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瓊芳
【摘 要】小學美術課堂不是以培養畫家為目的。不要用“像不像”去禁錮孩子繪畫的思維,充分發揮兒童的個性,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才能描繪出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關鍵詞】創造力 興趣 個性 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6
隨著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小學美術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小畫家,而在于萌發學生的美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表現能力。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一些教師只注意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重點放在基本功的訓練上,而忽略了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創造力的培養。學生的頭腦中評價一幅畫“好”與“不好”,就是看畫得“像”還是“不像”。學生也習慣了“黑板——眼睛——手”的訓練模式,照著黑板上的樣板畫畫。由于沒有“心”的參與,這只能是一個“復制”的過程,無法展現學生的個性,更談不上創造性。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在這一方面進行了一些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極大推動力。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自身的需要和欲望,就會集中精力,積極思考。學生要進行繪畫創作,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激發創作的靈感和思維。實踐證明,學生總是對容易成功的繪畫有興趣,不易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學生的繪畫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就無從談起。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步驟,讓學生先嘗到甜頭,在繪畫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礎上再逐步加深難度,特別是加大想象力的比重,提高繪畫質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步上新的臺階。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尤其是興趣還不穩定的學生。興趣的進一步發展能夠促進他們成功,一旦成功就會產生喜悅,而喜悅又能激發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的自由。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創造性的教學更能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力。
(一)多進行開放式提問
提問是日常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教育技能之一,但是,在日常美術教育活動中,我們的提問往往過于封閉、單一。教學中,我們可以多進行開放式提問,從而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結合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出豐富而多變的開放性問題,激勵學生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多種答案。如在教孩子進行“大鳥帶我去旅行”繪畫創作時,可以將大鳥放在海洋、森林、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請學生大膽想象大鳥帶自己做什么。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創造出了一幅幅新奇的作品。這種留有創作空間的內容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據,使孩子不是憑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
(二)用故事啟迪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新內容時,我們可以為孩子創設具有故事情節的畫面:在教授學生繪畫動物時,先給孩子講述大森林小動物的故事,激發孩子創作興趣;然后,示范不同形象、不同姿態、不同畫法的動物,概括動物的特征,讓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什么動物?還見過什么動物?最后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畫自己喜歡的動物。這樣給他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創作的天地。在學生繪畫過程中,不問“這是什么”,也不向他們提任何建議,讓其自由發揮,等繪畫結束后,自己講述自己的畫作。沒有了外界過多的“干擾”,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畫出了“帶著皇冠的狐貍”、“比獅子還大的兔子”……正是有了這樣一個自由創作的天地,他們敢大膽地去想象,去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讓孩子在玩耍中創作
玩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讓玩耍和創作結合起來,既能鍛煉孩子的手工技巧,并且也能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孩子自我表現的愿望也得以實現。比如教學《美麗的樹林》時,我們可以發給學生很多的彩色紙,讓他們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種形狀一個個組合起來,形成一幅美麗的樹林畫,最后再讓學生進行繪畫創作。這樣,美麗的樹林不再是三角形、圓形的呆板組合了。又如教學《紙盒筆筒》時,紙盒的剪裁、粘貼、裝飾都可以讓學生在玩耍中完成的。
(四)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特征
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與所畫物體有關的資料,然后與同伴交流,讓他們逐步發現、積累物體的特征。教學活動時,老師不示范,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繪畫對象的理解,畫出形象,接著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趨于正確。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過程,有了課前充分的準備,沒有了“范例”的禁錮,學生可以毫無顧慮地投身于探索活動,去發現,去創作。
三、改變作業評價方式,延續學生的創造思維
及時對作業進行評價反饋,可以延續創造的有效期。教師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我們不能以“像不像”作為衡量標準,要強化“美術是無錯誤學科”的評價準則。
(一)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語言
肯定學生的繪畫作品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學研究認為,人需要自信心才能發展。評價中,最好的鼓勵方法就是表揚,千萬不要吝嗇說一句“你畫的真棒”、“這點畫得太有想象力了”、“色彩真漂亮”,學生會因此受到鼓勵,增強自信。
(二)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世界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以“是否干凈整齊”、“像不像”來作為衡量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兒童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每一幅自由創作的畫作,都可能有著你想象不出的內涵。在評價學生作品時,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溝通情感,鼓勵、引導學生大膽創作。
(三)讓孩子的閃光點擴大
把學生作品中最大的優點挖掘出來,每一次作業,都評選出“想象能手”、“創意能手”、“大膽能手”等等標兵,并將其作品張貼起來,供學生課余時間觀察。把好的方面,需要改進的方面標注出來,初步培養學生辯別好壞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學生也可以在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時,開闊視野,取長補短,拓展自己的思維,積累素材,讓學生的創造思維在課余時間得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