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蕾 張新宇 王霄飛 王建訓 張建勇
摘 要:青年員工創新工作的管理與推動,是公司青工培養和成才的重要環節,關系到企業與員工的可持續發展。國網德州公司圍繞“善小”鑄就“美麗彩虹”主題實踐,鼓勵青年員工立足崗位,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開展“五小”: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的“微”創新創效活動,搭建了“微創新·青年夢”的青工培養創新創效平臺。以“善小·微創新”為思想核心,以青年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對青年創新工作室進行項目化運作,為青年員工提供了創新的舞臺,充分調動了廣大青年服務公司發展、開展創新創效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微創新;培養;管理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 F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4-3
1 搭建“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的背景
1.1 青年群體是產生創新精神的主力軍
青年是人生中最活躍,最有朝氣,最富于創造精神的年齡階段。德州公司及十個縣公司共有青年員工3716人,占職工總數的26%左右,其中28歲及以下人員1791人。
受企業發展推動和新技術、新管理流程的推廣應用影響,35歲以下青年員工承擔了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任務,近幾年新入職員工則主要分配在基層一線班組學習鍛煉。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公司新入職青年員工隊伍普遍呈現學歷層次高、專業理論強,對新生事物和新環境具有強烈好奇心,具備較強的創新潛力等特點。
1.2 企業“微”創新環境不足
企業發展需要人才,青年渴望成才,迫切希望在企業發展中施展才華、實現個人價值。現有平臺缺少對青年員工“微”創新的激勵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微”創新的重視程度不足。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許多需要“微”完善、“微”提高的環節,青年員工在參與生產的過程中可能產生了創新的小想法,但是由于自身或班組的重視程度不足,使許多小創新,甚至有可能實現大革新的想法扼殺在了萌芽狀態;第二,對創新成果的推廣力不足。由于生產現場安全性要求以及公司對創新成果推廣重視程度不足,對于已經形成實物的創新成果無法廣泛應用于實際生產當中,將創新成果束之高閣,使員工的努力不能得以體現,打擊了青年員工創新的積極性。
1.3 現有青年成長成才平臺存在一定缺陷
發現和培養青年員工中的優秀人才,推薦他們進入更重要的生產和工作崗位,是團章規定的基層團組織的一項基本職能,也是共青團組織服務青年和服務大局的重要結合點,開發青年人力資源和鞏固黨的群眾基礎的重要生長點,更是幫助青年實現成才夢想的關鍵。但是,目前公司專門應用于青年人才的培養、推薦制度還不健全,青年工作的各種載體對青年的推優薦才影響力不大,不能有效為領導層提供更全面的薦才信息,促青年成長成才載體與“推優薦才”存在脫鉤現象,需要進一步搭建新的平臺。
1.4 是青年員工隊伍的自身需求
一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愿望強烈。大部分青年員工能認識到迅速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實現從學院理論派到工作實踐派轉變的重要性,但在這一過程中缺乏激勵引領機制。二是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成才觀認識偏差,表現在工作中急功近利、心浮氣躁,對自己在一個行業、領域成長成才的過程缺乏清醒的認識。三是在工作和學習中功利性強,對于自身的高學歷有著較強的自傲情緒,不能虛心實踐,做事不夠扎實,很多時候敷衍和應付崗位的工作,造成知識和技能提高較慢。
青年工作存在的問題,反映了公司青年成長成才培養機制還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開發更適合當今青年員工的活動載體,優化青年管理工作模式,搭建更適宜當今青年員工成才發展的平臺。從2012年年底開始,德州公司團委提出搭建“微創新·青年夢”的青年創新創效平臺,并切實提高了青年員工崗位成才的積極性,為公司推薦青年人才奠定了基礎。
2 內涵和做法
“微創新”:是指青年員工結合工作實際,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開展的小發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等青年創新創效活動;“青年夢”:是指青年努力實現成長成才的夢想。“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的實施原則:從小處著眼,細節入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青年創新體系模式如圖1:
2.1 開展青年思想和工作調研,深入分析問題,形成“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體系
為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員工的思想動態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公司團委采取問卷調查和現場座談會的形式,對公司35周歲及以下青年員工進行了調研。
調查問卷共設55個問題,內容包括:青年理想信念狀況、工作滿意度及目標要求、學習和培訓愿望、職業生涯設計需求、青年工作及團組織建設共五方面。活動回收有效調查問卷758份。問卷結果圖2:
現場座談會采用深入車間班組,通過與青年員工暢談的方式,通過座談了解青年員工成長成才的個人需要,以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困惑。
通過調研對青年成長成才工作的研究分析,從圍繞公司中心工作,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角度,逐步形成了青年“微創新”體系結構,該體系包含四個主要部分,即:圍繞一個目標、創新四個方向、構建四個平臺、創新七大業務。如圖3所示:
2.2 以創立青年創新工作室為依托,匯集青年人才,推進青年“微創新”項目的孵化孕育
