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新學期的第一天,我剛走進校園,門衛師傅滿臉詫異地看著我,說:“王老師,你長胖了。”我不以為然。誰知,后來遇到同事們,他們也都這么跟我說。我無法淡定了,趕緊跑到學校醫務室稱體重。這一稱,把我嚇了一跳——竟然整整重了16斤。
雖然我不算美男子,但也是注意形象的人,必須得減肥。眾所周知,減肥是件非常考驗毅力的事情,最難的就是堅持。苦惱中,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教室門口,看著教室里熱情洋溢的同學們,我突然計上心頭。
我在講臺前站定后,故作沉重地問道:“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老師有什么變化?”
“變胖了!”同學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笑著回答。
“是啊,老師胖了十多斤,身上的這些贅肉既影響形象,又影響健康。所以,老師決定從今天起開始減肥!請問,你們覺得減肥難嗎?”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難!我媽幾次減肥都沒成功。”“減肥要是容易,就不會有那么多胖子了。”
我接著同學們的話,說道:“的確,所以老師特別擔心自己不能堅持下去,你們愿意監督和鼓勵我減肥嗎?”
“愿意!”同學們不假思索地齊聲說道。
我順勢借題發揮:“一個人減肥始終有些孤單,要不,大家和老師一起‘減肥吧?”
“我又不胖,減什么肥?”很多同學疑惑不解。
“老師指的并不僅是身材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大家難道不覺得它們就像贅肉一樣,會影響我們健康成長嗎?”
同學們恍然大悟。
我接著說:“改掉壞習慣和減肥一樣,都不是那么容易。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堅持,就是因為缺乏別人的監督、鼓勵和陪伴。但是,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相互監督和鼓勵,肯定能夠成功‘減肥!怎么樣?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開展‘減肥行動嗎?”
被我的話語一激,同學們紛紛表示愿意。但我清楚地知道,這還只是一時沖動,不能保證長久堅持。于是,我趁熱打鐵,精心準備了一節關于“習慣養成”的班會課,組織同學們通過自我剖析的方式,找出自己的一個壞習慣,并當眾表達改掉壞習慣的決心。當每個人設定好各自的目標后,便是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尤其要明確每天需完成的事項。作為示范,我帶頭展示了我的減肥計劃,包括每天三餐的飲食如何控制,需要完成哪些運動項目以及運動量如何等。同時,對于制定計劃有難度的同學,我及時給予他們指導。為了提高監督的實效性,我還在教室后面的墻壁上開辟了一個“減肥專欄”區域,張貼減肥行動里所有成員的《計劃達成情況記錄表》。我們約定,以21天為一個周期,周期結束時,召開評估班會,總結經驗教訓后再開始下一個周期的計劃。
在艱苦的減肥歷程中,我要求自己盡可能地把每天達成計劃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為他們做表率。比如,我每天早晨跑步上班,到校后先進教室和學生打招呼;課間操時,我在他們的視線范圍內做俯臥撐;我還在講臺旁放置了一個電子秤,堅持每天早上稱量體重并記錄在減肥專欄上。看到我每天的堅持,同學們既感受到了壓力,又產生了持續的動力,大多數人都能遵照自己既定的計劃執行任務。第一個周期結束時,我能感覺到同學們的進步,而我的體重也有了明顯的下降。兩個周期過去,大家幾乎已經把堅持化為習慣,計劃執行起來也沒有最初那么困難了,每天的目標在不知不覺中順利達成。最后,學期末時,我整整瘦了18斤,而同學們“減肥”也基本成功,不好的習慣行為基本絕跡。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