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琪
提問,即上課時間老師對學生的問題引導,可以開闊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思維,獲得信息反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提問在每天的教學中都是大量存在的,是貫穿整個課堂的,所以,提問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教師的提問能力,所問問題的質量都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展開,進而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本文以品德與社會課《從一滴水說起》為例,談一談提問之美。
一、 本課提問的構成
這節課,老師提了接近20個問題,我把這20個問題進行了梳理,發現主要問題是12個,其他的大多是跟在主要問題后面的追問,還有些是主要問題之前的引問。這12個主要問題可以分成以下五類:
知識性提問3個:導入部分猜猜好朋友是誰?一個人不喝水最多能活幾天?地球上的百分之七十面積的水是不是都可以供人類和生物享用?
理解性提問3個:交流西南旱災情況后,老師提問:你想對他們說什么?撕紙活動后問,做了這個活動你有什么感受?我國的水資源擁有量如何?你感覺如何?
運用性提問4個:停水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說說身邊有什么浪費水的現象?是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缺水了呢?人們又是怎么利用水的呢?你有什么節約水的好點子?
分析性提問1個:“浪費水就是多交點水費,沒什么大不了。”你贊成嗎?為什么?
綜合性提問1個:為節水廣告畫設計廣告詞。
從這12個主要問題的分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① 運用性提問最多。從一滴水說起了水的重要、水的短缺、節水的迫切都是建立在一個個思考與運用的問題情境中深入人心的。② 知識性、理解性、分析性問題次之。課堂上,我們還需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整合老師呈現的新知識進行理解和判斷,從而得出一滴水的啟示。③ 還需要綜合性提問收攏。通過綜合性提問讓學生鞏固深化新認知,在探究與實踐中升華。
二、 本課提問的特點
(一) 緊扣核心問題,支撐教學框架
教材各個部分都存在著內在聯系,如果不揭示這種關系,很可能是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影響知識遷移和系統知識結構的形成。這節課問題雖多,但核心問題只有四個,分布在整節課的四個塊面中:通過“一個人不喝水最多能活幾天?”了解水的重要性;接著,“地球上有多少水可以供人類和其他生物享用?”以及“我國的水資源擁有量如何?”知道了活命水重要卻不豐沛;接著,“是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缺水了呢?人們又是怎么利用水的呢?”發現了嚴重缺水的我們并不珍惜水;最后,“你有什么節約水的好點子?”教給學生正確的行為,讓學生從認識走向行動。這四個問題環環相扣,順接遞進,像一根紅線將零散的教學素材連在一起,支撐起了整個教學框架。
(二) 精心設計其他問題,為主要問題服務
除了四個主要問題外,要想順利達成教學目標,還需要若干問題的輔助。本節課上,這些問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1. 以疑入境,引發興趣。導入過后,朱老師問學生:停水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學生通過回憶生活和聽錄音,深刻認識到了水與人之間的活命關系。因此,這節課提問的第一錘就敲在了學生心上,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走進學生內心。
2. 不斷追問,激發情感。教學第二個塊面,老師問學生地球上的百分之七十面積的水是不是都可以供人類和其他生物享用?這時候,學生紛紛猜測1/2,1/3,1/4?接著,老師做了一個體驗活動,通過不斷撕紙、不斷追問:是一半嗎?是四分之一嗎?你還忍心再撕嗎?你的心情怎樣?……連續的追問在擊打著孩子的心靈,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奔騰向前,發現和領悟。
3. 補充說明,解決問題。在了解水資源利用情況這一塊面中,老師問了這樣一個主要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缺水了呢?人們又是怎么利用水的呢?”這個問題比較大,不太好回答,于是老師補充了這樣幾個問題:“這是兩個三口之家的水費單,你發現了什么?同樣是三口之家,這個同學家里為什么會用這么多的水費?”“我們鎮江水源充足,浪費點水,不就是多交點水費嘛,沒什么大不了的。你贊成這個觀點嗎?”“誰來說說你身邊有什么浪費水的現象?”“面對這樣的浪費現象,我們該怎么辦?”隨著這些問題的一一解答,老師一開始提出的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些輔助問題的設計為主要問題的解決起到了推動作用。
三、 本課提問的啟示
回顧這節課教師提問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也為我們今后的課堂提供了寶貴經驗:
1. 問題需切中要點,能夠引發學生共鳴。提問應當具有思考價值,即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需要學生歷經真實的思考,運用多種思維方式的組合進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尋求到問題的結果。
2. 問題需清楚明白,可以啟發學生思維。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層次清晰、又具整體性的問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到深,層層遞進,有層次,有節奏,前后銜接,相互呼應和逐步深化。
3. 問題需適合認知,符合學生基礎經驗。要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應當讓絕大多數同學經過思考后都能解決問題,并且讓那些學習基礎或能力暫時較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或同學的幫助下也能夠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
4. 問題需目標明確,能夠引領兒童發展。提問應當明確、具體和可感。學生可以不必為琢磨問題的內涵而費盡周折,可以直接關注問題所導向的學習領域或學習空間。只有這樣的問題,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直接切入。
做到這樣幾點,我相信我們的課堂提問一定會是有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