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摘 要】游戲是幼兒成長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具有吸引力的游戲性元素與趣味性的引導語言融入起來,能夠使對幼兒的語言教學更具操作性,也使幼兒能夠以游戲性的愉悅心態主動從語言教學中汲取利于他們成長的元素。本文以語言教學中的具體構思和實施來探討游戲性元素在中班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游戲性元素 語言 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3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幼兒時期是孩子迅速發展的時期,而游戲在幼兒成長中起著特殊的教育作用。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有趣又易于接受的活動,這是因為游戲活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游戲活動比較生動具體,適合幼兒感知動作、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能力的特點;游戲是一種自由自愿的活動,幼兒在游戲時可以根據自己意愿、體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活動,可以自然的表達思想感情,還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發揮想象力,因而游戲能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游戲可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可以借助游戲了解周圍事物。在日常語言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往往把想說的話用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們常常把說話當作在游戲。因此,在中班語言活動中,我注入了“游戲性元素”,嘗試把孩子所要表達的內容或主題,轉化為具體的游戲內容、規則,目標使游戲和語言融合成一種活動,一個過程。通過游戲和語言的相互結合來滿足他們的愿望和需要。體驗語言活動的快樂的同時激發幼兒參與語言活動的興趣。
一、游戲性設疑,促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
興趣是孩子們參與語言活動獲得成功的催化劑,有了表現的興趣就會激發創作激情。因此,在活動中我嘗試從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入手,運用游戲形式導入,以促發幼兒參與語言表達活動的興趣。例如平時孩子們在表達人物時,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同樣的身高、同樣的發型。因此,我在語言活動中,讓孩子帶媽媽爸爸和寶寶的照片來,為了讓孩子們留下深刻的記憶,并把這些照片讓孩子們在活動引入時觀察,初步感知照片中媽媽爸爸和寶寶身高、發型上的不同并用語言表達出來。有了這一情感體驗,孩子們對媽媽爸爸的外形、身高、發型上的不同有了認識。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高矮不同的表現形式,我讓孩子們自由組合,用動作、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進一步體驗到游戲的樂趣,為接下來的語言表現埋下伏筆。由于孩子在活動前有了親身體驗,就會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了。
又如:中班語言活動《梨子小提琴》,我將目的定位在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表達梨子故事上。為了讓孩子們能更進一步理解梨子提琴故事,我將此活動分為兩課時,先帶孩子們玩梨子的游戲,把梨子從中間切兩半,孩子們在玩梨子時感受到詼諧有趣的梨子的形狀。在孩子們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欣賞了梨子提琴的故事,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
二、游戲性操作,引發幼兒有意觀察
觀察是語言活動的基礎條件。中班年齡的幼兒無意注意占主體地位,有意注意正在發展,他們的觀察往往是無意識的,無目的的,這就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為大膽想象、語言表達打下基礎。如:在表達“小鴨”活動中,為了讓孩子們表達正面和側面等不同形狀的鴨子,我先以游戲“小鴨模仿秀”引入,孩子們有的學小鴨在地上走、有的學小鴨子叫、還有的學小鴨子在水里游……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初步感知小鴨子的外形特征——由腳、長嘴巴、翅膀等組成。接著,我再以啟發性的語言、問題提示孩子:小鴨子翅膀扎開了,這是正面還是側面的小鴨形象?小鴨子要游泳了,這是正面還是側面的小鴨形象?為什么?由于孩子有了語言表達的經歷,很快就有孩子用語言描述小鴨子的不同形狀。在老師有目的引導下,我發現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再是單子單詞,比較完整能成句話了。
可見,中班幼兒是以無意注意為主,不能有意識地去觀察事物的具體特征。在語言活動中,我們應逐漸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好習慣,引導幼兒有目的、細致的觀察,逐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