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林
【摘 要】小學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算得對,是學好數學的基本要求,但是往往有很多學生不是說不會計算,而是在算算術的時候比較“粗心”“馬虎”“大意”,筆者從這個問題的來由和解決方法闡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交流討論。
【關鍵詞】粗心 馬虎 數學計算 應對辦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05
小學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但是令我們數學老師頭疼的事情是小學生的粗心,何況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偶而也有粗心的時候,這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而小學生正處于性格形成的初級階段,我們要把握好時機,通過增強學生自身實力和自信來減少粗心帶來的不利,當學生自身實力提高到對于考試的題目游刃有余的時候,一種自信的心態會不知不覺的使他們變得更細心。有人說,影響計算正確率的原因是粗心,不是不會做。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有的人粗心,有的人細心呢?我們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個思維問題、智力問題。粗心的人往往思維不嚴謹、不全面、不深刻,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較差。這樣的學生要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就必須從思想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究其原因
1.基礎知識差。有的學生沒有進行過學前教育,入學后,和別的孩子相比,基礎知識沒底子,往往覺得同學們都很棒,自己總是跟不上同伴,極易產生厭學心理?;蚴菍W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或解決數學問題時所需要的知識如果在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中欠缺,或者學生頭腦中即使有這個知識點,但它卻沒有與同類知識建立聯系,這種提取也將受到阻礙,從而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難度,使他們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在學習心理研究中,人們把學生數學認知結構中相關知識的缺陷稱作原有固定點知識欠缺或不牢固。
2.態度不端正。教育實踐表明,有些學生不良學習態度的產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們學習中因多次失敗和挫折而產生的多次消極情緒體驗積累的結果。這些學生,由于他們智力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或刻苦努力不夠,因此考試屢戰屢敗,深感積重難返,缺乏信心,形成嚴重的挫折心理。而當他們受挫時,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勵、指點,受到的卻是教師的批評、譴責、奚落的白眼,有的甚至還受到父母的打罵。這樣日復一日在他們心理上形成了“學習即痛苦”的消極情緒反應。正是由于這種情緒上的原因,他們雖能在認識上懂得學習的重要,但還是有不愛學、不愿學,甚至逃避學習。
3.感知不準確。由于受年齡特征的限制,小學生感知事物往往比較籠統、粗糙,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表面,而沒有具體情節的計算題本身更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顯示形式單一,更容易造成學生感知不精細,并且大多數學生在審題、演算過程中急于求成,所獲取的表象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相近或相似的數據、符號,導致學生信息失真,從而出現數據、符號抄錯等低級錯誤。于是我們在批改過程中會看到很多諸如題目抄錯、答案抄錯:“÷”看成“+”、“0.93”寫成“0.98”;“645”抄寫“654”之類的問題。另外,學生的感知時常帶有個人情感色彩,有明顯的個人傾向選擇性,而忽略對整體的全面感知。如:7÷1-1÷7,這類題型每次都有好些學生得出“0”這個計算結果,因為他們選擇性地看到中間相減得0,而忽略了正確的運算順序。這類感知錯誤往往和視覺信息有關,也就是學生自己歸因的“粗心”“馬虎”!
4.情感不穩定。對于學生來說,計算是特別枯燥、繁瑣的,尤其是出現計算數據比較大,或者小括號、中括號層疊的繁復計算時,大部分學生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得特別不耐煩,此時走到學生中間去總能聽到唉聲嘆氣的聲音,這時候做的題往往會由于學生的厭煩情緒,不認真審題、沒耐心研究算法等原因導致錯誤??梢坏┯嬎泐}目簡單時,他們又太過于輕心,立刻產生輕敵思想,并且急于爭奪第一個完成,結果還是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錯誤,因為他們恐怕連題目都還沒看清楚就匆匆下筆,做完又不檢查。
二、應對辦法
為了減少或消滅計算時的錯誤,我們覺得應該用“規章制度”來約束自己。我們建議同學們按如下幾條來改改自己的毛病。
1.我教的學生們抄題經常抄錯,數也抄錯,所以最后計算結果導致錯誤。因此抄題必對,先對后算。也就是說,抄題的時候,要先與原題進行核對,然后再進行計算。目的是謹防抄錯數或抄錯題。 2.認真審題,思考周全。也就是說,拿過一道題,要仔細看看,認真想想:看看題目的內容和要求,數字的特點;想想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能否簡算。尤其對四則混合運算,要做到層層審題。3.字跡清楚,書寫整齊。也就是說,要把字寫清楚,就是在草稿紙上寫,也要寫得工工整整。特別是小數點、進位點、退位點等都要書寫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齊、合乎規格。目的是謹防因字跡潦草而出現錯誤。4.細心檢查,堅持驗算。也就是說,做完題后,要細心地檢查,看看結果是否合理,然后進行驗算。驗算絕不能擺樣子,走過場。這是避免錯誤的關鍵一步。 5.有錯必改,引為戒鑒。也就是說,對錯題一定要改正,還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總結應記取的教訓,找出防止錯誤的辦法,絕不允許有未加改正的錯題。通過慣徹執行這個“計算規程”,一定會使你逐步養成:抄題必對的好習慣;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書寫工整的好習慣;堅持驗算的好習慣;有錯必改的好習慣。
三、課后幫助
家長們也可以利用假期幫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可以這樣做: 1.帶領學生干細活。如:數物體,算賬,記賬等。俗話說“細刀需要細石磨”。通過這些活動,能磨礪學生的耐力,訓練學生周密思維能力。 2.讓學生辨細節。如:分辨兩片相似的樹葉,兩種類似的物體,人物外貌及留心觀察周圍的食物數量,特征,從而提高了鑒別能力。3.引導學生找錯。老師可以從一幅畫,寫一篇文章,做一道習題,讓學生當小老師,進行改錯,并啟發學生自己講出擔心的危害既造成的后果,從中得到教育和提高。4.督促學生回頭看。一般的學生作業完成就萬事皆休,很少回頭看,老師應督促學生回過頭來認真復查和驗算,并使這種習慣逐步由被動變主動。
總之,端正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必須做的一項工作,學生只有態度端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績,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