公司制定并出臺《青年創新工作室實施方案》,按照“有帶頭人、有陣地、有活動、有特色、有制度、有成效”的工作思路,將那些“有想法”、“善思考”、“情投意合”的年輕人聚攏起來,成立創新團隊,重點圍繞電力生產的技術革新、管理創新、安全創新和服務創新四個方面開展創新創效活動。
2.3 立足供電生產實踐,尋找“微課題”,對生產過程360度“微創新”
通過對供電企業生產過程分析,生產薄弱點和工作創新點主要集中在各種安全隱患的排除、操作流程、管理薄弱環節、制度是否完善健全、設備是否精良、破解技術難題、流程優化、服務產品或服務模式的優化更新和信息化建設方面。依托青年創新工作室模式,在日常工作的細微處著眼,將創新“微課題”通過課題立項、課題開發、過程控制、課題驗收、效果研究、應用方案研究、新技術應用、新工藝改進、管理流程優化9個步驟完成創新創效的整個過程。此時,需要讓廣大青年員工認識到,創新應從身邊的問題出發,只要將“微課題”深入下去,同樣可以發揮大能量,服務于公司發展和社會進步。
創新內容和創新方向包括:①安全“微”創新;②管理“微”創新;③技術“微”創新;④服務“微”創新。
2.4 結合崗位實際、注重創新管理方法,實現“微課題”全過程控制
這項工作包括成立“管理提升青年攻堅團隊”,引領青年創新創效工作;青年“微課題”備案,實現項目過程控制。實施流程如圖4:
2.5 以青年創新大賽為平臺,激活創新思路,點燃創新激情
各青年創新工作室按計劃完成創新項目的開發、總結和提煉。由公司培訓中心、團委搭臺,組織舉辦青年創新大賽,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環節。
初賽以專家對項目結題報告評審為主,評委根據報送項目的紙質材料對項目打分,每個參賽項目由四名專家分別評價,分組規避評委所在單位或公司。初賽評審人員選自市縣公司在供電生產一線工作多年,有著較為豐富工作實踐經驗的專家擔任。
決賽采用PPT發布形式,由創新團隊主創人員從項目的實施原因、創新點和實施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展示。經過專家提問、評委打分完成對創新項目的評價。邀請市縣公司負責科技和管理創新的領導以及各領域專家作評委,創新決賽評選出優秀創新項目、優秀創新團隊和創新標兵。
大賽為創新項目評等,不同的等級設置不同積分,所有參與青年創新項目研究的青年員工采取累積創新積分的方法,為將來青年人才庫設置奠定基礎。特別優秀的創新成果,向公司黨委申請“總經理獎優獎”,使“微創新”真正能在實際工作生產中發光發熱。
2.6 以青年創新成果展示為抓手,促進成果轉化,驅動公司創新發展
青年創新大賽同時舉辦青年創新實物展。將青年員工在工作實踐中的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和形成的創新成果展現出來。其中《操作技能培訓練習臺》、《智能安全圍欄的研制》等8項成果榮獲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創新展現場,與會人員紛紛表現出了對成果的極大興趣,互相交流創新體驗和成果轉化事宜。成果展體現出互動性、先進性和啟發性的特點,讓觀者親身體會創新的能量與活力,從而推動公司各方面為企業創新服務,認清在自主創新方面存在的差距與不足,更加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推動企業創新的不斷升級。
除了現場展示青年員工的創新創效成果,德州公司還在微信公眾平臺“綠野先鋒”上開辟“微創新·青年夢”創新成果展專欄,對獲獎青年創新項目每天集中展示,向更大更廣泛的范圍宣傳。
3 實施效果
“微創新”帶來“微效益”,產生“微感動”,“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的建立充分調動了廣大青年參與創新創效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青年員工學習創新、實踐創新,實現從工作理念到工作方法、從管理手段到實現方式的全面創新,成為公司良性發展的有效推動力。效果具體包括:
3.1 創新創效平臺的建立成為“青年夢”的助推器
創新創效平臺運作以來,青年員工越來越重視專業理論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為實際工作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強勁的推動力。它有效引導了青年員工樹立終身學習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對“微問題”“發現-思考-交流-解決”的思維習慣,逐步將青年員工培養成為開放、高效、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3.2 創新創效平臺的建立為“企業夢”做出積極貢獻
以平臺為依托,共成立工作室44個,青年“微創新”立項97項;創新大賽匯總參賽項目86項,共評選出一等獎三個,二等獎六個,三等獎九個,其中8項成果已經獲得國家專利。青年員工的創新熱情空前高漲,公司上下形成了創新創效的良好氛圍。青年創新比賽和成果展示過程中,展現出很多能產生較大效益的“微創新”項目,公司將投入更多資金支持深入開發,并加速成果轉化。同時創新創效平臺還涌現出了多個優秀青年創新團隊和創新個人,實現了為企業“推優薦才”的目的。
3.3 創新創效平臺的建立實現了企業與員工共贏
把創效創效平臺的建立與開展青年文明號、青年突擊隊、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青年崗位能手評選等活動有機銜接,加大了“號、手、隊”活動的創新含量;將技術、能力作為評價考核標準的重要內容,形成了五大“青”字頭工程齊頭并進,推優條件環環相扣的良好勢頭。在“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創建中已初步形成了選題、立項、攻關、鑒定、推報、評審、表彰、獎勵一體化。創新創效平臺的建立,還以創新成果轉化為目的,促使公司建立一套包括交流、政策、資金、激勵等在內的完備機制,從而為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效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微創新·青年夢”創新創效平臺是以開發青年員工智力資源、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目標,挖掘人才、培養人才,通過不同形式激發青年愛企、愛崗、敬業、奉獻的熱情,增強青年員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青年員工用青春的激情和智慧為企業奉獻力量,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化公司增磚添瓦。