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語文是初中生學習的基本課程,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質量,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創新語文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完善語文課堂教學反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全面發展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17
語文是初中階段必須學習的基礎學科之一,側重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尤其注重語文教學的方法,從目標、教材、方法、反饋四大方面入手,改進語文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
隨著新課標改革不的不斷深入,課程的教學目標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位一體,初中語文也不例外。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設計時也要秉承這三大目標,在教學實踐中能夠積極貫徹這三項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以詩詞教學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既要使學生掌握詩歌的主要思想情感和藝術特色,更要培養學生能夠獨立鑒賞詩歌的能力,賞析詩歌的詩眼、意象和意境等詩歌美學內涵,在鑒賞詩歌的過程中體會到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詩歌所承載的民族審美特質和傳承不息的民族情感。當然,教師在詩歌教學當中也要注意到不同類型詩歌之間的差別。切忌千篇一律,做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教會學生辯證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感悟能力,努力實現詩歌的個人化解讀。另外,教師在進行智育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道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落實語文的人文性特征和教育性特征,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育人目的。
二、創新語文教材的使用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用的是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以此作為主要的教學依據。由于初中語文課本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適用性的原則,因此適合絕大多數學校的學生,具有適用性和普及性的特點,目前課本仍然是初中語文教師的主要使用的語文教材。初中語文課本作為主要的教材自然無可厚非。但是由于語文具有強烈的生活性、社會性、實踐性,僅僅使用課本教學并不能夠適用所有學生,也不利于語文課程本身的發展與革新。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創新教材的使用,按照語文的教學大綱,以語文課本為核心,廣泛吸收其他可供語文教學的材料。如教材有很多版本,除了人教版,還有蘇教版、魯教版等等,每個版本各有所長,教師可以綜合考慮,選擇最適宜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
另外,初中語文教材還有不少的自讀文章。目前初中語文多注重對必學課文的教學,而忽視了對自讀課文的教學,而自讀課文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正好可以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材料。教師可以通過對該部分教學的強調,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當然,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在面對眾多的教學材料時要做到有主有次、有本有據,不可為了拓展語文的知識而盲目選擇,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進度的順利實施。
三、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
目前,初中語文大多使用傳授式教學,即以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口述和板書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點。由于這種教學方式具有較高的可操作性和較高的效率,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而受到大多數語文教師的歡迎。然而,教學,即有教有學,是一項以師生互動為主要特點的社會活動,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向交流過程。語文教師要格外強調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既要發揮口授式教學和板書教學的優點,又要借助其他教學方式的優長。
例如開展活動式教學,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一個教學目標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可設置在課堂上增加活動性環節,如對具有多種解讀可能的課文進行探討式教學,通過學生的合作探討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也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由于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簡潔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能夠展示大部分課堂教學的重點,節約大量的板書時間,能為教師提高教學進度和展示更多的教學內容提供方便。另外,多媒體具有能夠播放音頻、視頻,展示圖片文字的特點,可以適當補充口授式教學的不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當然,教師需要注意多媒體教學的質量,不能為了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四、完善語文課堂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主要是通過作業反饋的形式來體現。然而根據筆者的觀察和調查,不少語文教師不注重語文作業的設置和檢查,敷衍了事,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的認真度和積極性不高,以為語文作業就是背誦、默寫、做做試題,導致作業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實現學生的長遠發展,以實現語文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對作業認真批改,檢查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和質量,根據作業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難度,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教學反饋也要使教師時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做好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僅要反思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要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是否態度從容、表達清晰,課堂組織是否嚴密,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如何等人文性因素,使課堂教學的評價朝著定量化方向發展,明確課堂評價的標準。從評價的主體來說,不僅需要教師自我評價,也可以使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從學生的角度來觀看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合理,教學進度是否合理等。提高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語文課堂教學反饋能夠實現促進學生和教師雙方共同發展的目的。
總之,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明顯,不少學生以后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方式都受其語文能力的影響,初中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種影響尤為凸顯。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做好語文的教學工作,不僅要完成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而且,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語文所給學生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促進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生活學習,從而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