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仕川
【摘 要】在初中階段,活躍的課堂氣氛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需要從創新英語教材、綜合使用多媒體、采用合作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身作則來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水平,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氣氛 興趣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15
英語學習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而在初中的教學階段,要求學生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具有一定的英語學習自覺性。在英語課堂上,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予以重視。本文就初中英語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方式進行探究,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一、創新英語教學材料
目前初中英語主要使用教材教學,初中生由于其抽象思維發展不足,對文本的感知能力不強,而英語作為一門陌生的語言,學生很難體會到文字背后所隱藏的含義,從而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創新使用教學材料,既要以英語教材為核心,又要廣泛吸收來自其他方面的教學材料,如英語視頻、短片、圖片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賦予教材以生命力。眾所周知,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第一方式是通過接觸,而目前大多數學校都對英語的原文化背景創建不足,不能夠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此教師就要盡可能利用現實的生活環境,模擬具體的英語學習環境,例如可以通過展示實物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強化單詞與實際意義之間的聯系,如生活用品、常見動植物、職業介紹等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常接觸的知識點,學生對此類詞的敏感度也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此類詞的掌握,來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歌曲,適合學生觀看的英語視頻和英語電影,通過學生在聽、看中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二、綜合運用多媒體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革,不少高科技產品都走入了校園,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起到了顯著的成效。多媒體教育就是其中的一種,多媒體融聽說讀寫于一體,不僅能夠展示課本的教學內容,還能夠彌補教材的不足,多媒體教學具有顯著的優點,因此成為目前眾多教師所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一段與課文相關內容的音樂或視頻開始正式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分層次展示在多媒體上,通過變換字體顏色或強調字體大小來強調重點,加強學生對相關英語知識的印象。在知識的鞏固環節當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要復習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當然,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時要深度研究教材,廣泛采用其他教學材料,來強化知識的生動性和靈活性。而且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步驟,使多媒體教學更好地配合教學進度,適合學生的發展。另外就是在使用多媒體時,仍要發揮傳統講授式教學的作用,使多媒體教學和傳授式教學相結合。
三、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方式
初中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自我意識較為薄弱,對自我的肯定也主要來自于外界的認同,因此學生選擇的活動方式主要是趨向于群體活動,學習方式也趨向于合作性學習。為了使學生體會到群體活動中的認同感和成就感,教師的教學也可以要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活動。例如在單詞的學習過程當中,可以組織單詞記憶比賽和單詞連連看,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般來說小組學習以六到八人為適宜,過少則凝聚力不夠,過多則學生的參與度不足,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競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但老師要注意控制好活動的秩序,及時處理突發情況,保證課堂順利進行。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對積極表現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對于積極性較低的學生要及時鼓勵他們參與學習活動,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廣泛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表現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要注意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就教學活動中所出現的行為不足進行改正,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四、教師要以身作則
教師要以身作則,上課時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教師是學生經常接觸的對象,因此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和行為方式都容易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以積極的情感和行為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知識水平。可以想象,一個道德高尚、具有良好作風的老師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而一個消極懈怠、悲觀厭世的老師不僅影響教學水平的發揮,更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培養。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就需要教師以身作則,以積極的、高昂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在從事一項具體的活動時,除了活動本身性質,有關活動的附加因素也能夠影響人的動機水平和行為狀態。
也就是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的態度和行為、教室外的噪音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同時,英語教師的樂觀情緒也會影響到學生對英語的態度,根據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學生若能在英語課堂上總是體驗到積極的情緒經歷,那么很可能將積極心理投入到與樂觀情緒相關的活動中,即對英語學習產生好感,而教師對英語的正面情緒能夠促使學生培養對英語的樂觀期待,進而促使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產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積極的情緒狀態能夠使老師對教學產生較高的教學效能,更有利于教學水平的發揮,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總之,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為了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英語知識,教師要努力創建活躍的教學氣氛。在教學內容方面,創新使用教材,提高學習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在教學工具方面,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的多樣性;在教學方式上,要采用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從自身方面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以身作則感染學生。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入手,采取積極措施構建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良好的英語學習行為的產生,最終實現高效的英語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