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忍
摘 要:當今經濟形勢愈發嚴峻,隨著互聯網熱潮來襲,傳統企業受到巨大沖擊,眾多中小民營企業面臨生存危機,轉型升級成為當下熱詞,企業必須轉型才有可能絕地逢生,企業家認識到不轉不行,但很多企業家又不知怎樣轉型,本文通過分析轉型升級大背景,解讀為何轉型,通過企業家思維轉型、企業戰略轉型、產業升級、市場策略、盈利模式分析轉型之道,從而進行互聯網時代傳統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初探!
關鍵詞:企業轉型;轉型升級;轉型之道;產業升級;盈利模式
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隨即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互聯網+”作為當下一個“風口”,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占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我國GDP貢獻巨大,然而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科技日新月異,互聯網不斷沖擊傳統產業,民營企業的發展面臨危機,企業謀求生存與發展必將面臨轉型升級。
企業轉型升級,指企業長期經營方向、企業運營模式及相應的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轉變,是企業重新塑造核心競爭力、提升社會價值,建立新的企業形態的過程。
一、轉型升級的背景
當下為何中小民營企業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追根溯源可謂內憂外患:
(一)內部原因
傳統中小民營企業目前存在技術局限、資金匱乏、創新能力不足等現象,眾多中小企業家白手起家導致企業根基差,憑借經驗管理企業,缺乏核心戰略、發展規劃和科學管理方式,企業家缺乏戰略眼光;企業產品單一、產品鏈短,產品缺乏品牌價值,更多是中國制造而非中國創造;企業以市場、產品為導向,追求低成本、賺快錢;融資困難、信用不足、市場準入遭遇歧視等等這些問題是中小民營企業的通病。
(二)外部原因
1.內需動力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國存在巨大需求空間,然后經歷了迅猛發展的階段后,一窮二白時代結束了,并且面臨經濟危機環境下,出口轉內銷的沖擊,如何擴大內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眾多企業面臨的問題。
2.人口紅利不在
從建國初期4個億的人口到今天13.5億人口,人口紅利帶來巨大的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然而近幾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顯著,二胎動力不足等等原因,人口紅利帶來的需求優勢不再,并且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原來賴以生存發展的低成本優勢逐漸被其他發展中國家替代。
3.經濟急速下滑
市場劇烈震蕩,大量中小民營企業生存受到威脅,很多企業面臨減產、停產或者倒閉;人力成本與材料成本上漲速度加劇,通貨膨脹、緊縮銀根、人民幣升值,貿易壁壘等等問題接踵而至;金融危機蔓延、經濟的外部環境還在惡化,外部危機的延伸,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除了上述幾個原因外,傳統中小民營企業還面臨著大的背景下環境污染、社會保障問題、行業發展規律等一系列問題的沖擊。
二、轉型失敗的共性
很多企業想轉型,但是轉型失敗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轉型戰略規劃不明確,轉型節奏把握不準,沒有把握好轉型最佳時機;團隊沒有形成轉型一致認識,轉型就會動搖利益相關者利益,老板想轉,但是股東或者員工跟不上老板的思路,轉型升級無法落地;轉型升級后隨著市場定位不同會導致原有客戶流失,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轉型會讓公司運營體系混亂轉型會對原有固化思維帶來沖擊,加大內耗,從而帶來企業文化革新導致文化混亂等等。
三、轉型之道
雖然經濟形勢嚴峻,內憂外患,這是一個最不好的年代,但是也是一個最好的年代,有挑戰就會有機遇,如何在絕處逢生、成功轉型,傳統中小民營企業需要經歷思維的轉型、戰略的轉型、產業升級、市場策略轉型等等。
(一)企業家思維轉型
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從上到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首要升級的是企業家的思維,戰略眼光與經營策略為提升首要目標,一個企業越成功,作為企業領路人的企業家,很難把自己“歸零”,往往之前的經驗,會成為今天的包袱,企業家很難客觀地分析市場變化以及企業的問題,無法準確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企業家不僅要意識到企業必須要轉型,另外要敢轉,不能被“不轉是等死,亂轉是找死”的言論延誤轉型升級最佳時機,認清形勢,找準方向,改變思維。
互聯網思維是當下又一熱詞,企業要想轉型升級,企業家需要加快培養互聯網思維,所謂互聯網思維網絡上是這樣定義的: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僅是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轉做互聯網產品,或者借助互聯網營銷手段銷售產品,而需要“互聯網+”思維,或者“+互聯網”手段在戰略規劃、盈利模式、營銷計劃、品牌打造、網絡銷售等各個環節融入,全方位借助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技術實現企業成功轉型。
(二)戰略轉型
一般而言,戰略規劃的過程分為戰略分析、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在整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也是企業戰略轉型的過程。
1.戰略分析
企業戰略的制定離不開企業面臨環境分析,需要科學運用各種分析工具,為企業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如:外部宏觀環境——PEST,外部微觀環境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PEST 為一種企業宏觀環境分析模型,即 Political(政治), Economic(經濟), Social(社會) and Technological(科技). 這些是企業的外部環境。
