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河

第一次與這個欄目結緣,很是巧合——2015年七月底,梁崗老師來我們東營市做報告。聽完他的報告,我忍不住買了他的《做學生最好的“心理營養師”》一書拜讀,讀罷感觸頗多。恰好,當年《新班主任》第六期的《讀書沙龍》欄目征稿主題便是此書,于是我當即提筆行文,拙作竟得編輯老師青眼,刊發在當期雜志上。自此,我便喜歡上了《讀書沙龍》這個欄目。
喜歡原因之一,它可以督促我堅持閱讀和思考。我自認為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但囿于工作繁雜,讀書之事便一推再推。但《讀書沙龍》欄目的征稿是有時限性的,只有給自己規定一個必須讀完的最終時間,才有收獲與感悟來支撐我完成寫作。在這樣的自我激勵下,我努力加快閱讀速度,并提升閱讀質量,成長的步伐也越來越穩健有力。
喜歡原因之二,它可以指導我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要想獲得專業成長,就應該強化專業性閱讀。作為班主任,我平時讀的書大部分是自己從茫茫書海中尋覓而得,這項工程做來很不容易,而想要找到好的專業性書籍更不容易。而《讀書沙龍》欄目的指定書籍正好都是一些專業性強、針對性強、質量上乘的書,讀來會更有收獲。例如,今年第二期的《讀書沙龍》欄目的指定書籍——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就讓我學到了如何與學生深入交往、如何與家長結成教育共同體等技巧,對我改進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很有指導意義。
喜歡原因之三,它提倡用寫作促進閱讀,不僅是指閱讀速度,更是指閱讀深度。我以前在讀書時,往往只是在書上做點標注,寫點心得,而參與讀書征文,則要求我們必須系統閱讀、深入閱讀。因為,寫作的過程實際就是將零散的閱讀收獲系統化,并聯系工作實際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體會,而后形成精煉優美的文字,如此才能達到刊用標準;而要想從眾多投稿中脫穎而出,這又考驗著我們的觀點是否新穎科學,表達是否具有邏輯層次,要做到這一點,非有大量、系統而深入的閱讀積累,便很難達到。
想起自己某次在網上和一位期刊編輯聊天時,我向他建議,不如也在雜志上進行閱讀類征文??伤幕卮鹱屛翌H感吃驚,他說,張老師,其實讀書的人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多。不管這是不是真實的現狀,但我相信,旨在引導班主任進行專業閱讀、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的《讀書沙龍》有其難能可貴之處,它大氣地擔負起了引領專業閱讀和班主任專業成長的重任,這種責任提當讓人敬佩。
我不否認自己堅持讀書、寫作的功利性,但我更為清醒地明白:寫作只是讀書的副產品,發表與否并不重要,讀完、寫完,讓收獲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愿意一直跟隨“讀書沙龍”成長進步!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