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華
摘 要: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同時與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一個企業的利潤高低,小而言之關系到家庭的幸福,大而括之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企業經濟的運行質量,將對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效益;生產成本;經濟體制;產品質量
中圖分類號: F7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1-2
0 引言
企業經濟效益在政治經濟學中指的是剩余價值,而在會計學中一般就是指利潤,剩余價值和利潤有所不同,剩余價值是針對可變資本而言,而利潤則是對全部資本而言。
企業要提高經營效益,勢必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對利潤的追求就成了企業經營的直接目的。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與探索。
1 企業的經濟體制是企業經營的關鍵
1.1 管理上以公有制的經濟體制形式為前提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經濟體制,我國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國家,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要得到充分的發揮。
首先,從管理上注重“人性化”,要以公有的觀念為主導,以人性化管理的方式,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生活、精神等方面為職工著想,關心職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實行按勞分配,把企業的經營成果與全體員工共享,分配收入與工作業績直接掛勾,避免平均分配的現象。進一步完善分配制度,鼓勵企業職工普遍持股,實現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正化。實現社會保障的全覆蓋,惠及城鄉所有居民,防止貧富兩極分化的現象。為職工解決后顧之憂,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其次,培育好企業的團隊精神。尊重個人的興趣和特長,協同合作,提高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樹立優良的企業形象,讓職工以企業為榮,提高工作積極性,促進職工創造力的發揮,保證企業組織的高效運轉,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經濟目標。
再次,選好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李克強總理已經明確指出,“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者、職業經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試點。深化企業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與市場化選任方式相適應的高層次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者薪酬制度。”
一個合格的企業領導者,能夠高瞻遠矚,德才兼備,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引領大眾制定企業的遠景規劃,上下同心,立足當前找差距,齊心協力謀發展,圍繞目標找出達未來的狀態的差距,發現問題,開發出企業一切可以挖掘的潛能。企業的領導也必須是超越自我的人,敏銳地警覺自己的無知、力量的不足和成長的極限,但要充滿高度的自信,不斷轉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能讓企業充滿活力,不斷開拓企業新的未來。
1.2 合理的調節為企業獲得高效保駕護航
引領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根據經濟形勢對全社會的經濟結構進行有序的調整。企業的運行以內需為主,外需為輔,促進各產業技術的等級升級,加大產品的附加值,制定并實施重要產品品牌化戰略,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使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引導下,實現合理分工,有序競爭、公平發展,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使國有產品的市場份額增加。
監督提升企業環境保護能力。在不斷提高GDP的同時,不斷修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遏制進一步惡化生態環境。企業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使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政府支持企業,搞好技術改造,節能減排,還大自然以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創造出穩定的社會效益。
輸送企業優質的勞動力資源。合理的人口規模是企業發展的前提,離開了人,一切事情都面臨困難。但也不是一味的增加人口數量,不顧及人口的質量,改變以往享受人口紅利的現象,而是要從源頭上抓起,培育出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口勞動力資源。
2 成本管理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源泉
不管從政治經濟學,還是從會計學上來看,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原材料的價格,一個是職工的工資,這兩個構成了企業的主要成本,成本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原材料的價格和工人的工資是直接影響企業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原材料的價格和工人的工資都會隨著市場的價格而波動,如何降低這兩個因素的成本是企業經營者考慮的重要問題。減少原材料的消耗,合理配備職工,都是企業管理者都要考慮的客體。但是“人”這個隱形的因素卻很少被管理者直接納入視線,而這個“人”不僅是有形的人,而是“人”的內在,即潛能,如何發揮人的創造力,或者說培養人的創造力,是全社會都要為之共同努力的方向。
所以,一個企業要提高效益要從用人開始,高才能的人才能創造出驚人的效益。有了人,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才能使節能減耗成為可能,才能使成本低而產出高,才能使工業產品科技含量高,如何提高企業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中之重。
3 不斷為企業輸入高科技的人才是提高效益的動力
“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實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這些政府的規劃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完成。今后不僅需要網絡人才,還需要大批量的工程技術人才,更需要會操作高科技設備的勞動者。人才的培養就至關重要,這些人才的培養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而要經過不斷的理論與實踐的磨練,才能培養出杰出的創新型人才。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辦學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促進人才迅速成長的有利途徑。創造有利于企業人才成長的環境,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各種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推動企業的勞動生產力,最終提高勞動生產率。
4 市場的需求是決定企業經濟效益的生命線
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包括產品的性能、價格、外觀、品質、需求量等市場信息的反饋,是企業必須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企業根據市場的信息及時改進產品品質,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定生產量。需求量大,則增加生產量,否則減少生產量,防止過多的庫存積壓,占有太多的流動資金,增加企業成本。同時,根據市場使用情況的反饋,不斷改進產品性能,向著簡潔、耐用、美觀、高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生產出適合市場需要的高品質產品。只有生產出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產品的銷售量才能大大增加,才能提高生產能力,增加銷售收入,才能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5 優質的產品質量,是企業良好的信譽形象
“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產品質量關系到民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系到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只有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立足以質取勝,加強質量管理,以市場為導向,為市場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質優價良的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國家才能走向繁榮昌盛。
要提高產品質量,首先要健全質量監督機制,完善商品質量賠償制度,建立產品質量賠償執法機構,加大懲治力度,嚴格執法。其次,健全舉報制度,斷絕以次充好的商品流向市場。再次,對冒牌貨、假貨加大處罰,清除市場假貨泛濫的現象。
6 結束語
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要從原材料的使用、勞動力素質的培養、管理水平的提高、科技含量的提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策劃經營,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國際化的先進技術水平,要有明確的法制觀念,大膽創新,開拓進取,增加投入,適應市場的需求,這樣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壯大,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使國家繁榮昌盛成為必然。
參 考 文 獻
[1] 丁建中.Why China Wins 中國憑什么勝出?[M].2011.
[2] 林學達.密碼-卓越領導力開發[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