”中插入表格和圖片,學生對“插入選項卡”有了一定的理解,學這課的時候難度不是太大,比較適合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按照翻轉課堂的流程,課前需要為學生制作學習視頻,并提出一些學習任務。短短幾分鐘的視頻到底制作什么內容呢?我想,它既要圍繞本課學習的內容,又要適當站到“美化”的高度;既要讓所有的學生把最基礎的知識、技能學好,知道怎么用電腦插入藝術字和形狀,如何設置他們的格式,如何將藝術字和形狀放到合適的位置達到美化文檔的效果,又要能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信息思考的能力;既要考慮學生個體學習的差異性,又要為后面的綜合任務“學校宣傳冊封面的美化設計”的學習奠定基礎。于是,我將微視頻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是插入形狀的操作,在這部分視頻中我主要介紹如何插入自己所需形狀的操作。另一部分是如何對插入的形狀進行修飾,主要是設置形狀的顏色、大小、文字環繞方式,將它放到合適的位置等操作。還有一部分是講解如何將多個基本形狀組合成自己需要的新的圖形。在學生自學三個視頻的基礎上,我提出了兩個課前自學任務,一個是自學藝術字的插入,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樣式。因為插入藝術字和插入形狀兩個操作有很多共通之處,所以這個任務學生完成起來不是很難,學生只要稍加思索都能完成。在完成基本操作學習的基礎上我提出了提升任務,對照學校的校標,完成校標的模仿制作。在這個任務里,學生需要綜合用到之前看視頻學習的插入形狀操作和自學的插入藝術字操作,最后還要將所有形狀和藝術字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標志,這個任務基本涵蓋了本節課要學習的所有基本操作,通過這個任務學生能檢查自己的自學效果。
(二) 課中共學
學生先回顧課前自學的視頻,參考自己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說說自己學會了什么,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哪些困難,學生群策群力共同解決難題。對于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幫忙解決。回顧總結完知識,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更深層次任務的學習,完成學校宣傳冊封面的美化設計。在學生設計的同時,教師可以適當提示學生,不會做的操作可以參考對應的微視頻。因為本節課需要的操作,課前教師均做了微視頻,不需要一一講解,所以教師就有更多的時間在機房中巡視,發現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學生也不要因為教師只講了一遍,沒聽得懂而反復地問,只要看一下微視頻就可以解決難題了,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上機操作、構思作品,制作出更多富有創意的宣傳冊封面。
(三) 課后反饋及改進階段
教師根據學生課上的操作情況以及作品制作的情況設計下節課的教學微視頻、微材料。當學生本節課的反映與教師的預期存在差距時,教師的課前學習材料應有對上節課的補充,微視頻中應當包括對前一節的回顧,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當學生的反映達到或超過預期時,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或加深知識點。
通過翻轉課堂,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管理者”逐漸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為教師了解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翻轉課堂,不是“推翻”傳統課堂,而是將課堂“轉”為新形勢下的課堂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實現以學定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