波特五力模型被廣泛應用于很多行業的戰略制定。波特認為在任何行業中,競爭的規則都包括在五種競爭力量即企業間的競爭、潛在新競爭者的進入、潛在替代品的開發、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這五種競爭力量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其中現存競爭者的競爭是五種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種,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從市場、價格、質量、功能、服務、研發等方面比其他競爭者更有優勢。
轉型并不等于轉行,但是中小民營企業當下最重要的是要分析企業所在行業競爭特征,產業的吸引力是決定企業盈利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企業轉型必備之一是確定企業發展方向,判斷現有產業是否具有吸引力,確定企業是否需要轉行。
除以上方法外,企業家還要利用如SWOT分析模型、戰略地位與行動評價矩陣、波士頓分析矩陣等工具為戰略分析、戰略制定與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2.戰略制定與實施
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企業在分析內外環境同時要將戰略目標劃分層次與階段,對目標進行分解,同時要根據需要進行組織架構的調整與管理方式的變革。企業升級過程中,企業戰略要從資源型轉為資訊型,從機會型轉為智慧型,從關系型轉為系統型,從背景型轉為實力型,從粗放型轉為集約型,企業家從過去依靠資源發展、通過關系營銷轉為不斷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及先進理論管理企業,借助外力豐富自己,不能一味沿襲傳統經驗,無論是企業和企業家還是需要更加專業化,改變以往小作坊式的運營和發展模式。
(三)產業升級
企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要涉及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產業技術產業結構都要升級,從工藝流程、產品、功能、產品鏈幾個方面進行:用機器設備代替手工勞動、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代替勞動力,使生產效率提升;不斷研發新產品,比對手更快地進行產品和質量升級,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并且向品牌化拓展;提升企業在該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從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轉移,并有所取舍放棄低端的生產,專注于高端環節;從現有產業鏈移向新的、價值量高的相關產業價值鏈發展。
(四)市場策略轉型
互聯網背景下,傳統中小民營企業要積極應對電子商務帶來的市場沖擊,把互聯網作為工具,把傳統實業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銷售渠道相結合,布局新渠道品牌和適應電子商務平臺競爭的產品線;傳統企業還可以通過戰略分析后轉型投資互聯網企業或者研發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心產品。
當下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營銷,如時下非常流行的微商、三級分銷、分享型銷售等等,都是顛覆以往的銷售模式,借助互聯網手段,把客戶轉換為銷售人員,充分利用線上線下O2O的模式,一切產品都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前提,傳統中小民營企業轉型需要適應并且改變傳統的市場策略以應對互聯網背景下客戶需求升級。
(五)盈利模式轉型
成功的企業必須有其核心競爭力,需具有不同于競爭對手的贏利模式,企業可以從客戶、客戶需求和偏好、競爭者、產品和服務、業務內容獨特賣點等等為切入點并且結合互聯網背景將傳統實體產業與互聯網技術手段結合,重塑盈利模式。
同時企業家需要清楚做企業只是掙錢方式之一,如果現階段企業掙錢可以繼續,不掙錢可以轉型,不要有太多的社會包袱,企業家要認識到,企業可能會倒閉,但資本不會死,所以為了降低風險企業要建立多層次盈利體系,企業運作可分為實體部分和資本部分,企業家可以80% 的時間做實體、20%的時間做金融,實體掙錢80%留給員工20%留給自己,金融掙錢80%留給自己,20%給合伙人。
另外股權投融資是當今資本市場的潮流,企業要實現產融結合,但是不能放棄實業,實業是基礎,資本是翅膀。
(六)管理模式轉型
互聯網時代在管理模式的轉型要體現在人力資本開發上,重視激勵機制,缺乏良好激勵機制將會導致企業流失大量優質人才。股權激勵由于在激發員工積極性,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被很多企業推崇采用。老板不再專有,員工不再專屬的時代已來臨,小老板賣產品,大老板賣股份,小老板招人才,大老板找股東,小老板發工資,大老板發股份這也從另一個角度道出股權激勵在轉型升級過程的重要性。
隨著企業不同年代員工的特點與員工需求的不同,也要求傳統中小民營企業在管理模式上的轉型時結合時代背景、員工特點不斷轉型。
四、結束語
以上的論述只是從不同的角度淺析如何轉型,在“互聯網+”或者“+互聯網”的大潮中,傳統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但是轉型也不一定轉行,大的方向可以戰略調整,小的方向可以模式轉型,并且在轉型的過程中既要借助互聯網的手段,又要插上資本的翅膀,在機遇與挑戰中生存。
參考文獻:
[1]臧其超.《轉型升級——頂層設計》.北京高教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01;
[2]吳德慶,王保林,馬月才.《管理經濟學》(第六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01;
[3]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06;
[4]曾水良.《企業轉型的“七大核心”》.《現代商業銀行》,2012;
[5]張亮.《我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現代產業經濟》,2013;
[6]單東.《浙江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問題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