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其香
摘 要: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也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闡明思維與興趣的重要性,把思維與興趣分開來看。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將會更加完美,達到1+1=1,或1+1>2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思維;把兩者結合起來,達到1+1=1,或1+1>2的效果
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學中要始終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也有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闡明思維與興趣的重要性,把思維與興趣分開來看。如果把兩者結合起來,將會更加完美,達到1+1=1,或1+1>2的效果。
當今,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個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我們教師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積極地進行教學。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認為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佳營養和催化劑。而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有效的,它能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淺談一下小學生數學思維與興趣培養的一致性:
一、首先,興趣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眾所周知,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構成的重要部分。時下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得到的。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小學生主動觀察思考,逐步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小學生的想象力。
2.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時下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教學具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優點,直觀教學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給小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小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例如:掛圖、多媒體課件、錄音、微視頻等等。簡潔直觀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許多事實證明科學是動手“操作”出來的。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要學會“操作”數學,比如動手稱一稱一兩塊石頭和一兩塊糖,可以幫助小學生弄清“千克”和“克”的區別與聯系;量一量身高,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米和厘米等長度單位的概念及其之間關系;經過一段路程,可以幫助小學生正確理解“千米”(公里)的含義。總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引發學生創造性地思維。
二、其次,培養思維
(1)要善于利用運用啟發法和發現法,啟發小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2)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求異思維。
(3)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小學生的“立體思維模式”。
一題多題是小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也是培養鍛煉小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下面舉一個一題多解的例子:一輛車上午3小時行駛了180千米,照這樣計算,下午又行駛2小時,這一天共行駛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時行駛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駛多少千米,最后求出這一天行駛多少千米。綜合算式是180÷3×2+180=300(千米)。第二種方法相對比較簡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駛了多少小時,再求出平均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駛多少千米。綜合算式是:180÷3×(3+2)=300(千米)。以上兩種方法都很普通,這里還有一種新的解法,算式為:180×2-180÷3=360(千米)。其中,180×2,表示行駛6小時的千米數,180÷3,表示平均l小時行駛的千米數;最后用6小時行駛的千米數減去1小時行駛的千米數,就是這一天5小時行駛的千米數了。這即是一種創新的解法。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通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可以發現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長期堅持這樣的方祛訓練,學生一定能聲生濃厚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伴隨著興趣的產生的,而濃厚的興趣是靠著反映敏捷的思維作鋪墊的。兩者之間一種無意識的連接關系,是一同成長的。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激發興趣,也不能只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平臺,思維是興趣的基礎,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維潛意識中某些問題的探索而產生的結果。
總之,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伴隨著興趣的產生的,而濃厚的興趣是靠著反映敏捷的思維作鋪墊的。兩者之間一種無意識的連接關系,是一同成長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激發興趣,也不能只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平臺,思維是興趣的基礎,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維潛意識中某些問題的探索而產生的結果。
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普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數學思維與興趣培養的一致性》.
(作者單位:烏蘇市夾河子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