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玉
摘 要: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品種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國多種子腔戲曲、北方戲曲的主演伴奏樂器。
關鍵詞:板胡;技巧;情感
板胡在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品種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國多種子腔戲曲、北方戲曲的主演伴奏樂器。
它在戲曲伴奏中一直處于領奏位置,以板胡帶領全體文場樂隊來完成伴奏任務,特別在梆子戲曲的樂隊中,它既是主奏、領奏,又是一個能夠左右整個樂隊文場的總指揮,因此對琴師(板胡演奏者)的要求非常高,他不僅要技巧嫻熟,反應靈敏,心理素質好,更重要是吃透戲,掌握劇情,才能夠和劇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位演員共同表演,板胡的地位在演員的心目中是舉足輕重的。一個好的演奏者,能夠用自己的樂器向觀眾動之以情、傳之以聲,送去一份豐富的精神食糧,那才是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我自幼學習板胡演奏,打下了堅實的演奏基礎,主演從事口梆子的演奏和伴奏,經過十幾年的歷練也有了許多的心得,伴奏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戲曲劇目,有《寶蓮燈》、《白蛇傳》、《竇娥冤》等許多優秀劇目,隨著不斷的學習和演奏實踐,是我學會了用時代的眼光、用探索和開拓的精神去領悟板胡演奏的真諦,在學習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創新!
板胡的情感、聲音的表達都脫離不開弓法和揉弦。弓法決定了藝術內涵的表達效果,悲傷、喜悅都通過輕、重、緩、急的弓法來實現。在技法中揉弦技術也是十分關鍵,揉弦的強度恰到好處會豐富音色,因為板胡擁有很大的音色張力,揉法多選擇為慢揉,才能奏出極強效果的滑音,吟誦般的樂音,揉弦的恰到好處使演奏大方光彩!
板胡的演奏藝術是一個藝無止境的探討課題,需要演奏者不斷摸索和創新,將古老的傳統樂器融入現代的演奏技巧,將演奏者的情感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之中,這樣才可以誕生金典傳世的板胡演奏作品,為廣大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光添彩!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戲曲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