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遂心
【摘 要】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初中歷史只要臨考時背一下就能取得好成績,這種觀念在歷史教學中影響很大,導致很多家長、學生甚至教師,都不重視歷史科目的學習。本文就針對當下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83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是一個厚重的民族,作為初中生逐漸地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是非常重要的,“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說得一點不錯,通過學習歷史,了解古今中外曾經發生的事情,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提高自己的歷史文化修養,通過學習歷史,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有因必有果,發現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歷史雖然離我們看似很遠,其實與現在的生活有很大關聯,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從歷史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才更有利于社會的發展。但是放到初中的歷史課堂上,對歷史的重要性似乎被分數、考試給消磨掉了,教師、學生的關注度都是知識點、背誦記憶點、考點,雖然說記憶在歷史學習中很重要,但是也要注意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現在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本文就是要探究問題并找到對策。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轉變
由于對初中的歷史教學重視度不高,歷史科目在中考中的地位就決定了它在教學中的地位,體現在課時安排上,一位教師要負責教四五個班級的歷史科目,而且每周安排的課時也很少,這是學校對初中歷史教學不重視的表現。其次,教師以書本為權威,認為書本上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完全依賴教材,書本上怎么說就怎么教,學生被動接受這些知識,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固定思維,認為教師說的就是對的,認為書本就是權威,不會去懷疑,沒有自己的思考。
(二)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低
很多教師認為歷史這一學科的知識是變化很小、相對穩定的,所以認為學生只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并加以練習就足夠了,所以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授課只局限于課本,認為學生只要掌握基本的史實和歷史觀念就好,上課的模式就變成了教師在照本宣讀,告訴學生哪里是重點要劃出來,哪里是考點要背過,哪里只需要了解史實就可以。這樣單一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覺得歷史是一門只需要劃重點、記憶的學科,所以上課也沒有興趣,也不會認真聽講,只是在考試之前突擊背誦一下就好,這并不是正確學習歷史的方法。
(三)歷史教學中忽略人文性教育
其實歷史中體現出來的愛國精神、民族精神對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提高學生素養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所承載的人文性并沒有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還是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歷史中承載的人文性教育。“以史為鑒”說的就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歷史雖然都不相同,但是卻有類似,我們不能把歷史看成是已經過去的東西,一成不變的知識。其實歷史也是史學家們考查出來的,很多限于科技水平等方面并不完全準確,隨著時代的進步、資料的豐富、科技水平的提高,歷史結論也會有變化,所以我們對歷史的看法要有所改變,要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歷史。
二、針對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一)轉變教學理念
雖然歷史科目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算高,但是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目的并不能僅僅局限于分數上,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在觀念上要重視初中歷史教學。首先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要高,學校招聘的歷史教師要專業,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教師不要以書本為權威,要深入理解教材,把教材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教師還要多吸收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多關注時事熱點,緊跟時代潮流,只有教師本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不要一味的劃知識點、劃考點,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穿插講一些課外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講一些歷史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從故事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靈活思維。還可以結合當下的時事熱點,引起學生的關注,比如朝鮮核試驗的問題,這些時事熱點都可以和歷史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當下出現的問題到歷史中去找尋原因,并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理解歷史與現代社會是息息相關的,從而更重視歷史知識的學習。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出去旅游時拍攝的歷史景點的照片展示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中,讓學生根據所學歷史知識編排歷史小短劇,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看,學生的參與度提升了,就更容易融入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提升。
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離不開輔助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或是展示出歷史背景知識,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一個歷史環境中,更容易體會歷史中所傳達出來的感情;還可以放映一些和歷史有關的影片。提高興趣的同時,讓學生能不自覺的吸收一些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三)注重歷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和趨勢,有它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也有我們必須摒棄的東西。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當然并不全是精華,這就需要我們在教授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人文性教育。比如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男女不平等的觀念,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是要完全摒棄的,但是我們的歷史給我們留下的民族的獨立、自強的精神、愛國的精神、不怕困難的精神卻是我們現代人缺乏的也是必須要去學習的。在歷史教學中,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還很強,教師在塑造人格、提升精神素養方面是有很大責任的,所以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不要忽略人文教育,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之光依然照進我們的生活,我們向歷史學習是必需的。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教師本身必須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廣闊的知識面,自己獨特對于歷史的看法,而且在教學方面也要有多樣的教學手段,要緊跟時代的要求,不要故步自封,不要依賴所謂的權威,只有教師本身各方面的素質提高了,才能給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才能傳授給學生真正的知識。所以教師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是非常重大的,建設一支強大的教師隊伍也是教育界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