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 胡詩貴
每天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公安縣育苗小學副校長孫靜就開啟了奔跑模式。她是語文老師,備教輔改考評,一樣不落;她是班主任,用餐出操、午休放學、班風學風,事無巨細;她是教學工作負責人,聽課評課、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檢查作業、查閱教案,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孫靜常說:“我的兩個心房,一個裝的是良心,一個裝的是愛心。我捫心自問,問的是良心;我傾情付出時,灑的是愛心。”
2002年春,孫靜所在的一(1)班轉來一個叫云佳倩的小女孩,大眼睛、長頭發、瘦瘦的。孩子常常披頭散發來上學,孫靜發現了馬上幫孩子梳頭。她仔細詢問后才知,孩子父母離異,跟爸爸一起生活。
孫靜頓時心生憐愛,于是,她買了很多漂亮的頭飾,告訴佳倩:“以后,老師來幫你梳頭吧!”不久,佳倩又告訴她:“老師,我晚上一個人睡覺好害怕!”做生意的年輕父親也無奈:“老師,沒辦法,要生存,孩子又沒爺爺奶奶照顧。”孫靜脫口而出:“那就交給我吧!”從此,她那七十平米的兩室一廳,變成了四口之家。從此,5歲的兒子只能把媽媽讓給姐姐。每天晚上,小姑娘聽著她講的故事進入夢鄉。慢慢地,佳倩不再膽小怯懦、沉默寡言。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直到父母復合,孩子才依依不舍地哭著回家。
在課堂上,孫靜更是一視同仁,注重發掘每個孩子的潛力。為了讓潛力生跟上同學的步伐,她量身打造輔導計劃,每晚放學后為他們補課,她一直是最后一個離開學校。因為一次補課回家太晚了,她遭遇了飛車搶劫,差點命喪車輪。
孫靜從不午休,不是忙班上的事就是理學校的事;她從沒吃過熱飯熱菜,總是拖到最后三下五除二地解決;她從沒早睡過,每天提回家的大袋子里,都是忙完家務后,要精批細改的作文;她從沒落下過任何學科的公開課,還要表達自己聽課的感受。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備好每一堂課,工作之余,當別人休閑娛樂時,孫靜總是在鉆研教材、閱讀教學雜志、批改作文、寫教學心得……多年的刻苦努力,使她成為了湖北省小學語文學會會員、品德學會會員,教學成果獲得省、市、縣各級獎勵30余個。
然而拼命三娘并不是鐵打的,32歲時,孫靜患上了類風濕病。嚴重時連穿衣、洗漱都不能完成,但她沒請過一天假、沒落下過一節課。即使右手動不了了,她也要用左手握住右手完成板書。如果雙膝犯病,她就靠雙手拉著欄桿上下樓。老師學生看著心疼,她卻輕描淡寫地說:“感謝它善于游走,手疼腿不疼,這邊動不了那邊能動,我還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近15年里,孫靜幾乎聽過評過所有年輕老師的課,給老師們做過專題講座,那場《如何上好一節課》的講座令很多人記憶猶新。每到賽課前夕,她就更忙碌了。劉玲老師參加市藝術節美術賽課,她連續幾個晚上加班寫教案、改教案,年幼的兒子沒吃晚飯,餓得直哭;蔡思老師參加縣作文賽課,她腰傷在身,躺在床上完成教案設計,躺在床上聽蔡老師說課……她指導的多種課程獲得了省市縣各級大獎,她也是年輕老師心中的“老師”。
每年寒暑假,孩子們都會相約,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她。她家小小的客廳里擠滿了笑臉、蕩漾著笑聲,每當這樣的時刻,孫靜的心中就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