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
一、繪本閱讀策略在幼兒園教學里的缺失
(一)說故事:幼兒園里最常見的語言活動
不管多么調皮搗蛋的孩子,只要故事開始,大都能乖乖坐好豎起耳朵專注地聆聽。與聽故事相比繪本的閱讀似乎不是那么熱衷。在區角中,幼兒拿起繪本大都隨便翻翻,很快地又放回架上。盡管書柜上有很多精美的繪本、立體書、布書、有聲電子書等等。閱讀往往幾分鐘即草草結束。
(二)以書本內容為唯一正確答案:幼兒園里最常見的提問和評價方式
在閱讀教學中,也發現教師花費大部分的時間提問閱讀過的書本內容,孩子的回答也是去回憶所閱讀的內容。這種以書本內容為唯一正確答案的提問方式是在進行評量而非教學。
(三)教師如何上好閱讀課:教研活動重心一邊倒
在針對性的教研活動中,教師大都是針對教學技巧提出負向的建議,例如:書本太小,老師拿書的方式應該是從頭到尾都能讓每一位幼兒看到,等。也有教師甚至指出,教師在閱讀當中和幼兒討論會影響說故事的流暢性,應該在閱讀之后再進行討論。
但如何從多角度來幫助幼兒建構閱讀策略,研究還很少。
二、敏銳觀察、清晰地閱讀繪本,多角度走進繪本,叩響繪本閱讀之門
引導幼兒機敏地觀察,條理地閱讀繪本:讀繪本要能很好地把“讀文”與“讀圖”有機結合起來,既不失閱讀的本質——“本”為閱讀之本;又增添了閱讀的情趣——“繪”乃閱讀之韻,給靜止的文字增添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無窮的魅力指數,讀完后,孩子們會在笑聲中心有所動、情有所感。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是孩子走入繪本大門的鑰匙。
如:繪本《月亮的味道》,以多彩豐富、情趣細膩的畫面來傳達情節內容和故事內涵。月亮究竟是什么味道呢?孩子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這畫面上薄薄脆脆、圓圓黃黃確實“好吃”的月亮所吸引,主動仔細地觀察起來,教師順勢提問“畫面上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的呢?”“怎樣才能品嘗到月亮呢?”讓幼兒帶著問題,繼續有目的地觀察理解畫面:一群小動物們采用“疊羅漢”的方式搭起了天梯,一點一點向月亮靠近……這樣的圖文結合,會深深地吸引住幼兒,加之教師有效的引領,孩子們持久專注、細致敏銳的觀察力就這么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閱讀時很容易就關注到了類似于此的有趣細節,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清晰地了解繪本的脈絡,為成功閱讀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是這樣引導幼兒觀察來理解繪本的:
(一)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的作品 引發幼兒主動觀察
幼兒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往往是根據圖畫聯系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認知、興趣態度等因素進行理解想象的。若繪本的圖畫藝術性強,富有濃厚情感,且故事主題又來自于幼兒生活,就易引發幼兒共鳴,幼兒就會主動觀察,在心中展現出豐富飽滿的形象,否則,幼兒如何能吸取到豐富的文學營養呢?
結合經驗,耐心尋覓:選擇繪本首先要考慮繪本內容和幼兒經驗的關系。繪本的角色應是幼兒喜歡的對象,情節內容應為幼兒熟知或易理解接受。
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一大一小兩只可愛的兔子,一個是孩子,另一個是媽媽。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愛比較,它要和媽媽比賽誰的愛更多一些,于是它倆想盡辦法用各種身體動作、看得見的景物來描述自己的愛意,小兔子親切可愛好勝的形象、兩只兔子相互較勁的故事構架、新奇有趣的細節設置,都對孩子有著磁一般的吸引力。
品味語言,潛心推敲:每個繪本作品都有其不同的語言側重點,有的對白多重復、有的突出疊詞的音韻美、有的突出擬人比喻的手法、有的突出句式的運用,教師在活動前應花更多的時間細細品味其中的語言,反復咀嚼和認真研讀,才能將提煉出的語言精華滲透在教學活動中。
梳理內容,精心取舍:《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本外譯本,內容缺少連貫地組織,與孩子的欣賞習慣、語言發展特點不太一致。在仔細分析教材之后,教師將對話進行了刪減細微處理,采用了句式 “……有多……,我就有多愛你”,使語言顯得更加精練、口語化,既體現了作品的主題,完成了語言的目標,又升華了情感;
我們在繪本閱讀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實際需要選取了適合他們的繪本,有:《彩虹色的花》、《愛心樹》、《小豬變形記》、《搬過來搬過去》、《南瓜小房子》、《老鼠娶新娘》、《母雞蘿絲去散步》、《月亮,生日快樂》等,這些故事有講友情的、講親情的、講勇敢的、講生命尊嚴的、講自然和環境的,故事的角色及特征都是幼兒所熟悉的,因此,孩子們總會目不轉睛地看,全神貫注地聽,設身處地地想,身臨其境地感動。
(二)選擇形象生動的作品 吸引幼兒細致觀察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生動活潑、形象有趣、情感濃溢的繪本作品,更容易激起幼兒觀察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
(三)開展精讀細讀深讀 引領幼兒深入觀察
剖析畫面,用心領悟:繪本作品各有其獨特的插圖風格,體現了點的舞蹈、線的律動、面的張力。在幼兒看圖前,教師需要首先用心觀察、細心尋找、耐心讀懂讀透畫面形象、色彩、及構圖的用意。
把握主線,突顯重點:幼兒完整地閱讀繪本后,我們總會安排幼兒精讀和細讀的環節,如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角色與喜歡的理由,教師還會有意識地挑選出比較經典的畫面,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和主題緊密聯系的細節,引領孩子們更深入地閱讀,體會繪本蘊含的主題。
三、大膽想象、豐滿地閱讀繪本,多視野融入繪本,展開繪本閱讀之翅
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深入地閱讀繪本:優秀的繪本能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插上閱讀想象的翅膀,更能拓展作品原有的內涵,使其變得更加豐滿。
以一個繪本為載體,能綜合地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繪本《小豬變形記》活動前,我們讓孩子們充分地了解小豬的特點,知道長頸鹿、斑馬、袋鼠、鸚鵡等的身體特征,為繪本閱讀提供經驗和情感基礎。閱讀中,前兩個故事片段,教師讓幼兒猜想小豬遇到長頸鹿會想些什么?他會怎樣向斑馬炫耀?后三個片段開始教師試著停頓,讓孩子自己想象接下來的情節,最后“你想對小豬說什么?”,這樣的過程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發現、思考、想象、表達等表現的平臺,讓幼兒多元能力的發展滲透在無形之中。
繪本閱讀中還可以采用續編故事、仿編故事、創編故事(制作新的繪本)、童話劇表演,或是其他領域活動加以配合的方式,更立體地感受整個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