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摘要】高校檔案既是高校歷史和大學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歷史和大學文化的重要載體。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精神與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對于如何提高高校檔案文化教育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挑戰。面對當前的挑戰,可以利用校史館的檔案資源來塑造師生的文化認同感;尊重社會多元文化需求,創新高校檔案保存、宣傳和利用的手段及形式;開發利用特色文化檔案資源推動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檔案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
【關鍵詞】高校檔案;文化教育;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高校檔案要提高其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離不開創新。
一、高校檔案是高校歷史和大學文化的重要載體
大學文化是大學在長期辦學基礎上通過歷史的積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形態。它首先體現在一個學校的歷史和傳統中,也具體表現為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發展戰略,尤其是那些經過實踐證明成功的、具有推廣和借鑒價值的辦學經驗和思路。當今大學不僅承載著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功能,還承載著文化傳承的使命。
檔案是傳統文化傳承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能讓我們了解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使過去的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才有文化的創新和未來。其中文化教育是文化傳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高校檔案是高校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辦學活動與大學文化傳承創新過程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歷史記錄。因此,高校檔案既是高校歷史和大學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歷史和大學文化的重要載體。舉例來說,一些年代久遠的校園文化活動雖已成為歷史,但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和場面卻深深鐫刻在參與人的腦海中,對后輩也有激勵和啟發作用。如果沒有檔案記錄,必然隨著當事人及事件的遠去而流失,而檔案資源的存在為保留校園文化的歷史提供了可能。可見,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本身沒有可保存的物質形態,后輩想了解這些校園文化活動反映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途徑就是查閱當初形成的相關原始檔案。
二、面對社會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高校檔案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變的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已逐漸形成。而多元文化對大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形成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網絡文化和眾多舶來文化等的沖擊,讓部分大學生在欠缺判斷力的情況下,迷失了方向。部分高校文化庸俗化、功利化,而寶貴的校園傳統文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很多高校堅持每年做教風測評和學生的綜合測評。但這種外在強化式的管理方式,沒能觸及師生的思想本質,沒有觸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檔案文化資源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比這種外在強化式的管理方式更有效。而高校檔案館因受傳統思想或是其它因素的制約,其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都存在一些亟待改變的現狀。比如:某些高校的校史館資料中文字和圖片資料大大多于實物資料,使得文化教育功能大打折扣。而某些高校也存在檔案資料展示形式和手段的單一,展覽場地、時間、人數等因素使得受眾群體有限,也影響了高校檔案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另一方面,高校檔案工作者平時忙于各種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對檔案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思考不多,更談不上創新。
三、提升高校檔案文化教育水平和質量的創新途徑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檔案局聯合頒布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第八條中明確了高校檔案館的職責包括“利用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精神與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對于如何提高高校檔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挑戰。
(一)利用校史館的檔案資源來塑造師生的文化認同感。校史真實地記錄了學校成立、發展和變遷的過程,校史資料是對師生進行愛國愛校、敬業樂學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校史資料的展示,可以弘揚大學精神,營造良好的大學文化氛圍。例如:四川外國語大學的發展歷經了6個不同的歷史時期:1950年4月,在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大學俄文訓練團成立、歷經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俄文大隊(1951年1月)、西南人民革命大學俄文系(1952年11月)、西南俄文專科學校(1953年3月)、四川外語學院(1959年5月),2013年4月,更名為四川外國語大學。學校秉承“團結、勤奮、嚴謹、求實”的校訓,發揚“守責、求實、開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努力為重慶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每年新生入學教育中有參觀校史館這一環節,通過這一教育活動,讓入校新生了解學校的歷史、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就,是新生愛國愛校教育的第一課,增加了他們對學校文化傳統的認同。校史館陳列了實物檔案和人物檔案等。實物檔案有獎杯、獎狀、證書、校徽、校旗、重大外事活動上的贈品等,人物檔案包括了歷任校長、學科帶頭人、專家學者、名師、校友等。這些實物和照片,記載了教育者獻身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學校的優良傳統和先進思想文化。參觀校史館,是師生享用的一次營養豐富的“思想大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學校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提高了師生的思想覺悟和文化修養,從而讓師生更加熱愛學校、熱愛自己的行業和專業。