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教學理念客觀地要求建構一種“對話”的師生關系。為提升師生有效對話水平和技巧,作為校長的我于學校管理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一是加強理論培訓,準確把握“有效對話”的內涵;二、結合課堂教學,深刻反思師生對話的不良行為;三是運用有效策略,著力提升師生有效對話的水平。為此我指導老師們實施了以下有效對話策略:首先是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對話關系;其次是創設激趣、科學、啟智的師生對話環境;再次是形成互動、合作、融合的師生對話場景;最后是營造開放、包容、雙贏的師生對話空間。總之,有效對話教學是讓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使學生在課堂上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再到“有話敢說”、“有話會說”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注重;教學;細節管理;提升;有效對話;水平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有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要把學生看作是有待發展的個性化主體,是可以點燃的生命火種;教學是師生間通過信息溝通、情感交流和知識傳遞的主體間互動的活動,是雙向的對話和交流活動。正像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在《被壓迫者的教育學》中所說的“教學即對話”。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建構一種“對話”的師生關系。為提升師生有效對話水平和技巧,作為校長的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和方法:
一、加強理論培訓,準確把握師生有效對話的內涵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對話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熱情。但是,由于課堂教學有效對話的理念把握不準,對課堂對話有效性認識不清,對課堂有效對話的組織不夠得法等原因,使得很多教學對話停留在低效或無效上,進而導致教學效率提高成為一句空話。為解教師之困,我對教師們進行了開展師生有效對話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首先明確了課堂教學的師生對話不是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的簡單交流對話,而是地位平等的師生溝通;其次知道了師生對話不是單純的你問我答的口頭言說,而是多維的互動對話;再次更明白了師生對話不是單向的師問生答式的強迫灌壓,而是雙向的交流與互動,是知識的整合與能力的提升;最后懂得了教學中的師生有效對話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的對話教學。
二、結合課堂教學,深刻反思師生對話的不良行為
“對話”意味著思維的碰撞和心靈的溝通。因此,對話只有建立在平等、信賴、坦誠的基礎之上才能實現彼此之間信息的互為傳送和有效生成。然而,科學的審視我們的課堂就不難發現,許多課堂常常表現出來的卻是一種虛假的或沒有實際意義的交流與互動,如“假象對話”、“無效對話”等。
教學中的“假像對話”或曰“假對話”是指名義上或形式上是對話,并不是真正的對話。常見的“假對話”有停留在“知不知”、“對不對”、“想不想”、“怎么樣”之類的毫無啟發性提問上的“無目的對話”和被教師牽引著的、被動的、模式化表演的“演繹式對話”。這兩種課堂對話使得本來具有交互特性的很有意義的師生雙邊對話庸俗化為以“教師為中心”的簡單提問。
“無效對話”更是毫無必要的形式上的對話。有“放縱式對話”、“替我說式對話”和“一言堂式對話”等形式。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有的老師任由學生就一些非常簡單的、思維力度很小的問題“踴躍發言”,使對話的內容脫離主旨。這樣的“放縱式對話”表面上看整個課堂熱熱鬧鬧,而實際上學生思維活動并沒有真正展開,無現實意義。“替我說式對話”指老師課上聲情并茂地講解,可一提問學生卻答不上來。老師急得東引西導、左右啟發,忽見一學生答對,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連連追加問題,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樣的對話使學生成了老師對其他學生說教的“傳聲筒”,至于其他人是否學會和理解卻毫不在意。“一言堂式對話”更是根本違反新課改要求的。它是指部分老師把課堂變成少數尖子生表演的舞臺,絕大數學生幾乎沒有說話機會,其實質上就是變相的“教師一言堂”。面對這些非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形式,我引導老師們深刻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免的原則進行改革,實施有效對話。
三、運用有效策略,著力提升師生有效對話的水平
對話不是盲目的、隨意的,而是要符合一定規范和要求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指導老師們實施了以下有效對話策略:
1.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對話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一對具有平等人格、平等地位的教學伙伴。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話過程中,學會彼此尊重、相互欣賞,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給學生鼓勵和贊賞,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主動參與,積極活動,敢對話、愛對話、能對話。
2.創設激趣、科學、啟智的師生對話環境
沒有問題就沒有對話,不能激趣的對話是無意義的對話。學習是主動、積極、愉悅的活動,如果學習無趣,那就是低效的。因此,老師就應創設出能激發學生欲望和動機的問題即激趣、科學、啟智的對話問題。唯如此,才能啟發和促進學生思考,促使思維創新。
3.形成互動、合作、融合的師生對話場景
對話教學強調師生雙向互動、合作,強調“教中學”和“學中教”的統一,實現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超越“你”和“我”而成為“我們”,徹底擺脫傳統的師、生角色定位,真正實現“教學相長”,達到在互動中實現思想、情感的融合,知識能力的統一。
4.營造開放、包容、雙贏的師生對話空間
開放、包容、理解、豁達是成功對話所不可缺少的。師生之間要進行成功的對話就必須雙方都敞開心扉和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話之中,用心去傾聽、去感受、去理解、去接受彼此的見解、觀點和思想,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最后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互利、雙贏的效果。
總之,有效對話教學是讓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走向生活,使學生在課堂上從“無話可說”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再到“有話敢說”、“有話會說”的有效方法。我們殷切期望“有效對話”這一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能得到很好地運用和體現,并使之成為課堂煥生命活力的真正動力。
參考文獻:
[1]《為什么要提倡對話教學》文森的博客
[2]《對話教學初論》劉慶昌《課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王鳳云(1963年生—),女,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雷店子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省音樂骨干教師,市學科名師,優秀市管專家。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雷店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