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銜玉
【摘要】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就當前形勢下企業該如何作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企業;人才;培養;思路
“政從正出,財自才來”。在世界正步入數字化信息社會的今天,以知識為資本的新興生產力正在崛起,以極快的速度囤積著財富,吸引著全球的注意力。當前,國內企業面臨的資源約束與挑戰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更為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各項職能,尤其是人力資源對價值增值所作出的貢獻越來越明確地為國內企業所認識,企業能否實現自己所期望的目標,主要取決于它的“人”。說到底就是強調以人為本,突出人在生產經營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人的發展要求。企業應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本人認為,企業應從加強人才培養,注重人才培養的方面著手,把人才培養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這不僅關系著企業的競爭能力,更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人才培養要注重管理
人才是企業的主體,是企業中最活躍的生產要素,企業生存與發展靠人才。新的經濟形勢下,合理地選拔和培養人才顯得尤為重要,人才培養工作是企業所有成員的共同責任。而選拔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則是管理,管理人才不僅僅是建立人才檔案庫,更應該是對他們進行定期跟蹤考核、考察,在考核中要與他們面對面地交談,及時了解他們對企業發展的看法,了解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協助他們完成人生職業規劃,采取有利于他們發展的激勵措施,使他們安心于本職工作,使他們有了奮斗目標,發憤圖強與企業共命運,從而盡可能地避免人才流失,給工作和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二、人才培養的方法要不斷創新
企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在管理方法上要不斷創新。
(一)制定企業人才培養的中、短期規劃。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和需要,分別制定人才培養的中、短期規劃,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人才培訓機制,有系統地制訂人才培訓計劃,建立后備干部儲存,避免人才的“斷檔”。依據人才自身的優勢,詳細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量身打造,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
(二)創造條件,滿足他們對知識不斷追求的渴望。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促使企業要隨時掌握本行業最新的專業知識,定期對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同時企業也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滿足人才對非專業知識的渴求,要讓他們不斷地充實自己,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方法,不斷培養他們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使他們成為企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三)要想使人才長期效力于企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留住人才的根本。但企業還應學會以感情留人,人是感情動物,感情因素往往影響到人才對公司的印象,影響到人才的忠誠度。尊重他們的學識與能力,信任他們、支持他們,加強與他們之間溝通和交流,增強他們與企業的凝聚力;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待遇留住他們,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時刻保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真正讓他們安心于企業,關心企業。
三、要全力推薦和使用人才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領導者,要以寬闊的胸懷,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當好推薦人才的伯樂,克服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的心理障礙;要倡導誠信的企業文化,在公司內部的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同事之間營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的人際氣氛;要真正做到識才、惜才、愛才、重才,不拘一格地選才。讓那些真正的有用之才發揮自身的優勢,真正服務于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實現他們為社會發展作出自己貢獻的抱負。
四、要放開人才的進出,真正做到人才的流而不失
當一個人在企業得不到發展,勢必就會對企業失去信心時,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不是要把他卡死在自己的企業里,而是放開手腳,敞開胸懷,以朋友的身份,給他幫助,給他建議,讓他走出去闖一闖。不論他是否成功,他都會在心中留下一角。一旦企業需要他或他能為企業提供發展信息時,他都會毫不猶豫。企業不僅沒有失去人才,反而更留住了人心。口碑相傳,相信更多人才奔赴這樣的企業。而這樣的企業也就真正會成為聚集人才的大空間,這樣的企業又怎會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不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呢?
【參考文獻】
[1]陳遠敦等編著.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4
[2]馬力.我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經濟師 2000(11).
[3]李魯英.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對策.施工企業管理,2002(3).
[4]陳靜.中小型民營企業人才現狀分析[J].開發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