通過展示知名學者、校友的成長歷程和成就,這里面既包含了引人深思的學理、也有啟迪思想的人生智慧,用身邊的人和事最直接地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可見,師生既是高校檔案文化的教育對象,也是創造高校檔案文化的主體。應當把師生參與作為高校檔案文化教育創新的著力點。要調動全校師生員工、校友、離退休人員等的積極性,在校史資料的征集、整理、利用、宣傳等方面,群策群力,為高校檔案的文化傳承和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尊重社會多元文化需求,創新高校檔案保存、宣傳和利用的手段及形式。近年來,電子的、聲像的新型檔案,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增長很快,使得檔案館藏結構發生相應的變化。檔案信息化已普及于各類高校檔案部門,實體形態和數字化形態共存是高校檔案資料保存方式發展的趨勢。檔案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給利用者提供資源的數量、質量以及取得資源的便利性。檔案信息化借助網絡技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從而改變高校檔案館受益主體單一和利用地域局限的狀況,使其服務的對象社會化、全球化,從而擴大了高校檔案館的服務范圍、提高了服務效率。
高效的檔案宣傳和利用工作,不僅能提高師生的檔案意識,也能擴大檔案工作的影響力。互聯網已經深深改變了文化的傳播形態,思想與文化的傳播越來越不受國別和地域的限制。網絡鏈接讓檔案文化資源共享變成了現實。所以,高校檔案工作應充分利用“互聯網+”、高校校園公眾號、校園網絡、微博等新技術和新手段,加強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以充滿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師生傳播檔案知識和信息,讓檔案文化走進師生的視野和心里。比如:在校慶期間,可以把建校初期艱難創業的老相片、院校成立的文件、那個年代學生學習生活的圖片制成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從中受到理想信念教育、艱苦創業教育和愛校榮校教育。也可制成光盤贈送給校友保存,借助這樣的方式也能擴大檔案文化教育的范圍。
總之,將檔案信息和知識的保存、宣傳和利用與先進科技手段相結合,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和載體,使檔案文化真正吸引人、打動人,發揮其在大學文化教育中的創新作用。
(三)開發利用特色文化檔案資源推動思政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特色文化檔案的育人激勵功能。對高校特色文化檔案資源開發和利用,使之服務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比德育課堂更生動有效的方式。
以四川外國語大學為例,特色文化檔案中有一些影響力較大、對社會有著良好導向作用的學生群團活動。比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推廣基地師生堅持傳承金錢板傳統文化,聘任重慶金錢板第17代傳人為非遺推廣基地客座教授。通過表演活動,展示了金錢板的魅力,竹板敲打聲配上帶川劇特色的戲曲唱法,展現了重慶的日新月異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大學生們也從中體會到重慶特色傳統文化的魅力。可見,特色文化檔案資源是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和人文精神熏陶的寶貴財富。
特色文化檔案中還有一些反映我校專業特色的學生實踐活動。比如:由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成立了筑夢屋外籍人士服務站,該服務站發揮四川外國語大學小語種的優勢,打造了一支精通英、法、日、意大利、德、韓等多語種的國際志愿者隊伍,并在專業社工的帶領下,為社區居民和外籍人士提供生活信息咨詢、社交服務、文化體驗以及社區融合類專業社工服務,同時也是社會學系在校外打造的一個重要的師生實踐教學基地。在中國傳統節日,志愿者會組織外國友人一起參與體驗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地適應在重慶的生活。
這些珍貴的特色文化檔案記錄了大學生在“第二課堂”的學習和實踐,從不同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學校的特色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推動了校園文化的發展與繁榮。也為師生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激發了師生的愛國榮校的情感,培養了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向大學傳導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順應時代的變遷,提高檔案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為文化教育提供人員保障。只有檔案工作人員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切實提高,才能真正提高檔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首先,檔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檔案工作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更新,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高校檔案工作者應主動熟悉校史校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現新問題、新趨勢,研究教育、教學改革對檔案工作產生的新影響和提出的新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第三,當今世界是知識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發展突飛猛進,檔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檔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檔案信息的收集、保存、傳播和利用。因此,檔案工作者要接受相關的技能培訓,包括:辦公軟件操作和維護、網絡知識、檔案管理信息系統、電子文件和計算機病毒等知識,這些相關技能的培訓都有利于檔案工作者正確應用現代技術,在安全與保密的條件下,進行更有效的檔案信息收集、保存、傳播和利用。第四,檔案信息化的實現依賴于各職能部門和院系的配合,要及時以數字化的手段收集、整理、上傳下達以及保存檔案信息,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檔案管理信息化運行機制。檔案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加強與各單位的聯系,特別是教務處、科研處、學生處、團委等部門及院系,主動到有關單位和部門宣傳檔案信息化的知識,鼓勵各單位以電子文件的形式按規定格式、流程和要求上報檔案資料,以加強電子檔案的管理和建設。
四、結語
在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我們每一所大學都需要在大學文化建設上下狠功夫。提升高校檔案文化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我們檔案工作者任重而道遠:高校檔案工作者應當自覺地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創新意識;注重收集、開發利用特色文化檔案資源,深度挖掘高校檔案的文化底蘊,充分發揮高校檔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何振.論檔案信息的傳播媒介與受眾構成.湘潭大學學報,1998(1).
[2]方德生.略論高校檔案與大學文化傳承創新.蘭臺世界,2013(2).
[3]方德生.略論檔案在大學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地位與作用.檔案時空,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