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蓮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辦學思想指導下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專業課程設置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而改革的著眼點則是從根本上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改變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可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筆者在近幾年的會計專業教學中一直努力改變過去傳統的單向講授、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嘗試著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收獲頗多。本文從“學生參與在主觀能動性中獲知”,“采用項目教學在合作探究中獲知”,“推行案例教學法在討論分析中獲知”,“組織模擬實習在實踐中感知”等九方面探討了會計專業課教學方法。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在會計專業課的教學中只有改變過去傳統的單向講授、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滿足學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可能,才能真正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辦學思想。
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該為: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能熟練掌握基礎會計理論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又能熟練運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實際操作的初級層次的技能性人才。這更說明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而改革的著眼點則是從根本上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改變教學方法。努力改變過去傳統的單向講授、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嘗試著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收獲了一些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
初中畢業的學生沒有一些經濟意識、沒有感性認識卻開始學起了會計,會計專業術語、規則條例單調乏味很抽象,憑空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筆者在教學中還碰到一位學生把生活中最接近的“銀行存款”說成是負債,這簡直讓人難以理解。但細細分析也很正常,因為畢竟是對經濟概念一窮二白的學生。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加以正確地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抹殺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多變增強學習興趣。
1學生參與在主觀能動性中獲知
角色扮演法充當一個“角色”,有比“旁觀者”更深的體會。采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將課本語言轉變為有聲有色地實際表演,可以活化教材、活化課堂,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形成較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活理論知識,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如在講解“未達賬項”、“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時,可以由四位同學分別扮演主角甲企業、甲企業開戶銀行,配角乙企業和乙企業開戶銀行。通過四位同學之間的表演活動分析得出什么是未達賬項?未達賬項怎樣會造成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和銀行對賬單余額產生賬實不符?再由主角甲企業和甲企業開戶銀行將各自的未達賬項作模擬登賬,將兩人的結果再進行核對,發現最終的余額已相等,由此引出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角色轉換法讓學生自己按照教學大綱,按照老師的要求,在老師的指導下備課,上講臺給同學們上課。這樣充當老師的學生就會積極準備,認真看書,收集材料,遇到問題會主動問老師。聽講的學生就會感到很新鮮,也就會注意聽講了。如講到資產和負債這部分內容時,大部分的概念都比較接近周圍的生活,所以可由學生對照書本內容,聯系實際備課、講課,不管是上課的還是聽課的興致都很高,學習的效果要比教師講學生聽要好。
問題討論法問題是人們在認識活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較為疑惑難以解決的題目,知識的獲得可以有很多種渠道,除了教授、學習、實踐和觀察等之外,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也可以獲得很多的知識。問題討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開闊視,而且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吸取知識,探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到資產與權益平衡關系時,讓學生討論思考如果自己要辦企業,首先要有什么?有的學生說要有“錢”。再讓學生討論“錢”從何而來?由此引出企業所需的“資產”是從何而來?引出資產與權益的關系。
學生問答法可以由學生按照教師教學要求自讀教材,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對重要的內容作好勾劃,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寫在教師發給的問題卡上。對于可由集體的討論解決的,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回答。在討論中教師邊巡視,邊參與學生的討論,指導學生把討論引向深入。也可由兩位學生相互對問,相互回答。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們對所認識的事物掌握到了一定程度,他們投入了思考。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充分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更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活力和靈性,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學習,有興趣的學習。
2采用項目教學法在合作探究中獲知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在探究中學、在相互合作中學。項目教學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注重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參與者共同探討、探索,不斷加深和完善知識結構,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可見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現實際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學習的學生,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這種方法非常適合職業高中的財會專業課程會計實務操作教學。筆者在《基礎會計》第四節會計憑證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項目教學法,學生的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取得的效果明顯高于傳統的教學方法。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滿足學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可能。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